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苍歌引》的情感意蕴与演奏技巧探析

2021-11-26 02:18陈茁铭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筝作曲家乐曲

陈茁铭

绵延千年,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创作获得绚烂地发展,古筝作为深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在音乐创作方面呈现出地域化、主题化、以及特色化。随着西方音乐创作方法也传入国内,开拓了古筝作曲家们的视野,在古筝创作上实现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不但创造了更多的演奏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古筝的表现力,丰富了曲目题材,而且促进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投身古筝音乐创作中,为推动古筝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苍歌引》是青年作曲家陈哲创作的一首古筝和钢琴协奏曲,该曲通过对“春”的感悟,以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该曲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第一次演奏后,立即在古筝界广泛流传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苍歌引》的创作背景

《苍歌引》创作之初原名《青韶》,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首次演奏。因在三月演出,因此陈哲在创作时选用了春天作为素材。随后她再次应宋心馨之邀,将其再加工成为今天的《苍歌引》。《苍歌引》这一曲名出自《尔雅·释天》,书中写到“春为苍天,夏为昊天”古时人们把苍天看作主宰之神,到了后来苍天便喻为“春”的含义。①因此通过作品名就能体现出乐曲既富有中国传统的诗意境美,也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敬赞之情,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积极向上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当代年轻人也要学习创作者的这种精神,不能安于现状,要摆脱消极的情绪状态,以斗志昂扬的姿态迎接生活的美好,收获温暖的人生,带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首曲子的开始部分是依靠短小的引子而拉开序幕的,然后慢慢展开,将春天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同时,作者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社会体验和自身感悟,选用了我国传统音乐特有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将古筝特有的技巧以可听性强旋律巧妙地展现开来,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素材的魅力,也充分体现出了全球化浪潮下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相互交融发展。

二、《苍歌引》的情感意蕴

(一)作品的情感基调

1、探索春天:情感勃发

“青韶既肇人为日,绮胜初成曰作人”这是作曲家在《青韶》的乐曲简介中引用的诗句。意为在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大家一起共同庆祝万物新生,共祝一派生机的景象。改编为《苍歌引》后,作者在乐曲前篇写了这样一段话:“春乃万物苍苍然生之季节,作为万物伊始,它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满活力。”②然无论是前者《青韶》的生机盎然之意,还是后者《苍歌引》对生命伊始感慨之情,每一次作曲都离不开生机和情感这一主题,在这首《苍歌引》乐曲中,表面是对春天万物复苏后的期待,那种期待生命期待生机勃发的情感蕴含在乐曲之中,实际上也是作曲家对人生之青春的期待和感慨,感慨青春如同人生之春天,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蕴含在情感之中,是一个人一生的动力来源。春天所具有的安详静谧而又蓄势待发的姿态,暗示着我们的生活亦应如此,以泰然处之的态度迎接工作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对对来充满信心,以充满正能量的乐观心态面对未来。从《青韶》到《苍歌引》,乐曲散发着写意的文化气息,作曲家始终赋予这部作品寄情于天地的文人情怀,它既体现了诗词意境之美,也包含着古代中国“春为苍天”“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以小见大”的由“春”寄托于“人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2、感受春天:内蕴情感

音乐内部结构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根据音乐情感需求的变化来促动音乐内部结构的变化。《苍歌引》由“散板-快板-慢板-急板”构成,旋律对比鲜明,运用中国传统音乐“渐变”的展开方式,使各乐段随着乐曲情感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凸显出蓬勃的意蕴,展现出春天勃勃的生机。乐曲散板就好似在写“春之静”,描写了从萧瑟的冬季到春天的过程,万物在大地下一点点储存能量,等待破土而出,快板可概括为“春之动”,所有的植物开始快速生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随着音乐情绪的转变速度逐渐加快,从散板到快板,就像是一道春雷彻底使苍茫大地上承载的万物复苏,在这种情绪的烘托下演奏到达最高点,随后在快板尾声部分音乐和情绪慢慢舒缓,逐渐过渡到慢板,一切归于平静淡入内心,引出慢板的进行,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达内心对春的感悟,以此抒发对青春的看法,青春美好却短暂,来不及回味便悄然逝去。乐曲最后的急板又是一次情绪的升华,将其概括为“春之欢”,好似热烈的狂欢,在这一段落中将整首乐曲推向高潮,像是离弦的箭,摄入人心,就是在这样一个热烈的情绪中,整曲戛然而止,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好似经历过历练之后的顿悟。这样的音乐结构布局,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能够明确表达这首作品的内容,且具有感染力易使听众产生共鸣,拉近作品与公众的距离,增进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带动听众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演奏者在准确把握乐曲的相应的情感基调上,对相应的作品开展分析,并体会乐曲的情感走向与变化,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与体会融入到演奏中表达出来,从而感染听众。一部乐曲情感的渲染程度需要依赖生动的音节、变幻的节拍以及高超的音乐表达技巧等,音乐情感表达的愈是深刻,愈是能够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提升观众的视听体验。但情感表达往往是需要真挚情绪与演奏技巧的配合,演奏者的情感理解是前提,当演奏者理解作曲者的意图和情感意蕴,便可以调动内心与作曲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在情感上的默契,进而将内在的音乐情感通过熟练的演奏技巧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从而形成一种呼应效果,增强整场演出的效果。

1、生动的音乐语汇

我国古筝的定弦方式大多都以传统的五度相生律的定弦规律进行音列循环排序,《苍歌引》的基本定弦保留了我国原有的五声调式音阶,采用传统古筝D宫调式,只在低音处改动五个音,起到增添和声色彩、丰富音响效果以及扩展音乐语言的作用。③

