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执行力乡镇领导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将注意力逐步转移至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基层社会,出台并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加快基层社会发展的政策,而这些政策的落实与执行,主要取决于乡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水平如何。

一、提升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意义

(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国家政策的制定大多经过多次调研,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益于人民群众,政策的价值在于制定更在于执行。近几年,我国出台了许多针对基层群众的利好政策,而政策最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乡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得好,政策不断得到落实。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不高,则政策落实会打折扣,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乡镇领导干部身处基层,天天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其一言一行代表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乡镇领导干部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和执行者,他们执行力的好坏决定着人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国家政策的好处。乡镇领导干部是基层政府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提升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促推基层社会治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镇的角色精准定位为:“领导基层治理”。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领导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执行者。我国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乡镇领导干部只有认识到位,按照规定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优亲厚友,才能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如果图一己私利,执行不到位,可能会造成群体上访事件,势必会激化矛盾,加剧贫困,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多,各种配套实施不完善,提高全体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就等于提高了总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执行力,才能落实好上级的政策,从而促推基层社会治理。

(三)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是国家的主人。乡镇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为民谋利,发自内心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从而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有利于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增加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确保乡镇领导干部能更好地执行国家政策,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二、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一)被动执行与隐性不作为。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怕担责任,缺乏主动作为精神,被动执行上级政策,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临近退休的乡镇领导干部,觉得没有希望提拔,政治生涯已经到头,只想平安退休。表面拥护和执行上级政策,实际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被动执行政策和命令。上级单位跟进政策落实情况,才会被动执行。导致乡镇中的不少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小问题逐渐严重。例如某些乡镇的信访问题,起初如果及时主动解决,就可以将矛盾消弭于无形。

(二)执行原则机械与执行方式简单。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上级政策的精神和实质不思考领会,也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照搬照抄上级政策,机械执行。执行方式上当传声筒,上级文件怎么说,就简单照抄、照转、照搬。每天看着急急忙忙,但由于不切合实际机械执行,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

(三)执行能力与业务水平不足。乡镇领导干部由于学历水平大多不高,工作水平有限,执行政策方式不多,缺乏创新思维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学习能力,把工作目标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导致执行成果不是很好。例如对舆论宣传、意识形态等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纸媒宣传阶段,而忽视新媒体的作用。在执行上级政策开展工作过程中,一些年龄较大的乡镇领导干部,由于业务水平不足,缺乏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政策落实较难。

三、提升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一)优化执行环境。建立科学化的基层领导决策机制,科学化的基层领导决策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执行力,使各种执行力得以畅通无阻地传递,从而达到良好的执行效果。建立科学化的基层领导决策机制,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机构改革政策,强化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责任,精简优化乡镇内设机构。合理优化配置乡镇领导干部职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将重复的职能部门合并优化,通过整体协作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执行能力,共同推动乡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合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做事的乡镇领导干部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支持乡镇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工作中结合实际,合理创新;三是要畅通政策制定前的沟通协调路径。正确的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政策执行部门出台政策前,应该充分考虑乡镇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既要高屋建瓴,又要结合实际。从而使出台的各项政策符合乡镇实际情况,同时让乡镇领导干部有一个准备的时间。真正做到领导决策者与具体执行者的良好沟通,双向互动;四是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平公正、竞争择优为重点,继续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等政策制度,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镇领导干部能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开展工作。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选拔任用政治忠诚、敢于担当的乡镇领导干部;五是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执行力,创造有利于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良好工作环境;六是提高工作透明度和阳光度,推进政务公开,大力优化不合理和过于繁杂的工作程序,避免乡镇领导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受到人为的影响和干扰,从而避免出现执行滞后和执行变形的情况发生。

(二)构筑针对性较强的干部培训轮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构筑针对性较强的干部培训轮训体系,应结合乡镇实际,制定科学化、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乡镇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体系。一是多方面拓宽培训轮训途径,注重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能力。通过挂职锻炼、上挂学习、岗位交流等方法途径,有规划地把乡镇领导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上去锻炼学习,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轮训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其执行能力和自身素质;二是合理规划设置培训、轮训课程内容,提高培训质效。重点培训与乡镇实际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抓好党建、信访维稳、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三)强化监督约束,确保风清气正。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强化监督约束,确保风清气正。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制度,以强化监督约束为抓手,确保乡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要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细化明确乡镇领导干部责任分解,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执行政策开展工作过程的控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监督管理体系。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政策,进一步合理优化乡镇机构设置,科学细化和界定每个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原则,建立具体的责任目标考核管理机制,以防那些对工作标准和自我要求不高的乡镇领导干部尸位素餐混日子。其次,明确划分乡镇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的界限,通过政府政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活动的阳光度和透明度,明确官员问责标准;同时加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力求保证监督部门能独立执行监督任务,不受外界人为干扰。积极引导社会群体、新闻舆论媒体、普通群众等积极主动参与到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督中来。

(四)加大经费及人力投入,保障基层干部应有的合法权益。加大经费及人力投入,保障基层干部应有的合法权益。第一,要依法保障乡镇工作财政经费预算,保障乡镇领导干部足够的办公经费,以及开展工作时的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并形成合理科学的增长机制,为乡镇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解决后顾之忧;第二,确保绩效工作按时足月发放。通过制定相关的绩效工资法律法规,确保绩效工资发放保障,使绩效工资合法化、常规化,推动乡镇政府绩效工资依据法律,至少和区级机关一样,足额足月发放绩效工资;第三,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担任第一书记等职,为乡镇各项工作添砖加瓦;第四,不断优化考核方案,完善考核内容,注重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使考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流于形式,能行之有效真正激励优秀干部,奖惩并举,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年终评优选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激励乡镇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干事创业。

四、结语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乡镇领导干部作为与广大群众直接联系的基层政府执行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乡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关系到上级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落实程度和群众受益问题,关系到基层各项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发展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全面脱贫的整体进度。

猜你喜欢
执行力乡镇领导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