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任。为达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高校必须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之后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配置最佳教师人力。目前社会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为顺应社会发展,各高校都在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该机制已经成为高校创新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代表着高校的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以此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对各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发现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冗杂性。教师是高校主要的劳动力,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为教师,教师的水准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且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有较强的集中性。高校的科研工作一般由专业人员负责,该类人员通常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因高校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高校人力资源必须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根据社会探索创新发展新途径。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实施教师聘任制度。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用人制度不断完善。通过聘任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聘任模式,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并且教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更加重视对高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整体素养大大提升,与当前的教育要求相符合。另外,当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科教师淘汰制度,该项制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淘汰掉一些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使教师的人才质量得以明显提升。需要将外部竞争积极引入高校中,使教职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通过教师之间的竞争,能够将一些质量不高的教师淘汰掉,筛选出能力强的教师,以此来完成对优质教师队伍的构建。

(二)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诞生于劳动分配改革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需要对教职工分配制度进行积极改革,在校内大力推行津贴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确保教职工的身份得以淡化,对教职工的管理工作包括津贴动态管理及岗位分配管理两种。对优秀教师高校应积极给予鼓励,并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创新的机会,奖励一些表现好的教职工。当前各大高校积极将分配激励机制融入高校,劳动分配向优秀人才及关键岗位倾斜,确保能够将人力资源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三)实行竞争上岗。通过在高校中应用竞争上岗机制,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管理机构臃肿问题。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实行竞争上岗机制,精简了高校中的管理机构,使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得以合并,管理人员的编制得到压缩,闲散职位被撤销。另外,将人员竞争上岗机制融入高校,以人才的实际能力为依据,合理分配人才岗位,该制度的实施有效杜绝了任人唯亲现象的产生,能够将人力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四)加强后勤改革。在现阶段的高校人力资源改革中,后勤改革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改革项目,后勤管理工作实施效果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高校为了使后勤工作能够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建立了独立的后勤部门,将其从高校行政部门中脱离出来,开展自负盈亏及自主经营后勤实体工作。并且在日后的编制管理中,不再将后勤纳入高校的编制中,该项举措实现了对后勤人力资源的补充,使后勤人员的专业素养得以显著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得以优化。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编制管理,提高用人效益。高校的人力资源与集体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提升单位集体效益,在招聘与人才聘任时应考虑人员任用效益,对高校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了然于心,在实际进行该工作时应注意几方面:1.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对教师编制进行梳理,明确各类教师的编制比重,以此保证机关人员结构精细,保证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结构相对丰富。同时明确教职工与学生的比重,也包括从事教学工作辅助人员与相关各类人员的比重。虽然要明确学校中各类人员的比重关系,但教师与学生的比重最为重要,占据核心位置;2.对学校各类工作岗位进行严格管控,明确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同的人员,保证人尽其用。以编制的比重为基础,确立对应的工作岗位,然后明确各个岗位的任务和义务,为人才的聘用打好基础。

(二)实行岗位聘任,优化人员结构。聘任制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最常使用的人才任用方式,使用该方式不仅可以完善团队结构,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团队人员的工作水平。在使用该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不能部分执行聘任制,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实施该制度;2.事先确定对应的岗位,在确定岗位时应根据需求进行,同时还应严格确定编制和人员,以此保证人员招聘工作的公平开展;要明确的是,聘请者与被聘请者双方都具有选择权利,必须双方同时选择对方后,才可签订劳务合同,人力资源部门依据合同进行管理;3.在开展聘任工作前,相关部门应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即岗位人员实际应完成的工作内容,例如教师、后勤人员、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等,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要求;4.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同时进行考核。在开展该工作前,需要根据教师、教学辅助等制定审核条例,该审核条例应包括品德、能力、出勤与绩效四个方面。同时明确审核流程与审核操作。

(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多种,绩效评定是其中的一种,通过绩效评定可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判断,也可使教师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帮助教师提升自己。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定时,应事先邀请专业人员,即该领域的专家,根据事先要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即教师的道德,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此外包括教师所获奖项情况,在考核时要认真细致,防止教师因虚假奖励获得绩效。另外,相关人员还应对教师的薪资与考核要求进行整合,根据评定结果来划分教师绩效与薪资水平。

(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必须适当引入人才,在引入人才前应制定对应的人才引进战略,所引进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与高尚的品德,此外所引进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培育人才的能力,以此来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引进高质量人才,高校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人才引进方式进行创新,确定工作岗位,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吸纳人才。为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高校还应制定人才培养理念,根据教职工所要完成的工作制定团队发展方案,根据人才规划吸纳人才,同时根据不同岗位设置对应的要求,以此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目标。

(五)完善激励机制。为了确保能够将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大高校应明确了解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大力实施及开展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确保能够与高校人才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相符合。根据高校教学的设计情况,对物质激励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加速分配制度改革,对教职工薪酬分配进行完善,确保薪酬体系的完善建立。将教师考评标准纳入高校中,建立完善的教师考评体系,使教师考评工作更具科学性及合理性,为激励教职工提供依据。给予广大教职工精神上的奖励,对教职工激励的内容包括奖惩激励、理想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使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得以提升。

(六)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应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从培训工作入手,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管理,使信息化管理技能及管理观念得以强化。积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确保能够与高校的用人要求相适应。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信息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根据高校未来的发展要求,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提供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将教职工工作目标融入高校目标中,在满足教职工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校发展目标。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负责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自身打造成高凝聚力、高质量的团队。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南开大学教职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