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支部书记支部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引领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建强教师队伍的重点任务。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筑牢扎实做好党支部建设的思想根基,是在实践中建好党支部的先决条件。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力、组织力,为学校、院系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责任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的内涵式建设。着力使高等教育事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引领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坚强保证。

(二)是突出党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的组织去实现。建强高校的基层党支部就是完善和巩固基层组织体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不强,党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实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依托基层组织的力量去引领高校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为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必然要求。高校的教师有着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接受新鲜外来事物的速度较快。三尺讲台有政治,课堂教学有规矩,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每个高校师资构建的重点任务,建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就是把教师纳入一个组织、一个体系,通过规范化开展支部活动,落实支部制度,逐步引导教师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坚定正确的政治站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为教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固化思想政治基础,为坚守好、巩固好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是理清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是对特点问题进行精准施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笔者从思想认识、制度落实、保障机制三个维度深刻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是建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内在动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顶层设计者、推动者是各高校党委,具体落实者、实践者是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及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下,在相关部委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下,各高校的基层党支部建设正稳步推进,但这距离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关键问题在于各高校党委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不够高,对落实建强党支部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没有清醒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学校内涵式建设的促进作用。高校党委对上级建强基层党支部文件的落实,存在会议传达要求多、结合实际研究少,工作安排部署多、高效指导监督少的现象。作为建强党支部的具体实践者,党支部书记存在为了工作而“落实”工作的现象,机械化应付上级的工作安排,对党支部的运行和建设缺乏思考,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没有充分彰显、核心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党支部的其他教师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支部学习流于形式,内容单一,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到位、打折扣。

(二)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党内各种规章制度是党长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具备极强的指导意义,是党支部工作、活动等各项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准则,也是建强党支部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对党组织工作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认识,落实起来没有章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现象,导致党支部活动和工作开展不规范、没有条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实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都是高质量建强党支部的遵循和依据。但基层党支部的落实存在偏差,部分党支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和研究制度,到了需要用的时候,会上翻书找制度、找条例,支部会议变成了讨论会;“三会一课”考勤制度不完善,支部学习内容主题不明显,形式单一,支部会议部分议题在支委会成员人数未达参会要求的前提下便违规表决通过;民主生活会没有做到红脸出汗,批评和自我批评演变成了表扬会。

(三)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顶层设计在高校党委,关键实践在基层党支部书记和一线党员教师。建强高校党支部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更要保障好“关键”。当前高校基层支部书记多是系主任或者教研室主任兼任,支部书记没有行政级别和待遇,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与普通教职工在评优评先、职称竞聘等方面是同样的标准。支部书记岗位成为虚职,单纯成为发展党员的程序落实者,议事决事被“边缘化”。特别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以来,大多数高校表面上配强了党支部书记,但是在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却缺乏相应的举措。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路径及措施

建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高校应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着力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落实、完善保障机制三个维度对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全面优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构建认同机制。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构建起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机制。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党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为守护好三尺讲台、开展科学研究,武装理论体系坚定政治站位。高校党委要定期开展党建工作研究会议、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会议,将建强基层党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学校党委书记及党委班子成员要经常性听取基层党支部书记关于支部建设的意见建议,畅通沟通机制。同时各高校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资源合理下沉、重心合理下移,加大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支部书记及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教学一线的党员同志对建强党支部建设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

(二)加强制度落实,规范工作开展。严格落实党组织工作制度是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有序、规范开展党组织工作的基本保障。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制度落实对于建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在学校层面要严格履行并落实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监督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等责任和制度。学校党委要带头学习制度、研究制度、落实制度,党委班子成员要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常态化制度的落实上做出表率,要规范党委议事决事程序,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要指导并监督学院及基层党组织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党员大会、支委会会议、党小组会议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明确议事范围开展相关工作。

(三)完善保障机制,增强工作活力。高校应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导向,构建适用于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保障机制。首先,要着力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经费投入,鼓励基层党组织积极申报学校及省级样板党支部,资源合理下沉,重心合理下移,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资金保障;要着力加大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精心制定培训内容,增强思想认识的同时,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本领。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对党支部书记的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选优评先、党代会教代会名额分配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提高支部书记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话语权。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对支部书记的考聘及选任机制,制定考评细则,细化考评内容,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动能,同时支部书记应当享有一定的政治待遇,给予一定的津贴,对于考核优异的支部书记,应当优先提拔到重要的岗位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支部书记支部党组织
支部联建润“甘泉”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支部书记正确运用表扬艺术“六字”诀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