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颂》揉弦技巧的运用与音乐形象的表达

2021-11-26 02:18崔铭洋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字虞姬乐句

崔铭洋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发展了近百年,架起了一座传承历史的桥梁。二胡最初被称为“奚琴”,始于唐代。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二胡开始得到发展,从最初作为卖艺、伴奏乐器出现,后来发展为一门重要的专业。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先生是当代作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多次获得各大奖项,创作的每首二胡作品都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结合坚实的作曲基础。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暗藏着最朴实的故事作为铺垫,支撑了乐曲的内蕴,再加入现代的演奏技法,使人们感觉焕然一新的同时又令人耐人寻味反复推敲。

一、《楚颂》创作背景

《楚颂》是由作曲家李博禅为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创作的乐曲,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赵寒阳与赵元春两位著名二胡演奏家担任主奏,并于2015 年创作出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二胡与钢琴、双胡琴与钢琴三种版本。作品开始描写了楚王项羽的豪放从容、率直磊落、骁勇善战,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形象;描写了战场上腥风血雨、烽烟四起、金鼓连天的激烈场面。运用了经典霸王别姬的典故,描写了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下虞姬仍然不离不弃,终因寡不敌众,乌江自刎的悲痛凄婉的爱情故事。弦乐作品在李博禅的创作中占绝大部分,可见他对弦乐的深刻研究与创造。

二、揉弦技巧运用

(一)揉弦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滚揉弦:滚揉通常分为快速滚揉,慢速滚揉和中速滚揉,快速滚揉又称“颤指”在许多乐曲中都有使用,揉弦时手指持续颤动,这种揉弦发出的音波细并且密度大,快速滚揉比慢速滚揉更好驾驭,常在振奋人心、热闹、欢快、悲痛等曲调中出现。慢速滚揉又称为“吟音”,其使用的更为广泛,演奏时手腕带动手掌上下大幅度运动,指尖在琴弦上均匀慢速的滚揉,这种揉弦音波长且柔和,因此多在慢速、深情、悲伤等叙事性、旋律更流畅的乐曲中所体现。中速滚动是介于快速和慢速的中间速度,既没有快速滚揉那么急促也没有慢速揉弦那么悲凉,音波平稳。

2.压揉弦: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按压的力度大小,以手腕带动手掌下上下晃动,使琴弦受到张力发出音波较重且慢的一种揉弦技法。其手指的松紧程度对于音准非常不好掌握,当大力按压琴弦时,标准音会偏高,当复原时手指放松,偏高的音准会恢复,所以在压揉时,按弦的手指应在音准偏低一点点的位置上。压揉的揉弦幅度比其它揉弦压力更大,所以发音较紧,虽缺乏曲子的流畅性和优美性,但在表现民族风格曲目时,如:模拟如泣如诉之声或是令人紧张激动的情景时更显突出。

3.抠揉弦:通过手指的抓力使琴弦的受到张力发生改变,产生音波的一种揉弦方式,演奏时左手手腕应塌一些,整个手掌用力与琴杆形成相对作用力,四个手指都按在琴弦上可以增加抓力。它的音色状态紧张,通常出现在愤懑、哀怨情绪的乐曲中,多来形容哭泣的声音或悲愤的心情。为了不影响乐曲整体效果,它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4.滑揉弦:滑揉分为小滑揉和大滑揉,小滑揉的演奏手法类似滚揉弦,上滑时,手掌向上提,手掌带动手指向上滑过标准音,使音高低于标准音。下滑时,手指带动手掌同时向下滑动,发出高于标准音的音高,连贯起来,一般围绕标准音上滑和下滑二度左右。这种揉弦模拟人声唱腔,声音明亮而具有穿透力,演奏时应给人轻巧、活泼的感觉,旋律多富有地域特色,传递出轻松、幽默、洒脱的意境。大滑揉又称悬腕滑揉,演奏方法就是将手臂稍微抬高,悬起手腕,手掌半握向下,虎口轻搭在琴杆上,以手臂带动左手大幅度的上下摆动,一般围绕标准音上滑和下滑三度左右。这种揉弦多体现在较夸张、豪放、激昂的情境中。

5.空弦揉弦:演奏时空弦揉弦用的较少,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演奏,第一种方法是轻轻晃动琴杆产生音波利用手掌带动琴杆;第二种方式是按在千斤琴杆处做滚揉向琴杆加压来产生音波以手腕带动手掌手指;第三种方法是让空弦的音偏低一些使琴杆向右稍稍倾斜,然后一指按在千斤上方一点点,轻轻按压琴弦,使琴弦受到张力变化来产生音波。我们在演奏曲子时,因为加入了揉弦,曲子才变得更完美,听众才能听懂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6.迟到揉弦:在某个音中开始时不揉弦慢慢加进揉弦,这样的揉弦通常作为温和、寂静向激昂、欢快乐句的过渡音出现,在乐曲中起到“起承”的用意。

