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的思考

2021-11-29 01:02宏,张敬,唐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循证西医常规

陈 宏,张 敬,唐 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外二乳腺科;2.护理部,北京,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100029;4.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北京,1000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为中医药发展指明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同时也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随着中医药标准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医护理方案》(简称《方案》)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简称《常规》)在全国中医医疗机构作为行业内现行的最具权威的标准被广泛应用。本文初步总结了《方案》和《常规》的应用现状,探讨制定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的必要性,旨在提升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期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1 《方案》与《常规》的发展现状

1.1 《方案》与《常规》的制定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简称《常规》),提高了护士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质量。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文件书写规范等。冯运华[1]指出《常规》作为全国中医护理的指南,是中医护理标准化的重要依据,这对于全面提升中医护理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52个优势病种的《方案》,并全国范围内试行,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中医护理优势,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中医护理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方案包括胃疡、中风、消渴病肾病等病种,通过对各病种的常见证候要点、常见证状/症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实施,体现了个体化的辨证施护,规范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所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1.2 《方案》与《常规》的应用情况

陈林英[2]对参与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6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60.00%的护士中医护理方案相关知识不扎实;41.67%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70.00%的护士反映医护沟通不足,影响了实施及应用效果;55.00%的护士指出缺乏保障管理体系;31.67%的护士指出存在患者认可度低、依从性差;71.67%的护士指出缺乏对护理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43.33%的护士认同数据收集不全,影响效果评价。梅花等[3]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15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护士知道本科室疾病名称,对于其他方案的疾病知晓率不高。高园等[4]通过对新疆地区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发现,认识度高、基础知识薄弱、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变通是目前对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推广的主要问题。中医院的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理论基础薄弱。所以应制定中医和西医专业相结合的护理常规,增强操作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注重。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各具优势,而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刘安花[5]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护理组与西医护理组,西医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西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膳、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糖蛋白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的水平。陈筱筱[6]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生活影响,将76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中药穴位贴敷、按摩、中药熏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邓建华等[7]结合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护理特点,通过对临床分型、病因病机、防控措施、护理措施等内容方面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为临床护士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提供依据。王倩[8]将中西医结合护理运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患者中,包括中西医治疗方案、隔离防护措施、心理疏导、饮食调养、运动养生、健康宣教、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以及中医出院指导,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刘清泉等[9]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中,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在改善症状、调节体质、恢复体能、促进肺部残余炎症吸收具有明显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要进一步落实细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将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

3 制定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的必要性

曲文巧[10]通过研究肛痈患者采取中医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后认为,还需要对肛痈的护理方案进行完善。周姣媚等[11]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汇总分析中发现,未被《方案》纳入的16项中医护理技术在全国应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说明部分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技术适用性不够。其中《常规》中“护理常规”部分与52个病种的《方案》对临床中医护理的指导意义相同,在一定时期内是中医护理最具权威的指导书,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12]。冯运华[13]提出的“病证结合护理”是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延伸和发展,是中、西医护理模式上、护理技术之间的结合,也是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在护理实践中相结合的体现。故在中医护理方案及常规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势在必行。

4 小结

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护理工作,其融合了我国中医学文化和现代自然科学文化,是我国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护理模式[14]。《方案》的实施也推动了中医护理的发展,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化,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为护士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依据,提高了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培养了护士中医护理临床思维。《方案》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技术、食疗、康复、养生等,这些中医知识和日常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也是中医学的精髓[3]。目前,我国中医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缺乏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中医操作技能的系统的培训,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理解、掌握,导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中单纯通过“好、较好、一般、差”等主观意识来进行评价,可能导致界定不清楚而出现偏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功能制护理转化为整体护理,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及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中西医各自优势互补的特点。为了将《方案》和《常规》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临床科研能力,优化中医药领域循证方法学评价工具及标准体系,利用循证思维找到高质量最佳证据,制定循证护理实践方案,以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郝玉芳教授团队在脑卒中循证领域,通过循证方法制定了《基于指南的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将指南中的证据应用到临床,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了护士满意度及知识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循证实践组织文化氛围,提高临床护理水平[15]。因此,结合临床上的优势病种及特色技术来制定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进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规范化,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护士自身的专业价值。

猜你喜欢
循证西医常规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常规之外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破常规 获巧解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