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

2021-11-28 12:34李继红
关键词:外语语音实验室

李继红

(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为高校语言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具备语言实验室、网络自主性学习中心等基本硬件环境,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需求。”如今,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多元化授课模式。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全部需求,数字化网络化语言实验室因其功能齐全、操作简便、音视频传输功能优良、网络环境友好而倍受青睐,成为现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试验场地。但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教室的广泛普及,跟在实验室上课相比,为教师省去不少诸如履行实验室使用手续、组织教学及学生考勤、设备故障报备等的麻烦。网络上各类外语学习资源、各种网络课程、智能型学习APP、外语教学小程序、社交平台公众号等不断涌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随之而来的,是业已建成的专业语言实验室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不同程度被闲置的状况。因此,在授课方式不断变革的今天,语言实验室必须根据教改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实现良性发展中寻求自身功能定位的转变,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外语类人才服务。

一、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和使用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进入高校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迭,语言实验室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等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简易型(包括听音型A-P型和听说型A-A型)、听说对比型(A-A-C型)、视听型(A-V型)等类型。数字化语音试验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夏威夷州立大学,凭借情景再现、互动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所拥有的众多技术优势,数字化网络化视听型语言实验室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实验室建设的主流。

数字化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采用嵌入式处理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网络结构采用快速以太网(Ethernet)的星形拓扑结构,在教师端与学生端之间传送数据利用Internet最基本网络通讯协议来完成。其主要特点有: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损耗小,传输速率快,声音保真度高;采用主流网络技术,专业用于音频、视频的传输与处理,保证了传输的实时性与连续性;系统稳定、可靠、扩容性强;结构化的布线,使得线路简洁,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界面通俗、操作简单,同时可以进行软件的升级换代;资源库庞大,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自学要求;与各种多媒体设备有良好的接口,适用于大部分承载资源的媒介。

以教学管理系统为凌极数字语音系统的实验室为例,其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口语练习、个性化自学、无纸化考试、备课、课堂管理等功能,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验室使用遇冷。比如: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设备故障问题、维护问题、学生上课的组织和有效考勤问题,问题的排查和解决,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这就影响教师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积极性;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定方面的各种缺位,导致语言实验室发展和应用中的各种困境层出不穷,也是实验室遇冷的原因之一。

二、网络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首先是形式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二是课堂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三是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刻板且严重依赖课本,教师没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教育的学生更多是对知识的积淀而不是对探索的渴望,是记忆与理解而是质疑与批判,是拥有“学会”的成果而不是“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多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传授的知识,带着积极性去学习、去思考;倡导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从而取得潜能最大的开发。

互联网+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大学英语课程通过融合网络技术,逐渐形成网络化教学模式,教学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把自身的学习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充分展现了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拒绝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及课堂交往的单向性。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打破了时空限制,“推翻”了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外就可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场所,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劣势在于由于师生是在线交流,教师无法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把控,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三、网络时代高校语言实验室现状及定位

高校的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合理使用。网络化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语言实验室也应该顺应教改需求,积极寻求自身发展以及功能定位的转变。

(一)目前语言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近年来,该校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在加强语言实验室教学管理、加大建设投资、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突破。建成和升级改造实验室20间,包括:(1)网络自主学习实验室4间,配备了基于校园网学习unipus学习系统和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全校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全方位语言数字课程学习,针对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支持各类规模、多种模式的考试,支持听、说、读、写、译全题型智能评分,将日常教学、自主学习和测试评估有效结合。(2)语音实验室10间,每间配备凌级数字语言实验室软件一套。支持多媒体语言教学、语音互动、听说训练、影音跟读、课堂练习、自主点播。可以承担英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专业听力、电视新闻、视听说、写作和大学英语视听说等课程的教学。(3)情景模拟实验室2间,数字情景模拟实训系统,覆盖口语教学、口语训练和口语考试全过程。可以承担高级视听说、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4)翻译教学实训室2间,配备翻译传神翻译实训系统,辅助教师开展翻译教学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熟悉商业项目的动作和处理流程、锻炼基本岗位能力、补充网络化CAT工具的操作技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从事翻译或相关工作竞争力。可以承担翻译、口译、笔译等课程的教学。(5)同声传译实验室2间,覆盖课堂教学、学生自习、口译考试和模拟会议全过程。提供教师主导的高级口译教学和训练功能,满足外语情景口译的模拟教学和训练,提高专业外语口译水平,培养MTI口译人才。

