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廉政权力岗位

一、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内涵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工作创新的重要实践,是构建反腐倡廉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凭借拥有的公共权力在工作中或日常生活中岀现谋求私利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提出防范措施和监督检查等考核办法,依托预警、防控、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采取前期预警、中期防控、后期考核修正等措施,逐步形成“内控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以积极防范廉政风险为目标,强化风险管理为手段,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化水平、健全制度体系等措施,实现部门权力运行的人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等,进而在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具有制约力的良性管理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是防范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针对可能诱发廉政风险行为产生的关键岗位和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发生的手段,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措施,以达到促进权力规范、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权责体系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确权清权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是否具备一致的权力和责任是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将其部门职责进行细化分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的权力和责任,将权力、岗位、责任、制度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健全有效运行的权责体系。

(二)规范的权力运行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主线是权力的有效运行,通过对内部的控制,保证行政机关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科室、重大环节重要事项的权力运行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权力运行合法合规。

(三)监督与制约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对监督与制约关系的有效把握是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监督是对各部门某些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特定公共权力的节制、约束和控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是防控体系建设强调的重点,对权力运行的程序加以规范,保证处室之间,以及各处室内部的主体之间,根据不同的责任和分工,彼此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二、高校潜在的廉政风险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和改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以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岗位职责和权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人事风险。在干部的培养、提拔、使用和人才引进、人力资源的分配处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权,在管理、运作等重要环节容易发生失误失察、违反程序、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风险。

(二)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高校建设项目多、资金进出大、流转快,而且经费管理种类多、业务独立性较强,同时又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需要处理,财务人员在指标划拨、票据审核、会计核算、资金资产管理等方面易出现把关不严、公款挪用等风险。

(三)采购招标风险。就物资采购和工程采购招标来说,易在采购方式审定、预算编制与审批、专家抽取、标书制定、过程掌控、合同执行、物资验收等方面,可能发生关键岗位人员随意变更采购方式泄露标底、滥用自由裁量权、所购产品以次充好甚至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拿回扣等风险。

(四)科研学术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长和社会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强化,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创新高,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易在科研项目(基地)限额申报、材料及经费使用审核、技术合同关联交易、外协合同审核、学术成果鉴定等方面,发生做人情、审核不严、缺乏公平性甚至成果、学术造假等风险。

(五)招生录取风险。虽然教育部针对高校招生、录取有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有违规操作等情况,易在自主招生、术科考试、研究生面试、分数线及专业等方面弄虚作假。如协助、参与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索取或接受好处等,由此造成招生录取不公平、不公正等现象。

(六)基建工程风险。扩招后,快速发展的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随之在工程勘察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安装、工程监理、工程联系单(大额会签)、验收使用等方面可能发生利用职务便利违法违纪操作现象,存在“吃、拿、卡、要”甚至贪污受贿等潜在风险。

三、有效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思路

(一)构建预防腐败的教育自律机制。要让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明白,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当好领导、做好管理、带好队伍的应有之义,是领导者履行“一岗双责”的有力抓手。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抓预防腐败,是防止业务管理工作出问题的有效载体。要让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明白,这项工作是反腐倡廉建设事半功倍的工作,是既不伤害干部又保护干部的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釆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让每个有权的干部、教职工明白,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使自己不触碰涉及法律法规的“高压线”、不逾越涉及自由裁量权的“警戒线”、不进入涉及腐败风险的“地雷区”,从而在政治上治未发之病,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防控体系。1.强化岗位责权。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从规范权力运行入手,按照法规和文件确定的岗位职责,自上而下认真梳理,理清权力边界和责任边界,系统查找、科学定位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梳理廉政风险发生频率和风险危害,实施权力分级,对潜在廉政风险大、发生问题危害重的权力进行重点管理,力求防控腐败“有的放矢”,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2.强化制度措施。“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过程,也是推进高校惩防体系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为权力设置层层防线,通过签订廉政责任书、权力运行的程序和机制进行预防、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进行“要点”预防、警示预防等,既要注重制度的制定,又要注重制度的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3.强化网络监督。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防控管理措施融入现有网络体系,推进权力运行的动态防控。通过实施起点防控、过程防控、结果防控、风险预警,做到岗位责任人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监督,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同时成为权力公开、校务公开的过程。4.强化部门流程顺畅。各部门应整合资源,针对不同的廉政风险,制定相应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三层方案,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搭界,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拓展长效机制。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得到有效落实,使这项工作长久循环上升的关键环节。1.加强监督检查。要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各单位按照制度自查或定期检查相关业务工作,检查风险是否出现、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制度是否完善;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监督制度,搞好这项工作的监督抽查。2.落实考核评估。要认真制定明确详细的考核、评估方案,通过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绩效考核和权力运行的专项考核等,定期评比打分,年终考核评估,对重要权力的廉政风险变化情况、预防制度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新的风险,完善预防制度,确保防控机制不断健全,防控管理不断完善提高。3.严格责任追究。对出现问题的岗位干部和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追究直接责任、领导责任或管理责任,形成职责明确、程序公开、管理规范的管理工作氛围。

四、结语

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工作创新的重要实践,是构建反腐倡廉体系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廉政风险点较多的情况下,应构建预防腐败的教育自律机制,构建防控体系,拓展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廉政权力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民营金融权力榜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