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应急方案探讨

2021-11-29 05:34聂秀丽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心理

聂秀丽

作者单位:255300 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进程也导致环境恶化、人口密集等问题凸显,成为了危害百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导致各类危害百姓安全的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困扰,甚至对国家经济建设也造成了阻碍。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医院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是保证医疗救护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也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一、医院卫生事件的概述与现状

(一)医院卫生事件的概述

所谓医院卫生事件,是指可能对百姓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大规模群体事件。我国可以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性质把其分成不同类型,比如自然灾害、事件不明原因疾病、传染病事件、职业中毒及食物中毒等,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偶发性、无法预测、救治紧急及危害大等[1]。当事件发生时,由于受影响的人群较多,极容易产生社会恐慌,给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干扰整个社会秩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资料来看,大部分医院在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医院层面的应急管理,医院方面的卫生事件管理意识比较薄弱[2]。意识强弱对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部分医院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方面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整个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较低。(2)医院在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体系建设不够全面,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三点:①管理框架存在些许漏洞。因此,无法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全面进行管理[3]。②不管是标准规划还是管理内容方面都存在一定疏忽,导致整个管理措施效果不够显著。③部分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存在队伍建设不够专业的情况。因此,当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管是操作规划还是理论分析层面,都存在价值发挥不够显著的问题,也对最终的管理效果造成影响。

二、我国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应急工作组织管理架构,制定应急措施

医院要想提升自身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就必须创建完善科学的管理机构,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细化,要明确各部门对应的职责,不断总结经验,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行动预案,这样才能保证事件发生时可以快速做出响应[4-5]。其次,医院要加大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合作力度,共同创建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要及时掌握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动应急方案。创建预警分析系统,需要有关人员对卫生事件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在发现相似患者时迅速启动预警系统并进行信息共享,排除或者是确认患者,并完成上报工作。再次,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前做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当卫生事件发生时,可根据实际的预案内容组织人员参与救援工作[6-7]。

(二)提升面对舆情时的应对能力

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各大医院一定要积极与媒体、上级部门等做好沟通协调,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定点医院,一定要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过程中做好对应的舆论宣传工作,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力度,这样才能更加及时地获取应急处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递、处理以及共享,保证其他相关部门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并做出正确响应。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能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8]。

(三)医疗信息化保障

医院要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硬件及软件支持,比如医院方面可以利用5G通信技术开展视频会议系统,这样可以实现多维度的会议及会诊。医院不仅可以实现全国各级指挥中心和会议现场的联通,还能为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提供会诊意见,也能及时查看他院的救治经验。此外,视频会议系统也能把专家分散在不同的会场,可以会诊同一个患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空间狭小而带来的群聚风险[9]。再次,医院也可以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制作电子病历,并把其嵌入到全新的电子模块中,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查看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医院方面也可以向患者推行微信点餐等服务,这样也可减少院内感染的概率,使患者能够更加满意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

(四)充足到位的后勤全方位保障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逐渐实施了后勤管理外包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也基本实现了公务用车社会化、医用被服洗涤社会化、食堂餐饮社会化及物业服务社会化等多项后勤服务管理模式。很多医院可以为隔离区的患者提供免费的酒店住宿及必备的生活用品,免费洗衣及免费供餐等服务,也可安排专人在酒店为在酒店住宿的职工提供接送服务,这样也能减少人员的外出流动,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10]。通过固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的餐食情况,由固定人员利用保温系统配送餐饮等,可保证卫生应急期间的各项物资能够及时供应。

(五)确认工作流程、诊疗方案以及防控方案

1.确立应急工作流程:医院面对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医护人员及医疗物质的配合,因此,制定及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诊疗方案及应急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例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广受人们关注,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应急文案组,对各个部门的变化指南、流程规范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册,并在各工作群内利用电子版的方式进行发布。此外,医院方面还要创建人员调配机制,科学、合理的人员调配可以保证卫生事件突发时,院方能够及时调集医护人员,使各医疗小组能够及时、快速开展救治工作[12]。

2.建立分类工作日报制度:在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期间,医院要指派专门的部门对每个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收集,并负责整理成当日日志,把需要决策的问题提交到领导层进行决策,还要把需要各科室互相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到职能部门[13]。

(六)应急时期的心理干预

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医患双方都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医院一定要做好应急时期的心理干预,特别是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患者,很可能会因为恐慌、紧张等情绪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医院的门诊一定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比如疫情期间的患者心理问题就随着疫情的发展而不断爆发,因此警方也要适当介入,但是介入方式不可过于生硬,一定要优先采用心理医师介入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4]明确指出,医疗体系一定要把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到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各大医院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院内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策略。首先,医院可以与当地的心理卫生机构进行合作。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务人员可以向其寻求帮助。其次,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都会处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心理问题,或在与患者接触时,产生某些非积极现象会对医务人员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15]。因此,心理卫生机构也要给予专业且及时的心理援助及疏导,医患双方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心理状态与最终处理预案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要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层面也要积极注意各人群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七)开展实地演练,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要想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只依赖于应急方案的创立,还要积极开展实地演练,这样才能保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来时,各相关人员能够互相配合,高效、快速解决问题。对于医院来说,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医疗救治,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医护人员心理素质及医疗技术等方面的锻炼力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保证在卫生公共事件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多时间,为后期治愈创造有利机会。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应急事件处理演练,对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救护等进行实地演练,这样才能使医护人员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提升业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八)加大卫生事件科普力度,提升民众应急意识

提升医院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医院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对存在的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进行编排,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方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民众能够对突发事件更加了解,提升自身应急意识的同时,也能在卫生事件发生时科学理智应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在整个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在实践中医院要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强调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与医院本身的建设也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医院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心理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