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路径

2021-11-25 22:29陶璇
职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新时期职业院校

陶璇

关键词:新时期 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改革路径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和家长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让一大批技能人才一展风采。技能成才、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成了热点话题。

与此同时,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同职业院校过去存在的专业课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一样,现在的一些职业院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基础课课时被挤压的问题。以语文课程为例,部分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开课时间从四个学期缩减到了三个学期,甚至减为两个学期,而有的院校甚至有取消公共基础课的想法。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语文课程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真正去探究专业课和基础课的价值你会发现,专业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其今后就业打好基础,而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教育性、文学性、情感性等特点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素质有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迎合新的形势要求。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结合学生需求,教出个性

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应试能考八十几分、九十几分,有的学生只能考出个位数。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关注和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别化指导,因材施教。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含了学习能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以学生为中心,对于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等都应有所不同。这样既不会让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感觉到压力,也不会让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感觉到课堂百无聊赖,学不到东西。

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增加阅读量,尤其是课外阅读量,从而满足其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并且帮助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能力;而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加强巩固其知识基础外,更要注重拓展延伸。

(二)结合专业需求,教出特色

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文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使专业课程与语文课程的关系由“同舟共挤”变成“同舟共济”。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文课程自身优化的重要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不能“鸠占鹊巢”。语文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包容性作用,以专业课程为主,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求,努力形成不同专业、不同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要以不同专业特色、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辅相成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结合职场需求,教出优势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在变化,发展到目前,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学生高技能的打造依靠的是专业课程教学,而学生高素质的养成则更多得益于基础课程,尤其是语文课程教学。

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熟练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才。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学好其他专业学科和融入社会的基础。

社会交际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人的机遇和他的交际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交际能力既能让一个人提升工作能力,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也能让其交到更多的朋友。在现代职场环境中,语文能力的高低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合时代需求,教出底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语文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新名词、新术语层出不穷,如果仍然墨守成规,语文课程将失去其应有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语文课程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转变语文教学的方法,同时注重资源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使语文课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当然,语文课程也要联系历史,植根现实。要因地制宜地开发重要且普适的教学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民族的历史,同时也了解当地的历史风情。

三、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需求、专业需求、职场需求和时代需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和国家的新要求,全面育人,润物细无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谈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J].职大学报,2009(2).

[2]郑长峰.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语文学刊,2010(14).

[3]林贵英.探究语文特性,把握文本主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6).

[4]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6).

(作者单位:淮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新时期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