2、非乐音技法

在现代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开始在乐器中探寻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来丰富音乐,使听众更为身临其境,也使音乐带有戏剧性效果更加形象生动。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的加入也使乐曲与传统乐曲形成强烈对比,为听众带来新鲜感。《苍歌引》中也加入了大量的这种较新的非乐音技法的运用。散板最后的拍击琴码左侧和右手快速扫弦,这种非乐音技法的运用像是在模仿一道打破寂静的雷声,这一技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乐曲的表达效果,也一下把听众带入到情景之中。快板部分出现的拍击琴体和琴弦及义甲敲击琴体的非乐音演奏技法,都是用来模拟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拍击琴体时要果断干脆,义甲敲击要有颗粒感,这种演奏技巧与多变的节拍相互照应从而突出乐曲的整个节奏感。这一段在演奏时带给听众一种万物复苏后,争先恐后努力生长的景象。整首乐曲中多处运用了非乐音演奏技法,营造出多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也为听众带来多样的音乐感受。

(三)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众多的筝曲中,会发现有众多描写表达悲伤的乐曲,生活中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作曲家将从中领悟到的道理化为音符,正是因为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困难,所以不忘初心才显得弥足珍贵。在现在物欲横生的世界,追求内心的富足才是更有意义的,若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这种在浮华世界也能保持清醒的状态,才能永远对生活充满期待。

春是生机勃勃的青春时节,象征着一切美好而新鲜的事物,该曲通过对“春”的阐述,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透露着一种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整首乐曲看似写“春”,实则续写人生,四季如春正如人“冬去春来复相如,人生如戏相轮回”。乐曲散板好似人生幼年懵懂,阳光又充满希望,像温暖的春。听众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会带给受众一种深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之中,体会春日的祥和景象,为听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听众的幸福感。快板进入人生成功与挫败,喜悦又困惑,如盛放的夏与萧瑟的秋。快节奏的旋律能够引发听众的关注度,彰显音乐的节奏性,增添音乐的旋律,引导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乐曲活动中。慢板部分像是老年自省阶段,放下了功名利禄回归本我,好比寂静的冬。慢板部分能够带给听众思考的时间,听众能够沉浸到乐曲之中回味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提高乐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丰富听众的精神世界。看似一切了然无色,却因它的磨练与沉淀,才让我们迎来冲破阻碍找回最初,似重生回春一样的急板。作曲家把四季比喻成人的一生,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通过对“春”的感悟,传达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若心中怀揣希望,才能更好的追求梦想。

三、《苍歌引》的演奏技巧与处理

(一)非传统演奏技巧

在乐曲《苍歌引》中有许多非传统演奏技巧的运用,如不揉弦滑音、抚擦琴弦、止音、煞弦等等。在传统古筝乐曲中滑音大多伴随着揉弦,以此来融入情感增添色彩。但在乐谱中,作曲家有明确标注,上滑音后不加入揉弦,颤弦会使乐曲更具有地方特色,更易表达悲伤情绪。而《苍歌引》是作曲家借抒写春意来敬畏生命感悟人生的,在留白的长音中,演奏者只需小幅度的揉弦,将情绪内敛的表达。

止音也是在现代筝曲中少见的演奏技巧,止音指弹奏后立即止住,它不像煞弦一样起到收束全曲的作用,而是止住相对弱的音,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弦音虽然止住,但意味却还在,为下文的进行起到推动的作用。乐谱中的止音的运用,展现出了春的灵动,万物复苏后的萌动,带给听众轻盈灵巧的感觉。

(二)气息与力度的处理

相较于美术而言,音乐并不能依托形象、直观、具体的方式带给受众美的体验与感受,而是要依托跳动的音符、悠扬的节奏与旋律来诉说故事,需要听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感受乐曲的魅力,挖掘乐曲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气”乃万物之本,想要达到好的演奏状态更加离不开气息的运用,有气凝聚便形成生命,有气融汇才能将演奏升华。④为了要做到散板的“形散神聚”,在演奏中必须要重视气息的使用。在乐曲开始前需调整气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演奏状态,随后提气、聚气,将气息凝聚在指尖奏出第一乐音,一直持续至余音散尽。⑤慢慢放松再次提气为第二句准备,为突出两句间对比,控制两句所用气息大小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乐曲往下的发展。

这一部分右手在单音循环的同时,左手轻轻在筝码左侧刮奏,给听众一种清风徐来的感觉,这就要求演奏者将身体完全放松,左手刮奏由轻轻演奏一层一层的铺开,由弱渐强一点点的推动音乐的进行。

力度当中最难把控还要说“弱”,要做到“弱而不虚”,并不是弱到听众听不到,而是好似一根针,别看它又细又弱,却入人心。在弱奏中,哪怕小指的轻轻弹奏,若是能飘飘渺渺又能声声入心,那“弱”便把控到位,在乐曲中的强弱对比也就更加明显了。

结 语

本文简要论述了《苍歌引》的情感意蕴及演奏技巧,作者借描绘“春”的生动景象,引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激励青年人要积极面对人生,不畏艰难,坚持最初的梦想。在演奏时,要结合自己对每一板块的理解,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内容,使听众进入情境。在乐曲中引用的非传统演奏技巧使古筝演奏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与提升,同时为中国古筝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形式,为后人创作及演奏古筝作品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注释:

① 邓丹.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研究——以《苍歌引》为例[J].黄河之声,2019,(08).

②③ 蔡勍谡.古筝协奏曲《苍歌引》情感意蕴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8.

④ 王柏林.古筝协奏曲《苍歌引》音乐及其运用技术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8.

⑤ 倪雅琴.古筝协奏曲《苍歌引》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猜你喜欢
古筝作曲家乐曲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长大可当作曲家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猫咪成长史
我爱古筝
作曲家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