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11-28 00:16纪萍萍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

纪萍萍 周 琪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144,北京)

作为无产阶级强有力的批判武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直被资产阶级所攻击和歪曲。马克思离世后,恩格斯担负起了继续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重任,针对当时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潮给予了有利回击。在此基础上,恩格斯通过合理继承、系统批判、创新发展形成了其晚年意识形态思想。研读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探寻其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为新时代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奠定扎实理论基础。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完善我国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意识形态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

1 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

在马克思逝世后,由于德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反动势力随之抬头。当时在党内叫嚣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青年派”借由无产阶级斗争的短暂胜利,力图成为掌握和主宰德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家,他们抨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时的广大青年和无产阶级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模式更造成了机会主义的兴起,他们教条地理解和宣讲马克思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开来,形成了盛行一时的“机械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观点。为此,在匡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战线上,恩格斯进行了不懈的奋斗,通过文章和书信的形式,廓清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作用与价值的种种疑惑,对错误思潮予以了有力回击。

1.1 揭示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

在马恩的著作当中,涉及“意识形态”一词的地方很多,但二人从未对“意识形态”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性的说明。仅有的、以确定性的方式对意识形态范畴所做出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在恩格斯晚年致弗兰茨·默林的信中。恩格斯提到,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其中,思想家抛开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从先辈和自身的思维中抽象出某种意识形态的历史过程,进而形成一种逻辑自洽的意识形态体系。

回归到文本语境中不难发现,恩格斯面对当时的诸多质疑,意识到他和马克思以往对于基本经济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强调过多,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缺乏对于意识形态形成原理的唯物主义探讨,才使得保尔·巴尔特等机会主义分子有机可乘。正是基于此,这封信中的经典表述决非对意识形态本身“是什么”的说明,更不意味着意识形态等同于“虚假的意识”,而是恩格斯对于“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为何导致虚假化的说明,揭示出了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

一方面,旧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虚假的或表象的思维和认识观念。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思想内容以及其产生的动力,都是从他自己或先辈的头脑中产生的,这种思想一经形成就包含着“传统的材料”。在形成过程中,持有错误观点的人们只和思想材料打交道,而不去对具体历史进行研究。他们不是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性出发,而是从内部思维领域的所谓“自发动力”出发,去认识意识形态的产生问题,变相鼓吹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从而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统治阶级,将统治阶级的意志说成是整个社会所有阶级与阶层的共同意志,其虚伪性与虚假性真是让人齿冷。还有比这种主观虚构更无耻的吗?!他们制造出来的这种意识形态完全是虚假的观念体系,是用来骗人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更加细密,拥有其专门职业领域的意识形态家(即马克思所讲的意识形态阶层)得以产生,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中心工作,就是按照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意志,去构造并完善一种貌似代表全民的而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灌输给普通民众,把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说成是整个社会所有人们共同利益的代表。此等谎言在当时由于伪装得巧妙,确实存在一定的欺骗性。正是基于此,恩格斯才不得不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所共同虚构出来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深入地揭露与批判。

1.2 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理论的阐发

1890年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说道:“新的独立的力量总的说来应当尾随生产的运动,然而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即它一经获得便逐渐向前发展的相对独立性。”[1]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概念就此登场,它是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研究所做的更深一步的阐发。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是相对于社会存在而言,意识形态被社会存在所决定,反映着社会存在,并从整体上服从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同时还具有按照其内在特殊规律发展的情况,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关于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其一,是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的形成是现代人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意识材料所进行的加工和改造,表现出前后相接的历史继承性。这种历史继承性从实质来看,就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及其成果所具有的限定与超越、继承与创新这一矛盾的适应和再现。[3]其二,意识形态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恩格斯认为,从最终意义和总体上来看,意识形态的发展应该同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但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二者并不总是同步的。某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可能产生于经济落后的国家。例如马克思主义就产生于经济基础落后的德国,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当时最高的英国;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英国和法国,则成为唯心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产生的温床。其三,意识形态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必定会与外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恩格斯从横向角度对意识形态各部分之间关系进行考察,他既唯物又辩证地认为:以往和当时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之所以会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就在于把其中的因果关系对立起来而忽视了二者的辩证联系。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缺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唯物辩证的认识,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导致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最后是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发生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故而具有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作用于社会存在,对于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甚至能够决定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历史选择性,是矛盾统一的过程,而从事这种选择的人恰恰是由特定意识形态指导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环节,人的选择就可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正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3 突出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意识形态的考察,恩格斯认为,以往的黑格尔学派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一是没有从历史本身去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二是没有将具体现实的人作为研究主体。他通过批判以往的错误认识,形成了以辩证唯物历史观为基础的意识形态观,对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的突出作用给予了着重阐述。