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服务语种包括大学公共外语类、专业英语、专业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日语和新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等,开设课程类型包括口语、听力、翻译、写作、外语教学资源自学课程和外语考试资源自学课程。基本满足全校本硕博3万名学生外语学习需求。虽然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实际使用情形却不容乐观:语言实验室内,一是有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功能不多,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的作用。二是有教师因为操作技术不熟练,怕操作失误影响正常教学而产生畏难情绪,宁愿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上课也不愿到语言实验室上课。三是教改将原本安排在语言实验室课程进行了缩减。四是管理员的中坚作用缺失。五是领导者的引导不力,这些都是造成部分语言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的原因。

(二)高校语言实验室科学定位的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化教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在大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及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语言实验室原有的教学功能被弱化。因此,语言实验室必须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外语教学模式的变革中。主要思路为: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改革管理体制为手段,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及开放政策,满足教学理念发展创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逐渐加快语音室教学改革和建设进程,并以教学为基础来推动语音室的发展,将语音室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关注语言实验室设备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设备

语言实验室建设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是实践性教学,高校应当提高对语言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增加建设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建新实验室,改善实验室环境,并增配实验设备维护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实验设备检修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也不能忽视,在实验室建设、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建设材料的安全指数,给各实验室配置专业的安全设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安全消防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可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安全,降低危险,减少财产损失。

2.建立校内网络学习资源库,将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网络化教学让教与学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但每位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是搞好自主学习的关键。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注重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网络上的外语学习资源与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让网络资源成为教学环节的补充和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

3.加强语音实验室技术团队的建设

语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仪器设备是物质保障,管理过程是措施,人才培养是核心,实验队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应当脱离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转变对实验室人员是“教辅人员”“配角”的传统看法,对实验室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音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升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日益复杂,因此,必须加强语音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技术水平。高校可通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也可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确保实验室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有能力及时发现、合理应对和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发的设备故障等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待遇、工作环境,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更多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增加实验人员工作动力,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到爱岗、敬岗,认真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4.完善外语语音实验室在使用制度

制度是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根据和基础。要利用好外语语音室为教学和学服务,本质上要设置好合理的、强行性的利用规范。合理的外语语音实验室使用规范,是让教师能够便捷性地、科学性地利用外语语音实验室来为自身教学工作服务。强行性的规范,本质上是让能够使用外语语音室时就坚决使用,不能图方便而使用一般教室,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防止教学中的“惰性”行为。

5.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

外语语音实验室从本质上应定位于服务于外语教师所用。因此,外语语音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好服务的意识,强化与教师在使用外语语音室上的沟通。例如:教师在使用外语语音实验室时会出现不会操作或使用不当的问题,而管理人员往往又缺乏教师的外语教学专业课知识,以致彼此在工作接洽中出现“鸿沟”,相互不理解。要消除外语语音实验室使用中的“鸿沟”,单依靠强化教师的外语语音室利用技术还不够,需做好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机制的搭建,从“路”和“桥”上进行配备,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完善好外语语音实验室的各种保障机制

外语语音实验室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仪器和设备都需要良好的保养和维护,以方便在要使用时,处在良好运转阶段,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的各种负担,实现从教师选择性使用,到“爱使用”的转变。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当从学校宏观规划层面,重视对外语语音实验室的各种保障机制,如:从维护资金,维护人员的配备、定期保养机制的设置,实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困难能有途径进行突破。切实有效地解决外语语音实验室在使用率上所遇到的种种体制、机制和资金困境。

四、结语

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效果。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充分利用良好的外语教学设施和环境,做到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使语言实验室的功效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猜你喜欢
外语语音实验室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方正在输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