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对“这”“那”类指示代词的习得情况

2021-11-27 19:12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量词正确率

孔 雪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这”“那”是常用词,“这”“那”类指示代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徐丹(1988)曾指出,我国最大规模的汉字统计频度表表明,“这”位于常用词的第10位。[1]且“这”“那”系列词语之间的组配极为复杂,汉语言研究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了“这”“那”类词,对词的本体研究也有不少,并从不同角度对“这”“那”系列词语进行观察、描写和解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在应用教学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者们大多集中在这类词的汉外对比方面,也有部分涉及偏误分析的,但是偏误分析中的语料多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其分析模式固定,无法看出留学生习得“这”“那”系列词语规则的动态过程。留学生对“这”“那”系列词语的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研究和分析留学生的对语言点的掌握情况和习得顺序,才能安排更合理的教学形式。

一、指示代词的定义

吕叔湘(1985)分析了指示词的指示和称代用法[2],吕叔湘(1990)更进一步把指示代词的作用分为指示、区别、替代三种,并且还曾指出:指代词并不是都有称代的作用,有的只有指别的作用,指别和称代是不同的句法功能。[3]指示代词的三项基本的功能包括指示功能、称代功能和连接功能。[4]

(一)指示代词的指示功能

这是你的,那是我的。

指示词“这”主要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如“这风景”“这本字典”。

(二)指示代词的称代功能

(1)对话:A:“早”B:“吃了吗”A:“吃了”B:“去上课呀?”A:“是”

这要是在半年以前,有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肯定生气。

例(1)中的“这样”称代的是“对话内容”。

(三)指示代词的连接功能

(2)妈妈:女儿,吃苹果吗?女儿:吃。妈妈:自己去洗。女儿:那,那我吃橘子,橘子不用洗。妈妈:你都懒到家了。橘子在门口儿,自己拿去。

例(2)女儿以一个重读的“那”开头从而引出吃橘子这一新的话题。这里的“那”不但有停顿还有重复。第4句中的“那”删除不影响句义,没有回指的先行词,且在谈话中起到连接的作用,由此判定“那”是话语标记而不是指示代词。

二、“这”“那”的常见组合形式

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组合结构类型有:

(一)“这”“那”后接体词性成分:这/那+名、这/那+数+名、这/那+量+名、这/那+量、这/那+数+量+名、这/那+数+量

(1)这人说话有点特别。

(2)这一天,小姑娘一个辣椒也没卖出去。

(3)这本书是英语书。

(二)“这”“那”后接谓词性成分:这/那+谓词、这/那+动量词+形容词/动词、这/那+一+谓词/谓词性结构、

(4)看您这说的,太客气了。

(5)听老师这一讲,我就都明白了。

(6)被妈妈这一顿批评,小明再也不敢偷吃糖果了。

(三)“这”“那”单用

(7)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

(8)这是教学一楼,我们在这儿。

(四)“这”“那”后接方位词

(9)对,这上头还有字条,不要紧张。

“这”“那”+方位名词这里的“这”“那”是为了强调方位,还有一种是增强方位名词的指别作用。

(五)“这”“那”的连词用法

—这些工作可都不能挣大钱。

—那没关系,因为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三、留学生对“这”“那”系词语规则掌握情况的统计和分类

此部分,本人设计一份关于“这”“那”实际运用的测试卷,分别发放给初、中、高级的留学生各25人,后对收集上来的75份有效测试卷的答案进行统计和分析。

测试卷中“这”“那”的用法和句式特点主要来自《发展汉语初级Ⅰ》和《发展汉语初级Ⅱ》的课文和课后练习,其目的是想了解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这”“那”类词语的习得情况。测试卷题目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这”“那”类指示代词近指、远指功能误用

指示代词在指称“性状、程度、方式”时都有近指和远指两种形式。“这”和“那”的用法主要基于距离,可以是空间距离、时间距离或心理距离。

(1)我十二岁那年,爸爸带我去了北京。

(2)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那一刻改变了我的一生。

(3)现在我看看在北京拍的照片,又想起了那次愉快的旅行。

(4)我来这儿差不多一年了,比较了解这里的情况。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那”作为外指功能的用法掌握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测试题(2)的结果显示,初级留学生的正确率最高为77%,这题设计的意图就是前后一致,“那一刻”应与“那时”相对应,那么为什么中级留学生的错误率会最高呢?显然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这”“那”类指示代词的数量增多,留学生“这一刻”的学习对“那一刻”的运用有一定的干扰。

