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望闻问切”做好心理疏导

2021-11-25 23:57王春花
政工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官兵矛盾

王春花 张 洁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通过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和摸脉象来找准病因,从而对症下药、准确施治。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望闻问切”,这样才能抓住心理问题的“症结”,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一、“望”就是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心理疏导者要有一双明辨秋毫的眼睛,用心观察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官兵训练场上的状态、与战友交流的神态、不同寻常的动作姿态等,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早了解官兵内心的活动及其变化,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官兵要主动靠上去做工作。

一是要关注重大“变化”。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同,同样的行为在每个官兵身上的意义不同,观察时要注意纵向对比。对于官兵突然表现出的反常行为要格外留心。比如,一向开朗外向的官兵,休假回来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常常心不在焉。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遇到了问题,内心有矛盾冲突,对此类变化要积极关注。

二是要警惕“高危信号”。对于内心体验着极度痛苦的官兵来说,如果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缓解不了情绪,很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举动。在行动前,由于强烈的心理矛盾,其言谈举止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从来不爱写东西的官兵突然开始大篇幅写日记;平时小气的官兵突然大方地将自己的东西一一送人;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经常在网络里搜索“死亡”“自杀”等信息等。这些往往是高危行动的信号,心理疏导工作者要对这类信号高度敏感,一旦观察到此类信号,要及时采取相应行动。

二、“闻”就是通过聆听找准问题关键

聆听的目的是要听到官兵的真实内心状态,这个真实的内心状态隐藏在官兵的言谈举止后面,反映了官兵看问题的模式,也可能包含着一些“错误认知”或“偏见”等。这往往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是要善于听“言外之意”。在聆听时,不仅要听官兵口中表达的信息,还要关注对方没有讲出来的内心真实想法。有些时候,当事官兵可能会因未曾察觉或者是自认为不重要而忽略掉了一些有效信息,此时,心理疏导者要用心捕捉这些信息,注意其表达问题的方式和语气变化,关注各种非语言信息,作出更完整的判断,为后续的疏导工作做好铺垫。比如,士官小赵在谈到与女朋友的关系时,虽然口中说的是“我们处得挺好的,大家都羡慕我们”,但同时却不自觉地做了个皱眉、咧嘴角的动作,这很可能意味着情况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

二是要尽量多方面求证。生活工作中,人们大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官兵表达的可能不是全部情况,只是自己看到的那一个方面。因此,心理疏导中,为全面客观了解真实情况,要尽量多方面求证,多听听相关人员的意见或看法。比如,战士小侯说,连长处处跟他作对,他很想继续留在部队,可是连长就不批准他留下,原因就是自己刚来的时候不适应,在规定时间外看了手机,从此就揪住自己的问题不放。但了解他的战友却反映,他爱赌博,沉迷游戏,还经常找周围的战友借钱,屡教不改。

三是要耐心倾听不评判。在聆听的时候,心理疏导者要放下自己的主观偏见或者先入为主的观念及负性情绪,哪怕对方的价值取向与自己的不一致,也不能简单批判:“这件事明明是你不对,你还说别人不对!”“你这种想法是错的!”这样会让对方鼓足的勇气消退、打开的心扉关闭,使得心理疏导难以继续进行。保持价值中立,才能真实了解情况,客观地反映出官兵的真实心理状况,真正地帮助到他。同时,也会让官兵感到轻松,从而无所顾忌地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

三、“问”就是通过灵活提问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心理疏导者可以更直接地捕捉关键信息而不必被动地接受信息,可以准确把握官兵心理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可以深入探讨官兵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印证心理疏导者的初步判断,引导官兵进行思考和成长。在疏导中要根据目的,灵活使用提问的方式。

一是资料性提问。在心理疏导开始阶段,为了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可使用资料性提问,了解官兵心理问题的前因后果。如某新兵说:“我感觉活得很累,没有意思,因为班长总说我工作粗心、心不在焉。有一次,他当众训斥了我,我真想从楼顶跳下去算了……”受到一点批评就想跳楼,有些不合逻辑,这背后或许另有隐情。经过耐心询问,原来导致他想轻生的并不是因为受到了训斥,而是前几天他交往了一年的女友跟他提出了分手,他因此情绪一直低落,工作上不断出错。

二是选择性提问。有些官兵可能非常健谈,会东拉西扯谈到很多话题。这时候,为了缩小信息范围使话题更集中更明确,可使用选择性提问。如:“你刚才谈到了跟很多人的交往,能否详细说一说你和班长相处的情况?”让官兵就这个重要的关系展开陈述。

三是测试性提问。当心理疏导者有了初步判断时,可以通过测试性提问,来检验判断是否正确。如:“你说你不喜欢你的班长,是因为他多次当众训斥你,搞得你很没自尊,是这样的吗?”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印证心理疏导者的判断,也可以检测官兵内心的真实状况。

四是引导性提问。为了引导官兵以特定角度看问题,或者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之处,可使用引导性提问。如某战士失恋了,他为在恋爱中投入的大笔花费而后悔不已。疏导者对他展开了引导性提问,“你在恋爱中花的钱主要用在哪方面了?”“大部分是一起吃吃喝喝了。”“你和你的前女友吃吃喝喝时,谁吃喝的多一些?”“当然是我,她吃不多,一般都是我收底。”“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恋爱中的花费都用在吃喝上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你吃掉、喝掉了?”经过这一系列提问,战士认识到了自己看问题的偏见:“如果这么看,这些花费大都是我花掉的,我好像没那么生气了,哈哈。”

四、“切”就是通过综合分析找准突破点

切,就是切中要害,对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准突破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是心理疏导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是不急于下结论,找准问题原因。疏导者要善于从多种原因中找出其主要的、对其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原因。比如,一战士有自杀企图,情绪十分低落,经了解,女友与他分手了。疏导者可能会认为失恋导致了他的情绪低落。可是经仔细了解失恋的原因发现,女友是因为无法忍受他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无精打采、悲观消极的态度,才不得不提出分手的。由此可见,抑郁情绪在前、分手在后,所以,自杀念头的关键是抑郁,失恋也是这一问题的结果。

二是善于抓住矛盾点,找准突破口。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官兵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点常以言语形式或者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疏导者要善于抓住和处理这些矛盾点,这往往是心理疏导的突破口。如一位士兵在疏导的过程中承诺会思考并尝试改变“必须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中的不合理认知方式。但在下一次的疏导过程中,却说:“我这几天真的是太忙了,每天都在加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好好想一下自己认知方式的事情。”这种言行的不一致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心理疏导者指出这一点以后,该士兵认真分析,发现自己害怕的是万一改变旧模式,自己变得没有进取心了可怎么办?虽然这种不合理认知让他压力很大,很想改变,但同时带来的动力、努力又给了他很多好处。因此,内心中并不真的想改变。从这一点入手,才能做好接下来的疏导工作。

综上,“望闻问切”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心理疏导者如果能熟练掌握其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官兵矛盾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