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有效性与安全性影响的Meta分析

2021-11-29 10:05黄雯琦马丽芳卿雁冰岳树锦李章琪苏春香
护理学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描述性体位早产儿

黄雯琦,马丽芳,卿雁冰,岳树锦,李章琪,苏春香

在184个国家中,新生儿早产比例为5%~18%,每年约有1 500万例早产(妊娠<37周)婴儿出生,目前这一数字仍在上升[1]。中国的早产儿数量排全球第二[2]。早产儿出生后常面临窒息、缺氧等各种高危状况,甚至影响其运动、认知等神经功能[3]。为纠正缺氧,常对其采用俯卧位,其腹部、四肢紧贴在床上,四肢呈蛙状,类似在母亲宫内的姿势[4],此时膈肌运动受腹内容物影响小,可增加吸入潮气量,改善肺通气,使肺部血气比例趋于合理,血氧分压增高[5]。但俯卧位也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现胃潴留、呕吐及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6-7]。喂养后早产儿的护理体位是影响喂养效果的重要因素[8]。鉴此,早产儿体位护理尚需要更可靠的证据。本研究通过循证方法,系统评价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关于喂养后不同卧位应用于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s),语言限定为中、英文。②研究对象:给予肠内营养、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喂养方式包括胃管喂养、吸吮或滴管喂养等。③干预措施:干预组早产儿喂养后采取俯卧位,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其他卧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或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④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早产儿喂养后胃潴留(包括胃潴留量和胃潴留发生率)、呕吐(包括呕吐次数和呕吐发生率),腹胀(包括腹胀次数和腹胀发生率)、安全性结局指标为呼吸暂停(包括呼吸暂停次数和呼吸暂停发生率)。

1.2文献排除标准 ①以同一临床试验发表的文章作为一篇文章处理。②未提供受试者基本信息或干预措施相关信息的文献。③被翻译成英文的中文文献。④未能获取全文的文献。⑤随机方法错误的文献。

1.3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有关喂养后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潴留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3月18日,英文数据库以newborn,premature infants,low birth weight infant,preterm infant;prone position,prone,body position,posture,positions为检索词。中文数据库以早产儿,低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未成熟儿;俯卧位,体位护理,体位,体位干预为检索词。

1.4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所有文献均导入NoteExpress软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的文献资料包括:纳入研究编号、试验设计类型、文章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具体分组方法、总样本量、各组的样本数、早产儿诊断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结局指标评价时间、结局指标、不良反应、是否有数据缺少、是否报告缺少数据原因等。

1.5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5.1.0系统评价手册[9]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文献质量分为A、B、C 3级。A级:低度偏倚,完全满足上述质量标准。B级:中度偏倚,部分满足上述质量标准。C级:高度偏倚,完全不满足上述质量标准[10]。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 Man5.3分析、StataMP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对于连续性变量,如各文献对同一指标采用的测量方法及单位完全相同时,采用计算加权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CI表示,当不完全相同时,采用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和95%CI表示;检验水准α=0.05。采用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50%,P>0.1),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0%,P<0.1),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分析或者敏感性分析;若异质性过于明显且无法判断其来源时,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漏斗图、Begg′s及Egger′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

2 结果

2.1纳入研究基本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709篇,经筛选最终纳入31篇文献[11-41],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28篇。纳入研究基本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

2.2Meta分析结果

2.2.1喂养后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潴留的影响

2.2.1.1胃潴留量 4项研究[11,16,30,37]评价了俯卧位和仰卧位对早产儿胃潴留量的影响,合计早产儿245例。由于研究间的异质性高(I2=99%,P=0.000),故采用描述性分析。4项研究[11-12,16,37]评价了俯卧位和侧卧位对早产儿胃潴留量的影响,合计早产儿262例。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高(I2=92%,P=0.000),故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2.2.1.2胃潴留发生率 2项研究[22,32]评价了俯卧位和仰卧位对早产儿胃潴留发生率的影响,合计早产儿117例。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87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胃潴留发生率[RR=0.34,95%CI(0.17,0.70),P=0.003]。

