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1-11-26 20:02任清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过程资助

任清远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愈发重视精准扶贫脱贫这一战略方针的实施,为了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有必要将高校资助育人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培养力度,担负起社会职责和使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促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人才。

一、高校资助育人的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的是学校资助无法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基本费用的学生同时,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其中,融入资助育人的新理念,构建起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对学生落实思政教育,注重对学生精神上的扶植,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将育人措施实施到教育工作中。高校资助工作是由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和二级院系辅导员共同落实的,由多元化主体共同组建起教育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资助工作者相互密切配合,采取系统的育人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对资助育人的途径积极寻求新方向,拓宽新路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难题,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素养。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新型社会人才,要求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资助工作具有育人功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有效措施。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站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角度,构建起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三全育人角度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落实了教育公平的目标,形成了资助工作互联的新格局,这对于培养现代化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在高校资助工作的落实中是以“为党育才”作为切入点,为国育人,为社会育人,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逐步深化,时代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个人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例如成长环境、社会资源、经济条件等,均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产生了制约,家庭困难的学生不管是在事业格局、自信心、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上,还是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着普遍的不愿与人交流、竞争意识薄弱、性格内向等特点,在人际交往、就业、学业等各个方面出现了困境。站在全方位育人的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施改进了这一现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之上,站在育人的高度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成长需求,帮助困难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成长,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全方位育人视角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高校资助育人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教育公平的依据,教育公平指的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高校学生由于经济原因的影响,发生失学的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十分普遍,我国在奖助贷勤的资助体系建设中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避免了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失学的情况,但是高校资助工作并不以此为目标,而是要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共同的成长,享受同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更好地走上就业的道路,这才是当代资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公平目标。全过程育人理念下,教育公平实施进程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在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向着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转移重点,将教育分配不均衡、经济发展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消除,在全过程育人中更进一步的推动教育公平的实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局面。

(三)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理念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更加形成了互联新格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高校资助工作仅仅是由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和辅导员进行的,缺少专业的人员配备,形成了资助工作形式单一、力量有限的局面,得不到各层面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全员育人则促进了资助工作互联格局的形成站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将全员育人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中,将资助工作存在的盲区打通,覆盖到学院的各个领域和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方面资助育人力量和资源聚集中,构建起全新的资助育人工作互联格局,形成不同育人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革新育人观念

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模式时,要站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构建起三全育人资助的新模式,结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突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扶就能解决一切难题的陈旧观念,将经济帮扶作为连接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构建起三全育人资助的新模式,实现育人和资助之间的相互结合,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更好的良性发展,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在构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时,要始终将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中,创新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在资助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均要贯穿育人主线,将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和利用起来,融入资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全过程的成长中,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系统的功能,在思想上形成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在生活上要关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出现学生心理问题时,要积极耐心的疏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实到实际,致力于实现精准扶困。以经济资助作为基础,重视资助工作这一开源工程,成立专业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牵头,由团委落实实际的工作实践,完善小组成员岗位,主动争取校友、联络校友,并且在企业、社会等主体的作用下,加大对资助工作的支持,建立完善的制度,革新传统的资助工作观念,建立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体制和资助体制,真正使资助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困难的学子身上。可以在班级成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小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班级评定小组实施审核并上报学院,展开认定工作,从根源上帮助到困难学子,结合经济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达到精准扶困的最终目标。

(二)落实多途径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融合中,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的新模式时要强调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实施,形成多途径、全方位育人的新体系,真正将多管齐下的措施实施到实际的育人工作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最终目标。在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构建中,全方位育人作为纵向维度之一,明确了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构建方向的核心所在,解答了培育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明晰了育人方向。全方位育人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此技术之上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认知观念。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模式的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全方位育人理念的结合,真正将多管齐下贯穿到资助育人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当中,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学生间建立起自我认知,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提升自身价值。例如评奖评优、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均是资助育人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自我能力的有力措施,使学生能够接受感恩教育,在励志教育、自强教育、诚信教育中,成为高素质型的人才,具备良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尚道德情操与思想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新模式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作为考虑的重点要素,促进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自由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贯穿全过程、实施全员资助育人

全过程育人在高校构建资助育人模式时,是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重点要素,全过程育人要强调各阶段各环节的育人工作实施,突破重点,结合学生从入学初期直到毕业离校经历的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问题,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要,将育人主线贯穿到整个学生在校时期。资助工作的实施要实现全过程的贯穿,应加强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真正将精准育人和精准资助工作相互结合,落实最终的资助育人工作目标。全过程育人作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中的横向维度,为育人工作的实施明确了具体的方案,高校资助工作要在构建新模式和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将育人和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全过程相互结合,从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在校期间、毕业阶段、毕业后,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阶段。加强对资助工作关键环节的把握,将育人资源挖掘和利用起来,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和学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要将经济扶贫和精神扶智工作相互结合,提高育人效果。

在学生入学前期阶段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要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且在入学时将绿色通道拓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帮扶,帮助学生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切实的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应以按需资助为原则,实现动态化的管理,通过科学的认定方式达到有效资助学生的目标。学生在毕业时期,应由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援助,毕业之后,落实对学生的跟踪回访,真正将全过程育人的目标落实,抓住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关键点,有规律、有计划的落实对学生的资助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思想上的困境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这一过程中,要将各主体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齐抓共管,共同实现全员育人,打破传统的育人观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均作为资助育人体系中的实施主体,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使资助育人的渠道逐步拓宽,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效果凝聚在一起,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完善高校资助育人的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办学过程中,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有必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管理工作,落实高校的资助育人模式建设目标,积极响应国家精准脱贫的号召。从多个环节着手,将高校资助育人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站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水平,构建起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全过程资助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