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7 05:41章宁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法创设

章宁

(浙江省衢州市新世纪学校,浙江 衢州 324000)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合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实现深层次知识探究[1]。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根据社会背景和日常生活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包括语言描述、音乐渲染、互动游戏、角色扮演、问题设计、影视教材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其强烈的趣味性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高度集中。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2]。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思维跳跃、好奇心强,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知识直接呈现,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学生自身存在阶段性发展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然而,学生很难快速地掌握复杂、抽象的知识。此外,一些思想、情感、内涵不适合直接讲解,需要通过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直观展示。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师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强化知识的表现力、影响力[4]。

(二)发散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即教师不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师生合作,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过去,教师在课堂上问一个问题,教师习惯性直接给出标准答案,以节省教学时间。而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在多元化情境中向学生提问,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积极分析、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活跃性原则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丰富学习体验。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会根据教学经验向学生讲解知识,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此以往会削弱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遵循活跃性原则,营造趣味性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

四、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故事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深入探究知识内容。同时,故事情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延伸学生的知识触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5]。此外,利用丰富多彩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讲解《父爱之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与父亲的难忘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同学们,你和你的父亲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子亲情,进而理解父爱的伟大。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使教学计划中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形成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6]。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营造视听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给予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较浅,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更容易深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进而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岛上景色。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够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演绎展现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7]。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一个角色,充分展示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起因、经过、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有利于学生发展语文学习能力。

(四)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导向,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探究意识,就很难实现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存在留白,这是进行问题探究的好时机。通过设置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导学生发散语文思维。应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设计的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避免无法到达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设计一个小谜语,让学生猜:“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一些学生急于回答:“这是一头大象!”教师应赞扬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大家都知道大象是非常大的动物,如果想称大象的体重,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有的学生回答到:“做一个超级大的秤”,“但是究竟需要多大的称呢?”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被激发,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引入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五)利用实践创设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讲解《端午粽》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情境,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经历,在实践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包粽子的视频,并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通过实践情境教学法,学生与教师可以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能够更深刻地植入情感,很容易帮助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教师可以将音乐元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增强学习欲望,进而感受语文知识的文学性。

例如,在讲解《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歌唱祖国”为主题升华学生思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积极探索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合理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利用实践创设情境、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感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法创设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