7.终止揉弦:它正与迟到揉弦相反,指尖触弦开始揉弦到此音的末尾揉弦停止,它常用在激昂、欢快向平和、寂静乐句之间的过渡表现或在乐曲末尾的长音上出现,在乐曲中起到“转和”的作用。我们在运用“揉和不揉”这种揉弦形式时,不能按照书面符号一板一眼的演奏它,它虽然是一种揉弦技法,但更能通过它来表达演奏家内心的情感。

(二)揉弦在几个主题中的运用

1.英雄主题(21-34 小节)

在英雄主题中,整体以快速滚柔和压揉相结合的方式,频率和幅度更高,其中几个地方的揉弦相对突出,第一处出现在23-24 小节小字一组的d 三拍子长音上,没有揉弦并渐弱处理第一乐句结束;第二处出现在进入乐句再现部分(27 小节)小字二组的d 音运用了迟到揉弦,与第一乐句的d 音形成对比的同时带出下面的音;第三处出现在31-32 小节小字二组的e 音同样使用了迟到揉弦并且渐弱的演奏技法,为即将结束乐段做准备;第四处在33-34 小节小字一组的d 音上再次运用不揉弦并渐强收尾,与第一乐句形成呼应。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楚霸王项羽一个高大、英勇、威严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大家面前。

2.爱情主题(41-56 小节)

这个片段主要的揉弦技法有中速滚揉与快速滚揉相结合和迟到揉弦,例如,41 小节进入由中速滚揉开始缓缓地推动旋律向前,43 小节小字一组a 音迟到揉弦紧接下来的g 音中速滚揉,随着音高的发展揉弦稍稍加速,45 小节小字二组a 音到g 音由揉弦向迟到揉弦变换,让稍稍激动的情绪一个缓冲再次上升,到48 小节一直以中速滚揉推动情绪发展,频率和幅度不快适合旋律的流动。49 小节小字三组c 音由中速揉弦加速到快速揉弦使情绪达到高潮,由此进入爱情主题的再现部分,揉弦的频率和幅度加大,揉弦的幅度与情绪成正比,在56 小节小字二组的f 音上做迟到揉弦,乐句慢慢结束。展现出虞姬优雅温婉的形象。

3.爱情主题发展片段(57-68 小节)

由于情绪的饱满所以整段大量采取了快速滚揉和迟到揉弦两种揉弦技法相结合,这段的音都在高音区域演奏,所以应注意揉弦力度变化,如果过于用力会使音高于在标准音。这一段使虞姬和项羽两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有更加突出。

4.离别主题(75-85 小节)

描写出楚霸王项羽即将上战场与虞姬分别的悲痛、凄凉、不舍的情感,在揉弦技巧上多次采用慢速、中速和迟到揉弦,75-78 小节与79-82 小节形成一段对话式演奏方法,79-82 小节情绪更加饱满揉弦幅度更大,83小节以后情绪回到沉痛、心酸的情境里,揉弦回到慢速滚揉和迟到揉弦上,乐段在这种情境中缓缓落幕。

5.英雄主题再现(167-184 小节)

采取的揉弦技法与英雄主题相同,快速滚揉与压揉的结合,几处用到迟到揉弦,相对于第一次主题的出现,这一次揉弦幅度和频率更高,旋律起伏更大,情绪也更为激烈、饱满。由于这部分都由内弦演奏,且揉弦更激动,更能显得楚霸王项羽不畏斗争,英勇善战的形象,但音准也同样容易偏高,因此压揉时随着揉弦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动,及时调整音准。

三、主题的音乐表现

(一)英雄主题(21-34 小节)

英雄主题全部用内弦演奏,音色厚重,适合来描写英雄气概的男人形象。(21-24 小节)第一乐句22 小节小字一组b 音到g 音的小滑音给严肃的乐段增添一丝戏剧性,并且在g 音上做渐强收尾,需要弓毛紧挨琴弦来运弓,渐强收尾音色依然饱满,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23 小节到24 小节小字一组的d 长音没有揉弦且用渐弱收尾,这一对比使旋律一下子变得富有层次感,这一乐句也以叙述的方式缓缓结束。(25-28 小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出现在25 小节小字一组的f音到26 小节小字二组的e 音第一处大跳,与第二处大跳28 小节小字二组f 音跳回到小字一组的f 音,两处大跳使平稳发展的旋律更富有张力,另外27 小节出现的三连音令节奏发展更紧凑紧接的小字二组d 音做渐强推动了旋律的发展。(29-34 小节)到32 小节作为到结束乐段的过渡句,如诉说一般,休止符恰到好处,不仅是一个气口给人们一些留白,也为下面结束句做铺垫使结束句可以更好的抒发情感,33 小节的三连音,音色要厚实,连接的长音要渐弱收回来,与第一乐句形成小呼应在体现出历史沉重和沧桑感的同时也把楚霸王项羽威风凛凛,万夫莫当,但对虞姬的感情却又是细致入微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树立在听众的心中。

