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3 12:23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潘 岩

(吉林市第八中学校,吉林 吉林 132011)

在国家重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关注度明显不足。因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初中体育教学要强化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初中阶段体育核心素养的概述

初中阶段体育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健康行为,同时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品德和健康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变化丰富,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对其健康发展不利,且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表现出自卑、内向等负面心理状态。针对此现象,在体育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重新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激活,并积极为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

2 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计划创新性不足,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脱节

教学计划是保证体育教学展开的前提条件,但从目前初中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看,初中体育教学多是初中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经验展开,各项教学内容均延续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展开,按部就班,缺乏创新。从实践效果看,由于缺少教学计划的创新,导致各体育项目的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脱节,无法培养与强化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2.2 缺少人本教育理念支撑,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看,初中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体育中考,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得到强化,不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只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教学,会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只会机械性地对某些体育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无法全面感知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获得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只有当教育观念能与时代的发展相统一,才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目前,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依旧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先将理论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为学生演示体育项目的动作让学生模仿,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探索体育知识的兴趣得不到激发,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革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造一个优质的体育学习环境。初中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而是要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优秀运动品质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品德培养缺失,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缓慢

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培养方面,更加侧重品德教育实践。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品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摆在眼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缓慢,因此迫切需要新内容、新方法提供支撑,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位。

3 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应考虑外界因素及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上下学期不同的季节规划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时期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例如,在春季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主要强化学生力量和柔韧性素质;在夏季和秋季,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田径运动和室外球类运动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弹跳力、爆发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在冬季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室内运动或者是室外的冰雪运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升,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制定周期性计划,如周教学计划、月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等,可以动态检验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订可行的分层教学计划,让教学内容更契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3.2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意识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首要任务。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需要深度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利与弊,并对不利于现代教育的方式进行改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方式下具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时,要引导学生在运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运动表现做出评价,学生通过自评的方式准确找到自己运动时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接下来训练的过程中引起他们的重视并对问题加以改正。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排球垫球技巧教学时,首先可以向学生教学讲解垫球的姿势、动作等,其次为学生示范垫球的标准动作,让学生能对排球垫球动作产生正确的认识,最后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时,初中体育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学生出现动作不到位、动作错误时进行有效指导,当学生完成自主练习后,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组队完成双人垫球练习,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各自在垫球时出现的问题。这种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排球知识学习和训练中,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最终达到在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3.3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安全意识

在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安全意识,让学生通过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先进的运动方法,让学生能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且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教学引导:(1)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前,要带领学生做好课前热身活动,为接下来的体育运动做好准备。课前热身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体育运动行为。(2)在教学时,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运动伤病的保健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3)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时期,如果学生只依靠仅有的体育课锻炼身体,锻炼效果有限。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乒乓球或体操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具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从初中体育教学全过程出发,使学生的成长空间更加拓展,教学方式更多元,教学内容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多现代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解决线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让教学工作有序展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引入生动的视频资源,为学生健康安全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

3.4 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课堂中,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首先,初中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堂组织,要让学生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初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体育运动,并积极学习体育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乐观的态度以及敢拼搏、不放弃的运动精神,让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对拔河运动产生正确的认知,还能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游戏活动,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疲劳感,体育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4 结 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基础的体育知识,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