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独奏、伴奏、与重奏中的演奏区别
——以“凝香”室内乐团演奏为例

2021-11-26 02:18夏婉婷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演奏者大雁声部

夏婉婷

琵琶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民族气息的乐器,造型美观,演奏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力极其丰富。随着历史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许多优秀的作品在琵琶演奏史上留下了璀璨的星光。本文以“凝香”室内乐团演奏为例,探析琵琶独奏、伴奏以及重奏之间的区别。凝香室内乐团成立于2015 年9 月,由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琵琶副教授吕美凝担任乐团的团长,凝香室内乐团发展至今获得广泛高度认可,参演数十场各类音乐会,成为吉林艺术学院最富有代表性的室内乐组合之一。凝香室内乐团团队合作默契,经验丰富,通过演奏传统与现代的音乐作品,将“凝香”精神感染给每一位听众。本文将通过对凝香室内乐团的三首琵琶曲目的演奏并结合个人感受浅析琵琶演奏的手法和演奏形式的区别。

一、琵琶独奏曲目分析

(一)《平沙落雁》左右手技巧

平沙落雁本是对潇湘八景之一洞庭湖景色的描绘,黄昏将至,烟波袅袅的洞庭湖边,大雁从远处悠扬飞来,在湖面徘徊,身姿轻盈,继而大雁相继停留在岸边,静谧安详,一眼望去,雁群、水波交相映衬,暮色深沉。平沙落雁所呈现出的画面意境悠远,给人以悠扬之感。《平沙落雁》这一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出江面与雁群彼此呼应的宁静安详的画面,暮色苍苍,雁群飞起,乐曲旋律转化为灵动跳跃,充满了雁群的生机勃勃与雀跃之声,继而伴随着暮色深沉,整个乐曲又归于恬静和谐的旋律。

《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最早记载于《华秋苹琵琶谱》上,作者是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后来由现代平湖派传人杨大钧改编。《平沙落雁》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在此曲演奏过程中,运用到了轮指、弹挑、右手过弦、摭分等技巧。如果演奏者右手的演奏技法不恰当或者不熟练,就无法突出此曲的专业性程度,听众也无法得到亲身感受。

1、四指轮

在琵琶曲《平沙落雁》的技法中,运用了“轮指”中的“四指轮”技法,此技法有两种演奏方法:以食指为首,小指为尾或是以食指为首,拇指回拨,使琵琶发出连续而均匀的乐音,颗粒感丰富。在引子部分中是由慢到快的循序渐进,到达节奏的极限时用一个滑弦来连接,表现出了夕阳西下的场景,以及在暮色将近的时候,大雁展翅飞来,激起湖面层层涟漪,这种乐曲的动感在“四指轮”演奏技巧的支持下,让观众更加能够感受到《平沙落雁》的环境和谐之感,以及雁群在此处的跳跃之意,乐曲的艺术感染力极强。

2、弹挑

这一技法在《平沙落雁》被大量运用,“弹挑”这一指法在右手指法中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指法。其他的指法如“夹弹”、“滚奏”等,都是由弹挑这一指法演变而来的。其中“挑”是用右手的拇指指甲尖部位触弦,将弦从左向右挑进发音,用来表达出单个大雁降落沙滩后扬起些许沙粒的情景。在乐曲的第二段“霜天雁叫”中,有右手弹挑的快速弹奏,仿佛在模仿大雁在沙地上嬉戏的声音,配合上左手部分的拉弦,将大雁的叫声模仿的淋漓尽致:时而低声沉闷,时而欢快尖锐。

3、摭分

“摭分”这一技巧主要用于发出和声音效的手法,“摭分”技巧在乐曲的第五段“衡阳万里”中出现过,这个指法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性,表现出大雁在飞行途中的队形排列整齐,气势恢宏的壮观景象,左手要与右手熟练配合,节奏的速度需要非常的慢,因此要找准每个音的确切位置并且按实之后再弹,技术要求极高。这一步要做到不能有任何杂音,否则无法将听众带入意境里去。

4、摭扫

此技法主要运用于第七段“一行归影”之中,用来表现雁群在一只大雁的带领下,从北向南飞去而逐渐进入远行的最佳状态的场景。这一段音乐也是由慢到快的循序渐进,当节奏到达一定速度后,便不再加快速度了,节奏开始平稳。在这一段的扫弦演奏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强的爆发力,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法的连贯。