(二)爱情主题(41-56 小节)

这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41-49 小节),43 小节小字二组g 音到c 音一个纯五度滑音,婉转轻柔但不拖泥带水,46 小节小字二组a 音到c 音虽是大六度换把但也是柔和含蓄的,47 小节的休止符依然作为气口留白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存在,48 小节的同音滑音可以使乐曲更有韵味,强弱随音高变化而变化使旋律更有起伏才更能表达乐曲的含义。这一部分的音程都没有超过六度,所以旋律才能温和而柔情,仿佛虞姬分花佛柳走出来,翩若惊鸿、温婉大方、倾城倾国的形象一下子就显现在听众的脑海里。

(50-56 小节)这一部分前几小节音符呈上行发展,音乐情绪更高涨,51 小节上滑音和下滑音的运用不但使乐曲变得更柔和也能更好地突出虞姬温文而婉的形象,音的强弱随音高变化而发展音乐上行则渐强,音乐下行则渐弱,使情绪在激动时,也仍然有旋律起伏为其铺垫,54-55 小节二分音符和三连音做渐强到最高点,紧接着连续下行的八分音符是整个主题的高潮,然后渐弱进行收尾,为下一段情绪的高涨进行铺垫。

1.爱情主题发展片段(57-68 小节)

音程没有超过六度的,所以旋律起伏较小,主要走向呈波浪形向前发展,(57-63 小节)这部分是这个乐段发展的主要部分,大体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节奏较紧凑,更能烘托两个角色形象的明显变化,这里的音色洪亮,旋律流畅,营造柔和悠扬的氛围。展现了项羽与虞姬在爱情方面两个人的互相包容和相处融洽。(64-68 小节)主要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组成,四次同音做渐强,在音符相同的情况下,合理地强弱运用可以使情绪更饱满,推动情绪到高潮,66-67 小节为乐段的高潮部分,渐强收尾,更能表达出气势如虹、汹涌澎湃的感觉。

2.离别主题(75-85 小节)

这一段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音符大多为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拉长了音符的时值可以更好的表现极其细腻的情感,旋律起伏较小。特别的是这段的四次休止符,(75-78小节)这一部分宛如项羽对虞姬诉说,第一次休止符出现为了营造离别的气氛,仿佛项羽讲话前的叹息,第二次出现使内在情绪爆发更多了一份万般无奈,渐弱演奏也象征着项羽缓缓诉说完的话语。(79-82 小节)这一部分则表示虞姬对项羽的回答,这里出现的休止符一方面作为气口与前面的乐句分割,另一方面则来表达虞姬当时无以言表感伤的情绪。而81-82 小节的长音渐弱更能体现出虞姬对项羽离别的依依不舍,仿佛通过这长长的音符听到虞姬泣不成声。(83-84 小节)这一休止除了他本身的作用,更多了一份坚定,沉思在里面,最后的两个长音极为稳重表达他们准备一起面对的决心,渐弱收尾。

(三)英雄主题再现(167-184 小节)

这一主题仍全用内弦演奏,与第一段英雄主题不同的几处如173 小节音符时值的拉长,180-181 小节音的变换,184 小节去掉三连音,乐段节奏的变化,所表达的不只是项羽的形象还有对即将上战场的沉重心情,每一弓都如铿锵有力的脚步,演奏时要注意弓速与弓段的分配,且这一主题采用很多连弓这一演奏技巧更要注意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弓速要比之前快,琴弓对琴弦增压,这样才能在同一主题中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结 语

《楚颂》作品中分别刻画了楚霸王项羽和虞姬这两个人物形象,除了演奏技法上做得十分得当之外,在乐曲的整体分布上,也可以看出作曲家的良苦用心,在每一个乐段前的伴奏都为主题发展做了铺垫,主题表达得准确也给听众对角色形象的想象。通过这一作品我发现现在作曲家创作作品的形式更多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但可以展现传统音乐的韵味也可以展现现代作品的表达,更是推动民乐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字虞姬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无题
商震随笔二则
论影视剧中的虞姬形象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项羽虞姬
天公猪
天公猪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