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湖南某学院为例

2021-11-27 09:01朱送花刘锦志刘思佳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应用型

朱送花 刘锦志 杨 琪 刘思佳

(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一直以来,学生社团都是高校校园文化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篇章,也是当代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被称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在应用型高校中以解决现实问题、重视实践为目的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加,类型日益丰富,学生参与程度日益提高,社团活动日益蓬勃的发展态势。学生社团的爆发式发展使得线下管理模式的弊端凸显,社团管理滞后、校社分工不明、管理流程繁杂、学生积极性不高、“空架子社团”等问题严重拖慢了学生社团发展的脚步。2016年1月12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布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其育人功能,并大力支持社团网络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将高校社团打造成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已经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和应用型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强力支撑[1]。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和完善制度的过程[2]。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以湖南某学院为例,对于加强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上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制度不健全,没有发挥制度的有效促进作用。该校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大多沿用了规则旧制,没有全方位为社团的发展考虑,只停留在常规的日常工作流程。二是制度流于形式,执行过程随意没有达到实际目的。例如,该校虽然颁布了有关社团管理的条例,但在实际工作落实中并未发挥其实质作用,在每年一度的社团考核评定中,考核制度过于看重举办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对活动反馈的考核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忽视了社团的创新,不利于深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容易使部分社团发展遇阻没有动力前进。

(二)社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明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社团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大都相同,大多数学生社团是由校系两级团组织管理或是以团委老师、学生社团联合会和社团自身为一体的模式。以湖南某学院为例,该校的学生社团需要将接受校团委的指导作为前提。经调查发现,该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没有充分履行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管理职能,也没有在校内学生组织中有效发挥枢纽作用。在学生社团组织的实际管理中,该校既有归属于学生会的社团管理部门,又设立了独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这种设置导致学生社团管理不一,易出现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冲突无法协调的问题。例如,社团活动的策划需经学生社团联合会电子审核多次并交由学院相关社团管理部门通过,再在院团委审查签字后由学社联代交校团委盖章才能允其通过。由此发现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了社团活动按时保质地完成。

(三)对社团的物质支持不足

学生社团发展离不开高校对社团提供的场地和经费支持。由于高校自身拥有的资源短缺且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社团自身的物质资源也受到了极大限制[3]。大多数高校对于活动场地的审批严格、流程繁琐,学生社团为了节约活动经费,开展地点多为教室或者户外进行,像大礼堂、会议厅等主要场所很难申请,导致社团可以利用的多媒体硬件设备较少,而且不同社团之间存在争夺场地的现象,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需求,社团活动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社团活动经费方面,来源途径单一,多为会费和学校部分经费拨出。以湖南某学院为例,该校明确规定不允许私自收取社团会费,社团活动经费主要为学校拨款,这就导致经费十分有限,更加阻碍社团活动的开展。有些社团的负责人虽有办活动的想法却因审批过程繁琐中途放弃,精心设计的社团活动因缺乏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而被迫停止,已经对社团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四)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应用型高校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开展相关高质量社团活动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因此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与付出,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力。可以发现,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社团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社团干部的热情和责任心,普遍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教导,导致社团只能在自我摸索中发展。而且这些高校的社团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兼职老师,很多只是挂一个名头并没有实质性发挥其作用,认为学生社团不归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对社团有关管理处于放任层面,这就导致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不从心。湖南某学院在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方面呈现出数量严重缺位的现象,且该校缺乏针对老师教导的奖励机制,老师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由于自身教学科研压力较大,老师对社团的指导次数受限制,自然对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强,更加不能提升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广泛影响力。

(五)缺乏社团文化和清晰的社团定位

应用型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存在定位不准确、活动形式单一、组织目标不清晰等误区,导致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流于形式毫无特色可言。

高校学生加入社团只是功利性地为了获取职位,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虎头蛇尾、昙花一现,出现社团成员流失严重,对社团毫无感情的现象。有些社团管理者拘泥于社团活动的传统形式,一味追求表象和活动效果,完全沿袭以前活动的相关材料,很难展现出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4]。在湖南某学院中,部分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工作的有效改革和活动的筹划创新仅停留于初步想法,没有进行长远规划,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正因为部分社团缺乏明确的社团定位,只是简单理解成校园文化活动,才无法形成社团自身独具特色的良好文化氛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高校社团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社团管理机制,学校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作用并明确其功能定位。以湖南某学院为例,应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社团管理的规定,在现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更新完善出符合本校校情以及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社团管理办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下发文件和其他学校的管理方式[5]。例如,在每年度的社团考核评定中,应避免考核标准流于形式化的数量和规模,要注重活动的形式、意义以及学生在参与该活动后的切身体会。对优秀社团进行奖励,对低于最低标准的社团进行降星、整改甚至解散等处理,由此才能真正挖掘和激励优秀社团,给予社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完善社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针对高校社团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以致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学校亟需完善相应的社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高校社团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要有思想方针指导,在校团委为主要领导下形成自上而下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其中校团委为第一层级,负责思想方针及相关政策的设计,把握方向,统领全局。第二层级是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学生会中负责社团管理相关部门,需要在校内学生组织中真正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制定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第三层级为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具体要求社团内明确其成员分工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能,并严格执行管理层的职责功能和选拔标准,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带领社团前进。

(三)加大对社团物质支持力度

高校应将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社团物质支持力度,其中包括社团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以及社团活动经费支持。在社团活动场所和设施方面:第一,为部分具备资质的社团配备活动室及所需设施,将活动室使用权充分下放到社团;第二,做好活动场地的统筹协配,减少不必要的场所使用审批流程,制定合理的审批标准。在社团活动经费方面,可适当扩大经费来源。首先,高校应在年度财政总预算中科学分配,加大对社团活动的经费支持数额。其次,可以依据相关政策积极联系部门或团体,对高校社团进行帮扶。适当解放学生思想,只要途径恰当,条约合理,则不阻拦学生社团与商家进行合作,取得社会性经费支持。

(四)充分发挥社团指导老师作用

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指导老师的帮助与付出,通过专业老师的规范管理和科学指导,可以有效帮助社团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因此为社团配备合适的指导老师是促进社团发展管理的一大举措。可以发现,高校社团指导老师有很多只是挂一个名头而并没有发挥其作用。为此学校方面可以制定明确的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将社团指导纳入教师评优评先中去,按完成指标发放奖金,提高教师在社团指导工作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与社团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在社团发展前进中的指导作用。

(五)明确社团定位和社团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社团定位和社团文化。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社团管理者不能拘泥于社团活动的传统形式,一味追求表象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应从娱乐化、形式化逐渐向知识化靠拢,并以时代热点为话题,不断追求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融入学科特色充分展现社团活动的趣味性、文化性,以便激发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更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素质。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