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按书索骥”

2021-11-25 16:01杨守菊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 作为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深化的重要呈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实际生物学教学中深度转化。按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沿途索骥,发现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核心密码,即以素养内涵的深度阐释与简约表达达成转化保真性、以实施策略的多元一体与有效统领达成转化的操作性、以教学案例的丰富精深与示范落地达成转化的深层性、以评价驱动的精准连贯与途径并行达成转化的一致性。

[关键词] 生物学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正因如此,生物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明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厘清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弄懂培养核心素养与学习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探寻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教学实践路径,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评价方式等。[1]此类研究的解决既需要高度的理论引领,又需要实效的实践指导;既需要教学实施的策略带动,又需要典型案例的示范。

在广大生物学教师迷茫困顿、苦心求索之时,一本新作的问世给众多一线教师带来了指引,这便是吴成军老师的力作《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吴成军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资深编辑、编审,人教社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材的核心作者、责任编辑和分册主编。吴老师在北京优质高中学校任教8年,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在人教社编写主编参编教材、教学用书30多本,研究水平高位。拥有这样经历的吴老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其力作《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更是自由地穿行在理论和实践间,徜徉在静态教材与鲜活教学中。正是在此书的感召下,笔者产生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新思考,下文就“按书索骥”予以论述。

一、转化的保真性:素养内涵的深度阐释与简约表达

教学转化的保真性即让学科素养按照其本义进行纵深转化,进而达成类似遗传物质传递时的忠实。[2]

只有将课程理念中的核心特质全部吃透,在一线的实践转化中才能达成转化的保真性。因此,生物学学科素养的研究一定要追求素养内涵的深度阐释与简约表达。本书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让核心素养内涵生动起来。书中从生命的本质角度和系统的视角两个维度凝练生命观念,阐明了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物质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生态观。此外,书中以系统观统领剖析了生命观念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明确了教学实践中建立生命观念需要遵从由事实到概念再到观念,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

除了重点阐释具备生物学学科特性的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外,书中还阐述了科学思维的定义及特征、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出生物学科学思维具有复杂性、灵活性、整体性等特征,创造性地提出生物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为系统思维、平衡思维、多因素思维、统一性思维和多样性思维、进化思维、生态平衡思维等。[1]书中探讨了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重点阐释了科学探究在概念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书中厘清了社会责任的内涵,梳理了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责任,告诫我们责任意识的建立,不能泛泛而谈,应依据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胜于言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转化的操作性:实施策略的多元一体与有效统领

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操作性要求在教学中践行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让核心素养培养扎实起来。随着国际科学教育将“科学探究”更名为“科学实践”,尤其是美国下一代教育标准(NGSS)学科育人的功能被进一步强化[3],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具身化、能动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就成为一线教师值得关注,也必须关注的话题。那么,能否有详尽的实施策略介绍让教师透过变革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达成为深度学习与实践而教,并真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呢?实则,生物学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吴老师发挥自己教材编者的独特优势,真正给予了教师们多元一体的实施策略,深度地阐述了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是如何落实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而言,书中结合实例说明了建构概念是教学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通过思维上的探究和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探究活动,在建构概念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社会责任,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剖析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用素养=知识+能力数学模型加以表达。[1]本书作者对于核心素养目标的确立和续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保证教学转化的实操性,书中尤其教授给广大一线教师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类教学策略,如構建概念策略、问题驱动策略、模型建构策略、实验探究策略,这些都是教学活动“扶放有度”时借助的“脚手架”。脚手架的呈现真正给予了教师操作与统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空间。

三、转化的深层性:教学案例的丰富精深与示范落地

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得以深化,就必须打破停留于一般陈述性知识的表层,纵深进入策略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然而,生物学知识表象零散,实则连贯有序,外在浅表,实则应用广阔,教师教学时往往捉襟见肘。为了突破这一窘境,吴成军老师一书以丰富精深与示范落地的教学案例,让核心素养鲜活起来。理论虽深奥难懂,例子却鲜活生动。可贵的是,本书中提供了翔实丰富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吴成军老师与优秀的一线教师们不断磨课,行动探索出来的。这些新颖的案例不仅闪烁着当下“核心素养”的光亮,渗透着核心素养的理念,并且以典范的呈现悄然间完成这生物学课堂的转型,即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4]

具体而言,如运用科学思维建构重要概念中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本书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科学史,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历程;联系初中知识融合化学学科相关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现了概念的学习进阶,充分发挥了科学思维在概念教学中的功能,深刻诠释了概念教学本质上也是思维教学。[1]此外,在具体翔实的教学案例后面,吴老师还附有极具洞见的教学特点分析,这使得读者不仅了解该怎样教,还便于明确为何如此教,教学过程是如何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育人价值的。总之,本书中呈现的一些优质教学案例,从操作层面给教师以示范、借鉴。如此一来,老师们可以遵循着“拿来主义”,按图索骥进行教学模式的模仿,并在此后通过不断的调适与创生,形塑自身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渗透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范式。

四、转化的一致性:评价驱动的精准连贯与途径并行

教学实践中最易被忽视的领域便是评价,如果是为了中高考的应试导向的评价而评价,那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教学转化则难以为继。无论是国外课程改革的新兴理念,还是逆向教学设计模式的出现,想要达成教学转化的一致性,就应当做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精准连贯与多途径并行评价,并且做到以评价驱动教学。[2]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标有其水平与表现,并给予了相关评价案例,然而,水平的具体操作性说明缺乏与评价案例的简洁表述往往让一线教师难以下手。吴成军老师的著作恰恰添上了这些关键要素,正是以多元精准的评价方式,引领并驱动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诚然,教学目标规定着“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过程诠释着“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那么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成预设目标了呢?即“怎样知道学生是否到达了那里呢?”这就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因此,从评价途径上,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目前,考試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考核的最重要形式。评价的主要内容以生物学重要概念等主干知识为依托,以设置合适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设计逐步加深与问题链相应的问题,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书中不仅提出了优质评价试题的标准,更探索了如何创设试题情境、如何设问的具体策略。由此可见,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如何结合情境、素养测评水平精选诸多优质试题,就成为教师进行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关键,幸而有吴老师的书提供了精准实践指导和引领。

行文至此,再次捧起吴成军老师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端详着封面上的亮蓝色DNA双螺旋结构,我感受到了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与评价是需要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潜心探索、倾力实践的。文章仅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些许思考。其实,教学改革的深化一直在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度反思,持续地进行实践探索。[4]目前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思考既是在吴成军老师的深入研究后逐步明确的,也是自我实践的一点感悟。

[参考文献]

[1]吴成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王铭,吕立杰.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特点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2):87-91.

[3]丁奕然.科学实践变革引领下的生物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19(23):21-24.

[4]杨守菊.生物教学中培育“生命品性”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2020(04):53-56.

杨守菊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