(二)《平沙落雁》的音乐表现

《平沙落雁》这首乐曲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使人身临其境,仿佛化身一只大雁,驰骋于高天之下,艺术感染力极强,引子部分的轮指给人无限想象,落日残阳到大雁飞来,由远及近,整个湖面似乎铺满黄昏的昏暗色调,但又有夕阳的余温在湖面闪耀,雁群从远处展翅而来,时而在水面牵动涟漪,时而在沙岸边驻足望远,雁群身披黄昏之色,是整个画面的动感之处。第二段的“霜天雁叫”又将大雁的叫声模仿的栩栩如生,这便是音乐赋予声音的魅力,大雁的声音在此处所体现出的音乐张力是巨大的,此处大雁声音是附和整个环境的,给整个乐曲增添了自然生物灵动的声音,让整首乐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听了之后犹如身临其境。我习惯于在前两段中,将大部分的左手下滑音表现得沉稳些,右手用大臂推动小臂带出轮指,这样音色既能保证扎实,又能展现出大雁展翅时的形象。在《平沙落雁》第五段中,大篇幅摭分的运用一定要控制好力度,渐强、渐弱稍有不慎就会变成突强、突弱,又要结合好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加入会让整首乐曲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肢体动作的丰富也能够调动观众的视听体验,渐强的旋律一定要配合情绪的波动,渐弱的部分则要表现出稳重的姿态,这也是在乐曲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琵琶伴奏曲目分析

(一)《春江花月夜》五重奏的各声部旋律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目,后来经著名的作曲家顾冠仁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成了五重奏版本,这首乐曲运用了变奏曲式结构,第一声部的主题是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基础,其他的各个声部都是对该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突出了乐曲如歌般的优美主题。

《春江花月夜》的五重奏更像是Acappella,唯一的不同点在于Acappella 为纯人声,这首乐曲则将人声换为了五把琵琶,但是还原了乐曲的诗乐性,使人身临“月上东山”情境之下,全曲采用了插部的自由变奏方法,反复变奏强调了主题,融入了新的元素,使主题更加清晰。琵琶是一种颗粒感极强的弹拨乐器,没有弦乐那么容易的去表现其线条性和旋律性,因此只能借助琵琶一个个颗粒感的“点”去连接成一条“线”,第一段第一声部的进入使整个乐曲的核心,由慢到节奏渐快,而后其余声部的进入一定要把握好出弦的时间,每个声部的配合做到整齐划一,这也是重奏和伴奏的基本要求,也就能使原本独立的“点”,连成一条整体的“线”。例如在乐曲开始安静的氛围中,领奏一响起,另外四个声部就要在等待中用滚奏技巧和轮指弱进,融入主旋律。需要默契,更需要演奏意识。

(二)伴奏时的右手力度

伴奏一定是要跟着第一声部走的,在这首乐曲中第一声部充当了“指挥”这一角色,不仅仅要注意自己声部的演奏,还要关注整体效果,在一声部“指挥”的带领下,各声部之间的配合以及相对独立性才能完美的发挥出来,这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的,一定要在排练时就要培养这种默契。伴奏的一定要注意一声部的肢体动作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声音不能盖压一声部,也不能使自己声部的声音过小,如果压过了一声部就是“喧宾夺主”了,而如果自己声部没有声音散发出来,五重奏就变成了四重奏了,这就对力度有了一个高难度的要求,一声部的力度决定了伴奏时的力度。

乐曲在第三段“花影层叠”中,演奏力度的变化是非常夸张的,虽然没有复杂的节奏型,但仅仅是四分音符的轮指、滚奏,也要融入呼吸,五个人需要默契的配合,分毫不差改变音的力度,最后才能统一。第五段“渔舟唱晚”中,一声部作为领奏,在进行弱奏旋律时,其他伴奏声部仅有单音、分弦、摘的小技巧,这个时候其他声部应该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免错入拍子,其次要注重的就是表现力,在文曲里的表现力,即呼吸统一,肢体协调,才能产生美感,不能在演奏中坐立不动、面无表情。

(三)琵琶重奏曲目分析

1、《夏》四重奏的曲式结构

《夏》这首重奏曲是由优秀的作曲家孙晶创作的,都嘟硕士毕业音乐会上委约首演,获得了不俗的表现和成绩。该曲运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这首曲子中的众多新疆音乐素材,表现出了夏天的生机勃勃,让人体验到新疆的热情似火和夏天到来之际人们的盼望。