2.2.2喂养后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呕吐的影响

2.2.2.1呕吐次数 6项研究[14,19,21,25,33,36]评价了俯卧位和仰卧位对早产儿呕吐次数影响,合计早产儿1 096例。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高(I2=99%,P=0.000),故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2.2.2.2呕吐发生率 6项研究[16,22,28,38,40-41]评价了俯卧位和仰卧位对早产儿呕吐发生率的影响,合计早产儿403例。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43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呕吐发生率[RR=0.30,95%CI(0.19,0.46),P=0.000]。

2.2.3喂养后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腹胀的影响

2.2.3.1腹胀次数 9项研究[15,17-18,20-21,23-24,35-36]评价腹胀次数,合计早产儿784例。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高(I2=91%,P=0.000),故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2.2.3.2腹胀发生率 5项研究[16,22,28,40-41]评价腹胀发生率,合计早产儿355例。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58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腹胀发生率[RR=0.28,95%CI(0.17,0.44),P=0.000]。

2.2.4喂养后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2.2.4.1呼吸暂停次数 13项研究[13,15,17-21,24,26,28,31,34-35]评价呼吸暂停次数,合计早产儿1 161例。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高(I2=97%,P=0.000),故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描 述 性 分 析 效 应 值

2.2.4.2呼吸暂停发生率 8项研究[13,19,27-29,32,39-40]评价呼吸暂停发生率,合计早产儿519例。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69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呼吸暂停发生率[RR=0.36,95%CI(0.25,0.52),P=0.000]。

2.3发表偏倚 针对呼吸暂停次数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显示各研究点左右分布不对称。结合Begg′s法检验结果(Z=3.23,P=0.001)和Egger′s直线回归法检验结果(t=-4.23,P=0.001),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3.1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早产儿胃潴留量、呕吐、腹胀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喂养后俯卧位能够减少早产儿胃潴留量、呕吐、腹胀的发生,与Kaur等[7]的研究结论一致。早产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肠蠕动能力弱,易发生胃食管反流,从而导致呕吐发生[22]。俯卧位早产儿腹部和四肢均贴在床单位上,四肢屈曲于胸腹前,如同子宫内体位,其手足能触及床单毛巾等物体,能够增加早产儿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其身心舒适和情绪安静,利于消化吸收。并且当早产儿取俯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及床垫支持作用,其腹压增大,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收缩,也会促进胃部排空[22],减轻胃潴留,从而减少呕吐、腹胀的发生[38]。但俯卧位时需将早产儿脸部侧向放置,护理人员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或猝死。长时间的俯卧位会增加早产儿骨科疾病,延迟肌肉发育[11]。因此,针对于俯卧位的利弊,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体位改变的时机,以提供更好的发展性照顾。但本研究未涉及喂养后俯卧位持续时间的相关证据,需在今后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3.2喂养后俯卧位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喂养后俯卧位能够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干预,将会导致长时间缺氧引发脑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42]。俯卧位能支撑稳定早产儿胸廓,且充分利用了膈肌后1/3的功能,使胸廓和腹部运动的协调性较好,减少呼吸运动的胸腹起伏不一致次数,提高呼吸效率及肺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并可减轻气道阻力,提升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肺通气,从而减少呼吸暂停发作频率,缩短呼吸暂停持续时间。而且当早产儿处于俯卧位时有利于早产儿安静睡眠,安静睡眠稳定呼吸,改善肺活量,从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作。

3.3本研究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及发表偏倚。由于只检索了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可能存在文献收录不全的问题。纳入的31篇研究未对早产儿病情进行细分,未规范俯卧位使用时长、角度及周期,从而可能导致研究存在异质性,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可针对不同病情的早产儿、是否有临床症状早产儿分别进行研究,关注不同角度的俯卧位对早产儿的应用效果以及俯卧位时长与周期,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而完善早产儿喂养后俯卧位的临床实践内容与依据。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可有效减少喂养后早产儿的胃潴留、呕吐、腹胀及呼吸暂停的发生。医护人员可参照本研究结果,结合早产儿身体条件,早产儿父母意愿,医院人力资源以及临床经验综合判断,恰当使用。

猜你喜欢
描述性体位早产儿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