2.量词的混用

已知多数语言中是没有量词的,然而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很大,用法也极为复杂,“这”“那”类指示代词在使用中会涉及与量词的搭配,由此导致了这类偏误的产生,包括:量词的混用、量词的遗漏、量词的添加。

(5)前年这个时候,北京的雪有二尺厚。

(6)你的那辆车。

从结果上看,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对“这”“那”后加“量词”的结构掌握情况差不多,高级留学生的回答略好于初级留学生,能对“那车”和“那辆车”进行区分,但是对于“这时候”和“这个时候”这样需要结合语境的搭配在选择时就会出现问题。

3.定指和不定指的误用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已知的事物是确定的,这时会涉及使用定指,要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这需要结合语境,但是在语境确定的情况下,发生误用就是属于语法偏误了,会影响正常的交际。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正确率均为55%,而初级留学生的正确率仅为22%。这可以说明中高级留学生语言的基础更好,对语境的识别能力也会更好些。

(7)对,这上头还有字条,不要紧张。

4.表示“程度”

(8)这个商店没有那个商店那么大。

设计本题时,答案中加入了“多么”作为干扰选项,而本题只有两名中级留学生选择了“多么”。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词“这样、那样、那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比较标准,这是与程度副词(如:非常、很)之间最大的不同。

5.指示代词“那”与疑问代词“哪”的误用

指示代词“那”及“那”类词组与疑问代词“哪”及“哪”类词组之间的误用。

(9)—你喜欢哪件衣服?

—红色的那件。

从此题的作答情况上看,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55%、57%、50%,无论什么水平的留学生对“那”和“哪”的区分都不是很清楚。

6.“这儿”“那儿”的误用

“来”与“这儿”连用、“去”与“那儿”连用,这属于固定搭配,如果不注意就会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搭配错误。

(10)下次你还来这儿吗?

(11)明天你去那儿吗?

这两道题可以看出初级汉语留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22%和44%,看得出对“这”“那”和“这儿”“那儿”的使用规则和区分情况还不清楚,对于固定搭配的记忆也较为模糊。高级汉语留学生两道题的正确率均超过90%,可见掌握情况很好。

7.位置出错

语言的特性之一就是线条性,语言的排列是线性的,而且不同语言的组合关系也是不同的,位置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清楚指示代词充当状语或定语时所处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错误。

(12)我想买那件红色的衣服,可以帮我拿一下吗?

“那个”与其他定语相结合时,有一定的顺序,即为表领属的词语/表时间、处所的词语/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词语/表性质、类别或者范围的名词、动词。[5]本题的正确率分别为89%、75%、25%,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掌握不好原因是受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初级学生在学习初特别关注语序的排列,所以对句子各成分的位置记忆也较为准确。

8.“那”作为连词的使用

(13)—7点上课。

—那好吧,那你可回不去了。

这道题的答案设置并不难,但是大家的回答情况并不好,可见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留学生使用“那”作为连词的情况并不多。

9.修饰词语不当

“那么”主要的用法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它不能用来修饰名词及其短语。本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6%、74%、90%。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正确率低的原因是对那些、那么、这、那几个词的搭配和使用情况不太清楚。

(14)那么多钱一个钟头数不完。

10.人称代词之后使用

(15)暑假我去我爸爸这儿。

无论是动词“来”,还是动词“去”,其后应接表示处所的词语。而“我爸爸”是表人的词语,不能置于“来”“去”之后。

这一部分,高级水平的留学生错误率反而最高,错误率达到了38%,这部分在初级教材中有讲解,学生尚有清晰的记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会对先前所学的内容产生干扰。

总的来看,留学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对“这”“那”系词语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也越来越好,多数高级留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点都能做到正确区分。但是相对较为基础的用法,例如:人称代词加“这儿”“那+量词”的使用位置、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词使用等规则,掌握情况却不是很理想。中级留学生在对“这”“那”系词语的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较不稳定,对一些知识点概念不清。初级留学生处在语言学习开端,对语义及语篇联系的敏锐度不高,对指示代词使用情况的掌握还处在固定句式结构的基础上。一旦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使用“这”“那”类指示代词时,初级留学生对“这”“那”系词语使用规则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量词正确率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生意
生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