第一,阐述了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进程中的斗争形式及表现样态。意识形态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在历史进程中为其斗争及行动提供着思想工具,指导其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及方略,发挥着引领作用。首先,帮助本阶级内部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达成共识,以实现内部团结、提供行动动力;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本阶级诉求的法律、制度等,利用意识形态作为强制性工具确立其地位,保护本阶级成员的利益;再次,利用道德、宗教等软约束手段,通过意识形态灌输深化民众对于历史斗争及行动的认同,用以巩固其所主张的社会意志。由此,对一定阶级及民众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使得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阐述了意识形态对历史变革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在“历史合力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一方面,无数个人意志形成的力量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推动历史前进发展的整体的合力,这种力量是在个人的不同意志和目的的冲突、磨合、相互作用之中形成并协同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另一方面,在由经济客观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总的合力中,与社会物质条件相协同作用的政治法律、传统习俗等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适合经济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意识形态,可以作为大造革命舆论的思想旗帜和精神鼓动力量,发动群众和革命组织打破旧制度的枷锁来进行社会革命,加速并促进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社会的建立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而不适合经济关系的落后意识形态,或直接延缓旧制度的灭亡,或隐遁于新制度中谋划社会制度变革后的复辟,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社会历史的变革与发展中,虽然意识形态的影响存在着程度、范围等差别,但它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可被忽视,甚至在某些阶段和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在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凸显出其本身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和习近平讲话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其当代价值:

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重大制度创新,五中全会强调了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必须始终贯彻这一制度。这既符合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又昭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强大反作用,强调了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清醒看到某些西方国家将意识形态作为其实现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兜售“中国威胁论”等陈词论调的同时,将其政治观念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以动摇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信仰,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另一方面,还要紧盯高科技的突破发展,高度重视和防范某些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虚拟的网络空间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具体体现在他们一边有针对性地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容,包装在文化产品中进行对外、尤其是对我国输出;一边又大力散布和传播诸如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以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试图在我国发起“颜色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质、我国国情以及我党性质所决定的。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切实反映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和价值体系,是引领中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国情的结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不仅推动了我国制度建设、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能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底线,也能够有力回击种种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2.2 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各学科领域的指导

恩格斯对“意识形态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揭示启示我们:在牢牢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前提下,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他学科领域建设的指导及有效互动。当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还不能及时地从其他如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汲取最新研究发展成果,还没能有效地将其与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更要下大力气坚决改变“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4]的现象。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五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面对我国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构建起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各个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目前,我国思想理论界存在着“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格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由错误的意识形态,引发的消极影响和干扰。这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时发挥引领作用,整合学科内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使各领域都能坚守学科立场、坚定学科信念,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迸发活力。其次,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经济学方面,研究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在哲学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研究精神文明与价值引领建设问题;在文化方面,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构筑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等等。通过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2.3 高度重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所炮制的虚假意识形态的批判,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工作,这是深化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键所在。新时代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除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外,还必须注重思想引领,汇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力量,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力量。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教授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主要园地,学校不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成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尤其是高校,在当今网络时代,已经成为国内外社会思潮汇聚、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也是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社会思想控制权的重要场所。因此,巩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筑牢学校意识形态防波堤、防范抵御各种敌对势力和思潮对学校的侵蚀,具有极为现实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全面贯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和主动意识,切实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工作落实落细,严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堤坝、防范不良意识形态渗透。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否过硬、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践行。要定期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引导教师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强化师德教育,使教师坚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确保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以正确政治原则规范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在教学育人时,既要理直气壮又要谨慎发声,并在发现不良思想倾向传播时予以及时制止、纠正。第三,要切实深化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言传身教,使其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这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枢纽,在做到内容新颖、与时俱进、能够与当下时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正面教育、传播正能量、传递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方式,强化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觉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高质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中,恩格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晚年关于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论述,不仅在当时有力地回击了论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得到更加完整、更为准确、更显系统性的升华,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重温这一意识形态思想,不仅是对这位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最好缅怀,也是深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更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重大战略部署的实践要求。由于来势凶凶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各方面任务繁重、国内外风险巨大。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在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更得清醒认识到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确保政治安全的必要内容,意识形态斗争又是一场没有硝烟、波诡云谲的暗战。学习和研究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思想,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党情国情世情实际出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运用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应对风险挑战,切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