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有效防治路径

2021-11-25 07:43徐峰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初中生

徐峰

[摘要] 学校是预防欺凌事件的关键力量,初中是校园欺凌的高发期。为探究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以苏州市WJ两所初中校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的行为,影响校园欺凌预防干预的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角度提出解决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即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心理辅导,完善援助体系;推进课后服务,促进家校共育。

[关键词] 校园欺凌;初中生;欺凌行为

欺凌事件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同学(个体或群体)之间通过肢体、言语、网络、性暴力等手段对另一方造成心理、生理上的伤害事件,它的严重程度要远高于校园暴力,最为关键的是校园欺凌的当事人一般不愿意或不敢主动暴露其行为。据《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而且被媒体曝光的欺凌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校园欺凌往往是一个复杂互动过程后才产生的倚强凌弱犯罪问题,它对受害者的身心、人格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分析

2019年10月,我们在苏州市WJ区两所普通公立初中(城市、农村各一所)随机抽取180名学生(每个年级30人),分成9个小组进行專题访谈,在调查前根据采访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访谈的质量。为了保证采访的真实有效,我们对采访者进行了匿名处理。采访内容涉及年龄、性别、家庭和欺凌方式(言语、肢体、关系侮辱、性)。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来看,欺凌现象与城乡关系不大,不存在因为城乡差别欺凌现象出现增减的情况。但是采访中发现,初中生欺凌行为与父母职业存在明显关系,父母是自由职业或是私营业主遭受欺凌率远高于父母是事业单位、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与许多学者研究的情况相一致,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更易遭受校园欺凌。受访分析,男生卷入校园欺凌事件的比例高于女生,大约是女生的两倍,说明男生的攻击性远高于女生;初一年级欺凌实施者高于初三年级,低年级主要以直接欺凌为主,这表明欺凌现象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从欺凌方式来看,言语欺凌、肢体欺凌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占比78.9%,男生的肢体欺凌高于女生,女生的言语欺凌高于男生。网络欺凌占比11.1%。通过采访发现,网络欺凌大部分是本班、本校的学生,且上网频率也与遭欺凌现象呈正相关,经常上网遭遇欺凌风险系数高;关系、侮辱欺凌占比9.3%,这两种欺凌现象最不易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性欺凌比重较低,占0.07%。从受采访者的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生的欺凌行为以威胁打骂、敲诈勒索、奚落嘲弄等为主,这些现象容易导致学生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等现象,导致学生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

校园欺凌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因素。

1.敏感冲动,表现欲强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体上虽然日趋成熟,但是心理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更加敏感脆弱,极易受生活中的琐事影响,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在受访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不寻常的人格特征,他们认为打架是很有面子的事,倚强凌弱是社会的常态。另外,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自我调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阶段,受影视、动漫、手游、电子书等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在情感上变得冷酷无情,甚至还会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

2.欠缺引导,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经济和社会地位低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事件。一些留守初中生,家庭贫困,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遇事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打骂来解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行为偏差,成为欺凌者或者是实施欺凌的人。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增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欺凌者仗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往往有恃无恐。另外,学校在处理欺凌事件时更是从学校的声誉和成绩出发,把校园欺凌当作孩子之间的“打架”行为,使得被欺凌者处境更加艰难,实施欺凌者“犯罪”成本太低,从而使他们变本加厉。

三、影响校园欺凌预防干预的因素

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系列预防措施已经出台。但是,校园欺凌是一种以强欺弱的攻击行为,许多事件都是在媒体曝光后才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影响校园欺凌干预的因素有很多,校园欺凌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这使得欺凌事件难以监管和防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隐蔽性强,花样百出

校园欺凌是一种蓄意或恶意欺负同学的行为,它往往是蓄谋已久,经过周密考虑和详细安排计划后才实施的攻击行为。他们大多把欺凌地点选择在往来人员较少,校园或校园周边的监控盲区;欺凌时间大多选择在放学后或是课间。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欺凌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殴打、辱骂变为多样化,网络欺凌尤为突出,网络上的欺凌者甚至可以隐藏身份对受害者进行攻击,而且其传播的危害性更大。Hinduja研究发现,有超过17%的人声称在网络上曾受过一次欺凌。在受访学生中,有25.5%的学生曾在网上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

2.年龄尚小,反复性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初一、初二学生,他们的心智和心理还未成熟,不听父母、老师的话,在校园中往往特别想得到同伴的认同,欺凌过程中往往不计后果。研究同时发现,初一、初二出现校园欺凌的现象远高于初三,而且初一、初二学生的欺凌以抱团欺凌为主。我们对这两所学校学生采访后了解到,由于欺凌现象没有第一时间被制止,许多受欺凌者往往会被再一次攻击,甚至有的受害者在被迫辍学或是毕业后仍旧遭到欺凌。我们还通过一名受访学生了解到,某初中校园有个“四人帮”,经常敲诈同学,不少受欺凌学生为了讨好他们自愿上交保护费,以求息事宁人,旁观的学生也默不作声。可想而知,这种反复的欺凌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3.掩盖纵容,处罚难判

初中生的校园欺凌从某种角度上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有些欺凌者在小学就有这种攻击行为,学校碍于声誉往往会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家长、老师也都认为孩子还小,可以通过说教使其变好,对被害者、被害者家长往往进行劝说,因而也间接地纵容了学生间的欺凌行为。另外,初中学生大都未满14岁,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要从轻处罚,造成校园欺凌不能正常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给学生带来隐患。

四、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治路径

构建初中校园欺凌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社会营造出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作为承担“培养人”责任的学校,虽然没有办法改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但是可以通过一些举措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遏制校园欺凌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1.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受害者。校园作为欺凌防治的中心位置,需要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和谐的育人环境以防范欺凌于未然。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发挥旁观者角色的正向作用,对于需要关注的学生要“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关心,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使这些特殊的学生尽早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其次,学校也要完善硬件建设和宣传布置,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络交流平台、投诉窗口等,尽早发现欺凌现象;校园、班级在醒目的地方张贴防范校园欺凌海报、横幅等,宣传欺凌的害处、防范的对策。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加大校园欺凌的惩罚力度,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欺凌实施者在事实调查基础上,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必要的惩戒,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取消其评优评先的资格,取消其毕业资格,甚至可以将实施欺凌者送交相关的司法部门或是工读学校,这势必会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使他们有所收敛。

2.加强心理辅导,完善援助体系

从心理层面来讲,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欺凌者往往都是唯我独尊者,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欺负一些弱小者,以展示自己的厉害。针对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欺凌者和被欺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开展青春期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重点人员进行摸排,与他们进行一对一定期谈心、咨询倾诉等,让他们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指导,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尽量减少他们的欺凌行为。同时,学校也应在青春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诸如各种田径运动、球类运动、艺术节、朗诵绘画、歌咏比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到同伴互敬互爱的益处。

3.推进课后服务,促进家校共育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出台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没人看管的问题。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制度,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家校路路通)、班级QQ群、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同时,及时了解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有校园欺凌苗头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和双方家长进行联系,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另外,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好有特长的退休教师、法制副校长、家委会成员和社会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学业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关注,共同做好初中生的教育工作,防治欺凌。

校园欺凌的防治涉及的因素颇为复杂,仅凭学校一己之力去解决显然是很难达成的。因此,需要多方携手,建立有效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遏制校園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宁。

[参考文献]

[1]Sameer Hinduja,Justin W.Patchin.Cyberbullying: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Offending and Victimization[J]. Deviant Behavior,2007(02).

[2]蒋婷汝.中职女生主动欺凌行为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3).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