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21-11-24 00:17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赵娜
办公室业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课工作者大学生

文/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赵娜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与各种新媒体深度融合,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微信、手机APP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新媒体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惧怕困难,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改变党建工作的模式,把新媒体作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从而使高校党建工作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关注新鲜事物,但同时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都使得网络信息飞速蔓延。广大青年学生对信息的真伪、思想的对错难以辨别,容易出现价值观的俗化,缺乏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甚至会因跟风而成为不良思想的传播者。

(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因此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高校党建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宣传工作中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被打破,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网络阵地。西方敌对势力正利用新媒体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国内不法分子也为了各种私利恶意制造舆论焦点,蛊惑人心。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会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三)对党建工作队伍的挑战。当前,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态势迅猛,党建工作者怎样应用好新媒体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上由校(院)党委成员、辅导员、思政课老师担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能否利用好新媒体为党建工作服务。一是他们有没有充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二是他们愿不愿意利用新媒体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三是他们能不能借助新媒体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这些都要求党务工作者做到与时俱进,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能力。

(四)增加了党建工作的复杂性。新媒体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等特点。首先,国内外敌对势力会利用新媒体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恶意渗透,党建工作者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其次,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器,人人都是新媒体的主体,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这就对党务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加大了对党员监督管理的难度。监督有利于党员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在网络上对党员的监督很难到位,不利于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易出现党员把网络当作法外之地,在网络上放纵自己的言行。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开拓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在传统媒体条件下,作为三会一课重要内容之一的党课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取面对面授课方式,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授课,协调不同专业学生相同的课余时间,导致党课的时间性、空间性都受到限制。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已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这就为高校党建工作开拓了新阵地,能够打破传统党课时间空间上的时空限制,构建全新的网络党建平台。通过党建工作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党课等形式向同学们随时传播党的理论知识、最新会议精神等,加深了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二)新媒体丰富的党建工作的新内容。新媒体不仅传播的信息量大,而且传播的信息种类繁多,各种资讯生动活泼,能够改变传统党建内容单调的现状,以图片、文本、直播视频、录播视频等方式实现视、图、文、声、色并茂的生动表达,向同学们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这其中既有对历史经验的认识、历史人物的展示,又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讨论、对时事政治的讨论参与,能够引导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热点、疑点给予理性关注,明辨是非,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情况,从而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媒体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新方式。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传统党课往往是以教室里的课堂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基本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多是死记硬背,对党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而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答题、回帖评论、投票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上的党课学习之中。这种主动参与、平等对话、自由讨论、寓教于乐的党课模式,使得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主动参与,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树立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党建工作观念。信息主导的21世纪,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党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积极转变思想,加强大局意识、时代意识,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开拓网络党建平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高校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如今,高校学生党建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不能适应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的需要,所以需要加强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党建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强化党务工作者的马克思理论修养、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丰富授课内容,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要加强党建工作者的网络修养,提高党建工作者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在网络党建的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确保新媒体更好地为党建工作服务。

(三)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上传试听资料、自由发表言论,但是要明确的是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要利用好新媒体做好党建工作,就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有效监管。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把关,对网络舆情及时监测,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自律意识和辨别能力,提高网络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四)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党建以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主要任务,因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也应该遵循“引领、服务、育人”的方针,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发现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给予正确引导教育,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同时,设立服务专栏,为同学们提供各类服务,解决大学生在正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同学们感觉到党就在自己身边。通过设立书记信箱为同学们反映问题提供渠道,拉近党建工作与同学们的距离,做到党建工作落地有声。

总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相信高校党建工作者会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创新发展新媒体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党课工作者大学生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关爱工作者之歌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