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试点项目金山农民画的传承

2021-11-25 17:20徐凯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山区农民画金山

徐凯

“非遗在社区”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2017年底在上海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基层传承传播试点项目,主要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尊重、保护和支持以人为核心的非遗传承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为宗旨,增强非遗在现代城市中的传承传播活力。在非遗传承普及过程中,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尤为重要。金山农民画作为“非遗在社区”试点项目之一,现已取得一些成效。本文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非遗传承人更好地谋划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一、试点背景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南濒杭州湾,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金山区非遗资源丰厚,传承发展活力强劲。截至2020年底,金山区拥有42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位,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8位;认定金山丝毯厂、金山农民画院等15个金山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市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个。

金山区的非遗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农耕文明,如土布纺织技艺,元朝末年纺织技术由黄道婆传入后,棉花轧籽、弹花、纺纱、浆纱、织布等先进的棉纺织生产工艺很快流传到以棉花为主要农产品的吕巷等地区,由此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二是海洋文明,如金山嘴渔村生活习俗,渔民世代沿海而居,傍海而生,独特的海渔文化以及世代传承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根据“非遗在社区”工作的相关要求,金山区从2018年开始将非遗传承工作从原来“植入式”的“进社区”向“造血式”的“在社区”转变。以街镇为单位,积极推动区内的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面深入“扎根”本区11个文体中心及社区、学校、军营、商圈等。在2018年有26位非遗传承人入驻1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2020年新增社区传承传播点位20个,新增项目签约传承人25名。多年来,金山区大力深挖、传承和普及非遗项目,推动各街镇、社区的非遗项目提升,通过常态化的演、讲、示、教活动,形成了“每个社区有非遗传承人、社区每月有非遗传播活动”的非遗活态传承氛围。

二、试点举措

金山农民画艺术,在2007年被上海市政府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遗名录项目,是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文化名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几年,金山区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城市化社区转型特征,按照活动有阵地、资源有共享、管理有机制、推进有保障、社区有生态、国际有影响的“六有”目标,扎实推进金山农民画艺术在社区的传承传播工作。

1.构建以点带面、立体多元的金山农民画传承体系

金山区以朱泾镇、枫泾镇为传承重点,辐射至全区各个村镇,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区整体传播的金山农民画传承模式。金山农民画院作为研究、传承和指导金山农民画培育工作的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农民画画师的力量,以社区、学校、村居、军营、工作室、民宿等为点位,吸引百姓主动融入,广泛培养农民画爱好者。比如,在朱泾镇的钟楼社区服务中心、枫泾小学等长期开设农民画培训班,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和学生学画农民画。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成立了金山区学校农民画教育中心,立足枫泾小学,编印金山农民画教材,开展学校特色美术教学。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设立非遗金山农民画大师工作室,建立非遗金山农民画艺术教学基地,成立非遗金山农民画大学生工作坊,举办金山农民画传承人技艺传授实践活动和各类金山农民画衍生品设计活动等。初步统计,全区金山农民画艺术传承点位近50个,全区农民画爱好者达2万余人。

2.建设传承有序、保障有力的金山农民画师队伍

金山农民画艺术传承人队伍在日益壮大。金山区目前有金山农民画画师34人,其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这些画师依托金山农民画院、中国农民画村、学校农民画基地、社区(居委)及个人工作室,积极从事农民画创作及辅导工作。金山区学校农民画教育中心还有相对固定的农民画艺术指导教师37位,他们立足各个学校,活跃在教育条线上。同时还积极开展新一轮金山农民画师评定工作,2021年6月,评选出了8位金山农民画画师。金山区还拥有社区农民画创作团队11支、残疾人画家团队2支。

近年来,依托上海市文旅局和相关高校等平台,加大对农民画师及骨干力量的培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扶持保障。坚持组织农民画家外出采风,丰富创作素材,增强画师交流,提升群体凝聚力。如2019年,金山农民画院组织31位农民画家和传承人前往浙江舟山进行业务考察学习。同时,探索制订《金山农民画家创作扶持办法》,重点对主题公益创作及农民画获奖作者开展奖励扶持,同时对农民画家带徒授课等开展资金补贴。