2、《夏》旋律变化及演奏技巧

在前16 个小节中,琵琶一声部将旋律线表达清晰,充分展现出进入西域风格的曲调,极其优美并富有感情,同时另外三个声部为主旋律铺垫,利用泛音、琶音等将整个音乐做的更加饱满。随后进入了速度为80 的新旋律,开始出现了右手小指贴弦根的演奏法,用以模仿新疆乐器的音色。右手并没有采取滚奏,而采取了摇指的技巧则体现出“干涩”的音色,符合风沙中驼队、商人、少女的画面。拍面板的旋律更加丰富了此段,在演奏中则非常灵动。

从48 小节开始,进入了速度为96 的重复旋律,为后半部分的快板做预热,一声部的华彩段也开始了,这段在配合中是比较复杂的,一声部与另外两个声部主要依靠四声部的根音节奏型,要恰好在有限的节奏型中展示出一声部的精彩旋律。从第83 小节开始,乐曲转为D 调,大部分听者会在欣赏中觉得这样的转换非常巧妙,听起来更有遐想,接下来的旋律会是怎样的走向。从96小节开始,进入快板,这是我们在配合中最复杂的一段。反拍子的节奏型看似不难,却在又有正拍,又有反拍的演奏中非常复杂,对位关系上只能依靠四声部的根音节奏型。既要在复杂的对位上对好节奏关系,又要将这一段提速,实属考验演奏者的耐心。

第186 小节,终于进入再现部分,但在演奏中更加注意的是演奏力度和演奏状态,没有多余的修饰,在平淡中收尾。在此部分演奏的过程中,十分考验演奏者对演奏度的把握,既不可操之过急,使得演奏的乐曲呈现出浮躁的特点,也不能太过拖沓呆滞,这样也会导致乐曲呈现出木讷不够灵动之感。演奏者要想把握住正确的演奏力度,就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理解,充分理解《夏》的演奏形式和演奏内容,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情感等,只有把握好演奏力度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曲目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感染在场的观众。与此同时,演奏者的演奏状态也需要符合这一小节的曲目特征,演奏者的情绪和肢体动作都需要配合演奏曲目的内容,可以用肢体动作和面部动作来深化这一小节所体现的情感,增强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从而传达出音乐的魅力。演奏者通过演奏力度和演奏状态的配合,此案真正驾驭《夏》这一小节的表演精髓,发挥出这一音乐小节的情感魅力。《夏》这一乐曲在第186 小节当中,就是要选择利索干脆的演奏状态,让乐曲既要具有饱满的情感色彩,又要给观众以清新平淡之感。

3、《夏》乐曲主题

提起夏,便让人联想起热烈、高阳、激情和欢乐,夏从季节性角度来看是劳作和等待收获的季节,给人以希望和快乐的寄托。《夏》这一乐曲主题立足于新疆民族旋律,给人更加热烈之感,主题是鲜活的、充满希望的。这一乐曲运用大量的轮指手法赋予其流动性,几个辅部几小节的拍板体现出新疆鼓点色彩。前12 小节较为舒缓,如同夏日午后微微轻风吹拂在人的面庞上,那种感觉是温柔的、凉爽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通过舒适的音乐节奏将听者缓缓带入一种和谐安静的音乐意境。高音琵琶主要负责主要旋律和难度较大的技术部分,辅助声部采用拍板附以鼓点介入。

第97 节后,高音琵琶的弹奏变化了触弦角度,使之突出音色的弹性及强弱变化,弱奏结束后,逐渐变强,指法变为弹挑挑挑弹,手臂小幅度的甩起。第127 小节开始靠近复手演奏,并采用适当的滚奏速度。从外形来看,高音琵琶在形制上比琵琶矮小,为了方便演奏者在演奏时进行技巧变化,演奏时需要翘腿(右腿)而坐,运用左手发力,因此这对演奏者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姿势选择不对,对后期顺利演奏也有影响。但从总体演奏效果来讲,高音琵琶因其高昂的音色和较快的发声特点,而易于在乐队合奏中“脱颖而出”,演奏者经过艰苦地训练和反复地磨合才得以解决这一难题。

结 语

琵琶作为中华传统音乐的瑰宝,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是音乐艺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独奏更加考验个人的演奏能力,考验演奏者的现场演奏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演奏者需要凭借深厚的演奏功底,将曲目发挥出真正的感染价值。琵琶伴奏和重奏需要演奏团队的亲密无间的配合,掌握好每一部分曲目的情感变化和演奏方式,这样才能做好演奏配合,从而呈现出和谐的演奏画面和声音。本文旨在探讨琵琶独奏、伴奏和重奏的区别,总结前人经验,加强自己对琵琶的认识和学习,也希望可以给后来的琵琶学者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演奏者大雁声部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多声部视唱训练
大雁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大雁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