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合”教法探析

2021-11-23 17:09桂百安孙玮铭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桂百安?孙玮铭

摘 要 “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口。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改革的特征表达和教材改革的最终指向。在剖析高职思政课教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思政课“四合”教法,即在教学理念维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模式维度上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在教学内容维度上将传统与现代相契合、在教学方法维度上将内容与方法相配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6-0033-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即“三教”改革)。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法改革是提升思政课有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亲和力的重要举措。首先,教法改革对应“怎么教”,直接作用于教学主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信息化、创新性和实效性教法改革已成为思政课“三教”改革落地的有力抓手。其次,教法改革是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保障大中小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得力抓手。最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有赖于思政教师群体知识结构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入脑”到“入心”,从“学会弄懂”到“真学真用”,需要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设计上下功夫。思政课教法改革成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着力推手。

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前瞻性不够、教学模式适应性不强、教学内容融合性不深、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本文探索了“四合”教法。信息化是“四合”教法的着力点,即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慕课及翻转课堂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理念融入教学设计,驱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创新性是“四合”教法的关键点,即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实效性是“四合”教法的落脚点,即强调教师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收获的综合反映。“四合”教法的具体实施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理论性与实践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无论哪种属性的淡化或缺失,都会影响其功效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应然,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指向[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轻理论重实践、轻实践重理论、既轻理论又轻实践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思政教学应当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走出课堂,既要坚持思想性和理论性,又要观照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知行统一、思用贯通。

(一)教学内容要紧贴社会实践需求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强调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就是要结合时代主题,依据社会需求,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一是融入“四史”教育。“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美好生活愿景而英勇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伟大的实践史,蕴涵丰富的历史资源和营养。通过厘清“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以“四史”内容为纲,以高职三门思政课内容为“目”,将党史与领会“四个选择”相融合、将新中国史与提升“四个正确认识”相融合、将改革开放史与坚定“四个自信”相融合以及将社会主义发展史与认识“三大规律”相融合,实现“四史”教育贯穿思政课堂始终[2]。二是融入劳动教育。在坚持思政课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每门课程特点,选取劳动模范人物、抗疫先锋、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阐明马克思劳动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逻辑,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

(二)教学方式要激活学生实践能力

一是采用实践参与式教学方法。实践参与式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拟订调研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一个学期为实践跨度,以调研报告为考核内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基层,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用双眼见证百态人生, 用比较分析法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會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是运用范例分析教学方法。范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高校思政课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观点。例如在讲解新民主主义章节时,不能只讲其伟大意义,更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矛盾分析中国为什么要革命、国共合作为什么失败、革命初期为什么发生三次左倾,用分析式而非叙述式的讲解方式,做到有理有据、脉络清晰,关键的地方可以融合一些具体细节,达到“理论灌输”的目的。

(三)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双重考核

考核方式是教学指挥棒,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完善考核内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考核中,知识理论所占比重较大,达70%左右,实践效果所占比重较小,甚至被忽略,致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思政课变成了“说教课”“理论灌输课”。因此要打破“唯智育”“唯知识”“唯分数”的评价指向,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把课堂实践(辩论赛、情景剧、微电影等)、校园实践(勤工俭学、社团活动等)和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等多个方面的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其次是优化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以“试卷考试+课堂表现”的考核方式,借鉴统计学、心理学领域相关测量量表,将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表现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形成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力求真实、客观、全面反映学生接收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而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3]。最后是建立考评体系。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统筹教务处、二级学院、学生处和保卫处等有关部门,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评、教师主测和学生主试的“四位一体”考评体系。

二、建立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教学,是指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做到合理配合,相互促进,即实施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多个教学资源在空间上的互补功能,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4]。

(一)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

“线下”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也不是“线上”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5]。同时,“线上”课堂既不是“线下”课堂的载体转移,也不是教学资源的物理腾挪,而是基于教学目标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思政课教学应科学把握混合式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关怀理念融入“线上”,营造畅所欲言、分享话题的虚拟空间;将互联网迭代思维理念融入“线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共同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现场感强、互动直接、针对性强的优势和“线上”课堂易于统计分析、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线上与线下科学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与实地考察相融合

发挥翻转课堂激发学生主体性、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和增强师生互动的优势,把课堂搬到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等校外场所。通过“课前预留问题,自行搜索答案”“课上实地考察,在实践中验证答案”“课后总结分析,悟出其中的道理”等环节,将翻转课堂与实地考察相融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增强教学实效性。另外,在实地考察时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课前预习较好的学生做讲解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相融合

思政教材是一切教学资源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高度浓缩,具有浓烈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因此,思政教师应在弄通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把互联网上的社会热点话题、优势资源及时转变成思政教育的学习素材,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制作成学习视频[6],及時推送给学生,做到课前有预习、课中有参考、课后有借鉴。

