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特点、整理原则与机制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书彝族整理

彝族先民们通过社会发展成为了著名的乌蛮三十七部,而凤氏则是起源于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罗婺部。唐宋时期,罗婺部在滇中一带的武定和禄劝境内活跃,并有了一定的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元朝初期,罗婺部传至第十七代土酋阿英,明孝宗赐阿英凤姓,罗婺部彝族凤姓自此始。元末至明中叶时期,凤氏家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明中期后,由于滇中封建地主制确立,明朝开始推行改土归流,凤氏家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凤氏家族历史悠久,并且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整理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对于研究彝族文化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对云南罗婺凤氏家族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整理原则对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做出改进。

一、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特点

首先,是民族性。云南武定彝族土司作为彝族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凤氏土司作为宋朝罗婺部酋长的后代,在元明时期在彝族具有较强势力,虽明朝末期实行“改土归流”,凤氏家族在云南武定当地仍有较大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相比于其他的家族文书,凤氏家族作为彝族,其家族文书都是彝族在政治、经济等生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珍贵史料,内容反映了彝族在封建时代的民族特性,彝族文化的特色,是研究彝族历史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凤氏家族文书不仅涉及汉文,还涉及彝文,对于研究彝族文字也有重要作用。

其次,是历史性。从目前对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研究来看,不难发现,凤氏家族文书档案史料不仅跨越的时间线长,而且相对来说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自南宋易姓前的凤氏至清朝同治年间,几乎每个王朝都有一定数量的文书档案史料,对研究凤氏家族的研究有史学意义。并且这一历史性丰富了彝族在封建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情况,扩宽了研究彝族史的视野。

最后,是地域性。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方面凤氏家族主要居住在武定和禄劝地区,家族文书围绕的内容就典型地反映了武定和禄劝地区封建时代的社会形态,对研究云南历史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作为国家边境地区的云南在当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的方式,例如文书中提到一些居住在山上的彝民无田可种,慕连地区的彝民很少有出境贸易之人。

二、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原则

首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整理文书。民间文书档案是历史上的人们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等过程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原始凭证、字据和记录,它历经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被文书档案的主人有意识地、一代代地累积保存、留存下来,直至最后被社会发现的,是十分珍贵且有价值的。作为整理者来说,民间文书档案的整理是介于文书档案研究者之间的第三方工作,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需要的行为,也是一个求真实、求原始的过程,因此在整理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时必须要从分了解和把握凤氏家族文书自身的本质与属性,以一种客观、冷静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其次,要充分考虑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归户性强、内在脉络清晰等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民间文书档案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在保存东西的时候会考虑一个原则,即它的价值性。有用则留,无用则扔。如财产转移文书、典当文书这种证券性财产文书,合同、合约、阄书、遗嘱、继书、借约等直接和物质经济利益相关的文书,都是十分重要的,此类文书也因此保存最多。遵循有用性原则所留存下来的文书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同一个主体,并且关联性也较强,由之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整体,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归属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归户性。但凡是作为民间文书档案的东西,都是归户的。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作为民间档案的一种,涉及民间诉讼文书、家谱、乡约民约、婚姻制度、承袭制等文书资料,应充分考虑其归户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整理。

最后,保持凤氏家族文书原貌,坚持保持文书内容整体性的原则。凤氏家族文书与云南罗婺彝族地区曾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凭证方面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在今天来说,许多关于生产、生活方面的文书都仍然能发挥着某种作用。同为民间文书档案,不论是徽州文书还是清水江文书,在文书的整理上都遵循着尊重原有民间归类收藏习惯,保持文书内容整体性的原则,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亦须如此。在初步收集整理凤氏家族文书的过程中应保持文书原状及原有分类,以防止在整理时不破坏同类的所有文书可能的内在关系不被打乱。尤其对于不确定的文书种类,更应尊重原有收藏者或拥有者的整理习惯,保持原有文书内容整体性。

三、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机制

建立整理机制是改进少数民族档案整理方案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凤氏家族文书整理工作内容、整理主体、整理形式等内容,能有效确保凤氏家族文书整理的有序进行。顶层设计最早是运用于工程学中,如今“顶层设计”的方法也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如国家政策的制定、智慧城市的构建、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基于顶层设计制度的原理,可以从整理主体、整理运行、资金保障三个方面构建凤氏家族文书整理机制。

在整理主体方面,多元协作主体机制是目前在档案整理保护方面最为有用、最切实可行的措施。少数民族档案整理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或一个机构的事,它的成果惠及多方主体甚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有意义的。多元主体,顾名思义就是让多个不同的个人、组织、团体等都参与到民族档案整理保护中来。建立以省文化部、省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古籍保存部、高等院校、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民间个人收藏者、组织、团体等参与协助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发挥不同主体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寻找科学合理的合作共同点,共同开展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整理工作。例如: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提供目前关于凤氏家族文书的馆藏情况,以免重复;高校则应该利用好人才,加强云南彝族罗婺凤氏家族文书整理研究相关课题的研究;图书文物部门应该发挥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其他部门提供人才支撑与其他帮助。

在整理运行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参与主体在文献资源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的运行机制。例如针对民间社区和族群、团体和个人,他们在参与整理方面既是整理规划的计划者,也是执行者和受益者,因此在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下,他们可以协助有关机构和部门制定政策,制定关于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的整理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同时负责整理、记录、保存和研究凤氏家族文书资源等,通过“以点带面”效应,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和资源互通机制,从而推进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要夯实数字资源的参与管理运行机制。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更加注重文献资源以数字形式生成、传递和利用。要依托“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古籍数字化工程”“乡村记忆工程”等项目,推进凤氏家族文书资源数字化加工与数据化处理。

在资金保障方面,资金保障是推动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整理研究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为该项整理研究工作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才能够为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整理研究的整个阶段保驾护航。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争取、社会民间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在拥有原始保障资金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不能一味靠外界投资而自身没有任何收入,不利于整个资金保障机制的运行。而应该利用文书自身的经济价值,与旅游、电影相结合,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扩大云南罗婺凤氏家族文书甚至是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影响力,增加公众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重视。

猜你喜欢
文书彝族整理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
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