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28 12:34缪双明
关键词:国际化院校职业

缪双明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我国职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既是适应全球化趋势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都存在问题,加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并不全面、院校目标建设并不完善,不利于高职院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明确本校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的专业领域,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的机遇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尝试,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提供了新的内涵与方向。同时,“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形式的成熟也为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对我国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也迎来了重要机遇,对于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为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方向,[1]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交流内涵,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相关国际合作章程的完善也起到关键作用。

(二)“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是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得益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首先,“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有助于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向国际看齐,[2]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意识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贯彻相关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最后,“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引进相关国际教学方式,鼓励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境内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及学术成果转化等形式提升本校实际教学质量,[3]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成效国际化,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形式日渐成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形式日渐成熟,这也为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首先,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形式在理论层面已得到相应论证,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相关教育理论的输出。其次,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形式在实践层面已处于发展阶段,部分高职院校通过之前与国外院校合作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走出去”这一形式对于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国还颁布了相关教育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备以及财政上的支持更加明确,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目标建设不完善,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阻碍。此外,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标准了解不充分、与国际院校合作专业领域太过狭窄,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充足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及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师资力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理念的贯彻。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上还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仅擅长理论教学,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掌握程度不足,在实际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相关内容了解不充分,对于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无法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加以呈现,导致我国高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国外职业教育观念了解较少,加上院校自身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为节省教学时间,仍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灌输式教学方式又存在模式单一以及课堂气氛枯燥等问题,所以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低下,因此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后,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采取了挂职锻炼的形式来提升本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形式化倾向明显,[4]其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程度有限,这也对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二)高职院校目标建设不完善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下面不足: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在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上同质化严重,前瞻性不足。[5]部分高校在未对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及生源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盲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甚至存在照搬照抄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目标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课堂教学方式不对应,导致对学生成绩评定仍停留在以考试成绩为重的阶段,这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最后,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对于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人才需求了解不足,导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学生自身专业素养与国际化水平差距较大,这也限制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国际化职教合作不全面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有效举措,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布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但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职教合作方面,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对于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不明确,盲目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操作的要求,导致实际的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课程进度过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这就限制了院校实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部分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在合作专业上太过狭窄,有些院校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仅限于该国外院校国际排名不靠前的专业,而能与其王牌专业合作的寥寥无几,所以在专业建设上,所吸收借鉴的国外经验对于本校实际专业建设帮助不足,对教学能力提升帮助有限。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海外教育资源运用不充分,运用方式仅仅是展示以及相关阐述,并未与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帮助有限。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不完善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衡量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及职业实践水平的重要标尺,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却并不理想。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社会认可度不高,[6]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帮助不足。其次,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对学生培养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培养出的学生实际职业能力水平不符合国际标准,导致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过程中其从业资格无法得到承认,这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后,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衔接不畅等问题,这就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需要重新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负担。

三、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增加专业知识储备量及提高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今后国际化工作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本校师资力量建设、完善课程目标体系建设、拓展本身国际化职教合作的广度、提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学体系建设,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

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完善本校教师培训机制,在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在确定培训人员名单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与年长的教师进行组合,对培训过程中涉及到新型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理念,鼓励不同年龄层教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另外,培训过程中还要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比,以激发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其次,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校内教学研讨机制,通过教师互访、学术讲座及学术沙龙等方式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特别是要鼓励参与外出培训的教师积极交流相关教学经验,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及全面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加强组织教师到国外的参观培训,鼓励教师了解其它国家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从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借鉴,[7]提升院校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完善高校课程目标体系建设

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细化与明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校领导及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引方向,[8]在专业能力、个人素养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需要对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积极引入国外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经验,以保障院校国际化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其次,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加强本校专业课程目标体系建设,提升专业课程目标体系建设的层次性,[9]明确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来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最后,要加强与相关教育部门及产业负责人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校企之间的沟通机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还要及时了解企业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实际的人才需求,从而明确和细化本校各项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检验,保障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

(三)拓展国际化职教合作广度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初衷在于通过与国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了解吸收其在实际职业教育过程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进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国际化职业教育的普遍标准,并且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标本校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在了解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升各项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的契合度,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其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宽本校与其它国际职业院校的合作专业范围,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职业教育之间的异同点,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最后,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海外教育资源的使用方式,提升海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鼓励本校教师从多方面着手,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运用;鼓励本校学生创新对于教学资源的学习方式,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程度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所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标准的贴合程度也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就业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国际化进程中,首先要加强与相关教育部门、地方企业及国际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证书制度,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察内容的一致性,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程度。同时,我国相关教育部门还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及职业教育成果的国际认可度提升奠定基础。其次,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高职院校领导还要积极向政府及教育部门反映,争取相应的财政支持,优化教学条件,确保高职院校在实际国际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设备的充足及师生课堂教学与学习感受的优化。最后,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沟通,明确双方由于生产实践及现实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争取在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达成一致,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认可度,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国际化院校职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