三、丰富传统与现代相契合的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追求的浓重积淀,朴素深刻,严肃经典。现代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是人们为了适应现代化要求,运用现代化工具改造世界形成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两者各有千秋,只有各取所长、相互渗透、形成合力,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一)坚持传统语言文化与流行语言文化相契合

传统语言以其高度概括性、深邃的理论性流传至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主流话语。流行语言以其鲜明的时代感、通俗的亲切感引起年轻群体共鸣,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上好思政课也是一样。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政教材为根本遵循,以符合年轻群体语言表达习惯为出发点,掌握大学生的思维动向,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主动了解“年度网络流行语”“年度热词”等流行文化,通过归纳提炼,形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新式语言,并运用到教学中,既不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通俗易懂,使学生乐于接受。

(二)坚持传统精神与时代属性相契合

要让思政课落实落细并深入人心,既需坚持时代精神的导向,又要汲取优秀传统精神的营养。一是注重红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进课堂,同时邀请真事真人、好事好人现身说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政课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结合时代精神导向创新求活。思政课堂要结合国情、党情和民情,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做到常讲常新,增强思政教学适应性。

(三)坚持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相契合

传统课堂以口头表达为主,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黑板为主要载体,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要求很高。现代智慧课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为主,以动态化、实时化、感官性刺激的媒体形式为载体,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纵观近几年的全国思政课教学竞赛发现,评价高的往往是那些缜密严谨的叙事逻辑、抑扬顿挫的语气表达、热情饱满的情绪状态,信息化手段只是辅助。因此,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能力,包括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大潮,开展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思政课堂。

四、完善内容与形式相配合的教学方法

所谓内容,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要传授的“价值观”;所谓形式,是指传授“价值观”的外在载体和内在方法。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一体化的,既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一)吃透教材,为向教学体系转化奠定基础

内容是形式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内容又是高职思政课主张“内容为王”的核心与关键。高职思政课统编教材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源泉,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方可具备上好思政课的底气,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框架,把握教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各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次,做到教材之间的融会贯通。三门教材各有侧重点,也有相似点。在坚持思政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材内容看透吃透、揉碎揉细,再根据专题进行重组,实现教材一体化。最后,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凝练与升华。教材是静态的、扁平的,实践探索才是动态的、立体的。教材是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只有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让教材“活”起来。因此,思政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展探索实践,丰富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将其反哺课堂教学,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二)敢于尝试,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精髓

教学方法包含教法和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也是一线教师多年摸索总结的经验表达。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思政教师要做到得心应手,就必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与关键,案例的选取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是否具有较强代表性、是否贴近学生,这都会直接影响到案例式教学的效果;体验式教学重在前期指导和后期总结;互动式教学要做到既有表达又有辩论,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一种药可以治百病,教学方法亦然。思政教师应敢于实践、勤于反思、贵于坚持,掌握不同教法的精髓,打好组合拳。

(三)灵活运用,做到内容与形式相互配合

在吃透教材及掌握教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搭配尤为重要。只有做到内容与方法的相互配合,方能产生“1+1>2”的效果,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例如,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讨论,可以融入武汉抗疫时一大批有志青年主动请缨、奔赴前线的感人事迹,并辅助体验式教学,让同学们亲述抗议时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以史解论,把课堂搬到党史馆、博物馆,或者利用VR现代技术,开展情境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结合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问,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历史逻辑的理解[7];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以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为主题进行整合,采取专题式教学和分众式教学,淡化概念、范畴以及某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什么是道德、道德的本质作用等),强化社会行为规范(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使学生树立这些意识并在实践中履行这些规范。

“四合”教法是在坚持“八个统一”的前提下,根据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在高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法进行的改革探索。从内在逻辑来看,“四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每一个结合不但是作用其自身发展体系的“内因”,也是促进其他结合体系向前发展的“外因”。科学理念是根本,创新模式是关键,内容为王是核心,信息手段是保障。只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良好互动,方可产生最大效应。

參 考 文 献

[1][2][3]靳泽宇,周福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9):12-16.

[4]汤晓莉,袁文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维构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139-140+143.

[5]曹殿波.混合式教学改革[EB/OL].(2018-01-03)[2021-08-08].http://www.xxhjy.com/cdb/3169.html.

[6]肖彩霞.“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0(20):94-97.

[7]李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辩证意蕴[J].教育观察,2020(38):129-131.

Analysis of the“Four Combinations”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ree Education Elements”Reform

Gui Baian, Sun Weiming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three educations elements”i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rgrs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law is the key to the reform of the“three educations ele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proposed to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integrate online and offline i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mode, combine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nt and method i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ree educations elements”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Author  Gui Bai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Sun Weiming, lecturer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简介

桂百安(1980- ),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长沙,410004);孙玮铭(1986- ),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2019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新时代高职卓越思政教师成长规律和培育研究”(19YBA165),主持人:桂百安;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时代高职卓越思政教师成长规律和生成路径研究”(19C0828),主持人:唐文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