3.拓展形式多样、广泛覆盖的金山农民画传承渠道

为提升金山农民画在金山各社区的传播影响力,针对不同群体开设各类培训班,除了在各社区举办农民画长期班外,还依托社区培训学校、老年大学等,开设了金山农民画暑期班、突击提升培训班、外国小朋友农民画创作班、失独人员体验班、残疾人培训班等特殊群体班,广泛开展金山农民画普及传承工作,平均每年开设特殊培训班20余个,真正做到了以文化引领社区居民,以文化教育推动新社区、新家庭教育发展。在展览展示方面,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不同题材的社区农民画展览等,吸引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扩大受益面。目前,在金山各街镇处处可见金山农民画,展示内容涵盖了廉政、文明城区创建、扫黑除恶、垃圾分类、新冠疫情防控等多个主题,在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据统计,四年来金山各街镇、社区共举办各类金山农民画展200余场次,参与群众约60万人次。例如,举办“浙沪农民画联展”等区级展览11次,吸引观众10余万人;举办“廉政农民画入乡村”“普法农民画进基层”等农民画交流展览活动170余场,观展人次30余万。

4.打造国际知名、IP升级的金山农民画特色品牌

为提升金山农民画作为金山重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借助区域文化交流及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各类交流展示活动。比如,2019年,金山区与上海美协、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地美协等专业机构承办或参与全国画乡展览10余次。将金山农民画艺术列入对外文化交流重大项目,精选优秀作品到友好城市举办展览,2014年以来,已先后9次出国或出境参加国际知名的交流展览活动。积极参与上海市委外宣办“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海外推广活动,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6月在日本京都和东京举办金山农民画专场展览,将75幅金山农民画带到日本观众面前。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品牌项目,积极促进农民画元素的创意开发,推动文创产业发展。金山农民画“金山生活”系列衍生品已经在东方明珠、上海城市规划馆等多个旅游人文景点展销,同时,拓展网络媒体宣传方式,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创意产品最新动态,打开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

三、试点成效

“非遗进社区”是让非遗活起来的一种最佳方式,回归民间,通过不断创新,激发其内在的力量,让非遗获得重生。让这些非遗在现代社会扎根,是非遗延续生命力的坚强保障。

1.非遗传承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金山区从务实管用、提升针对性角度,出台了《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山区非遗传承基地标准》《金山区非遗传人工作室制度》《金山农民画家创作扶持办法》等多个专项文件,构建了区、镇、村(居)三级非遗保护机构,确保了金山非遗在社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资金保障、传承人引进、平台搭建等方面细化深化工作,缜密部署,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金山非遗传承完善了制度体系。

2.非遗传承发展全面深入

全方位推进“非遗在社区”建设,使金山非遗走向村居、学校、企业等各类群体。金山农民画覆盖全区所有的中小学,作为艺术课程进行推广普及,辖区内的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系还设立专业课程,年轻学徒开始涌现,参赛参展次数呈递增趋势,一些农民画传承人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赛事、举办展览,金山农民画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在欧洲多个国家传播、交流,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如今金山区每个村居都有自己的特色非遗项目,有效扩展了非遗传承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形成了金山非遗无障碍横向流动的趋势与平台。

3.品牌影响力日趋扩大

金山农民画是金山区优秀民间文化品牌,先后有数百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收藏。近几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和泰国国家美术馆举办金山农民画展,到港澳台地区开展交流活动,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树立了农民画良好的形象。《中国农民画考察》一书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山也多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试点启示

“非遗在社区”还只是第一步,让非遗更接地气,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共同努力。期待政府更加关注非遗工作,加大保护、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为了助推非遗提升当代实践水平,进而实现在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今后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

一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继续下沉拓展金山区其他非遗项目在社区的网络布点,扩大各非遗项目传承人队伍,形成每个社区有传承人,每个布点有活动的非遗传承氛围,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让源自民间的非遗在社区“活”起来,真正让非遗在社区扎根传承。

二是进一步完善机制。完善“非遗在社区”指导服务机制,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加强资金保障机制,实施以奖代补激励制度,加强对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有力促进“非遗在社区”工作的落实和提升,促进本土非遗项目在各个社区的推广普及。

三是进一步整合提升,加强开展“非遗在社区”项目示范点培育创建工作,提升非遗在社区的传承效能。牢牢把握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选择适合非遗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发挥传承人作用等重要工作原则和重点,进一步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探索在城市中传承非遗的有效方式,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非遗在加强社区治理、增进社区凝聚力、维系邻里和睦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提高社区居民身份认同感和持续感,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猜你喜欢
金山区农民画金山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我与风的故事
垛田农民画 画苑一“奇葩”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彭奕欣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