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七一勋章”致敬平凡的英雄

2021-11-30 01:48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人人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白求恩勋章胸外科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经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6 月29 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共产生了29 名“七一勋章”提名人选。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他们道德品行高尚,创造出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党全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受到高度赞誉。其中辛育龄和吴天一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今年100 岁的辛育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岁。今年,他获颁“七一勋章”。

战争时期,辛育龄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 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1937 年,辛育龄参加革命后被安排在了冀中军区卫生部,当一名卫生员。两年后,辛育龄被派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医疗队。在白求恩身边的三个多月里,给辛育龄的感受是“他在用崇高的思想来完成一项崇高的事业,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做一个像白求恩那样的医生,救死扶伤,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1939 年,白求恩在冀中军区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坚持守在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以提高伤员救治率,当敌人从侧翼包围过来时,贺龙让警卫员传达命令:一定得从前线附近把白求恩撤下来,“拉也得拉回来”。

当时,辛育龄就在白求恩身边,当警卫员来传达命令时,白求恩正在抢救一位一颗子弹从右腹壁打进去、在左腹壁爆炸的伤员。白求恩用煮开过的水把伤口周围大片的血洗干净,然后把肠子放回去,缝住腹壁,缠好绷带。做完这个手术,白求恩才跟着警卫员撤下来。

同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在白求恩精神的感召下,辛育龄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新中国建立后,辛育龄是第一批被公派到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他传承白求恩的衣钵,学习胸外科,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学成归来后,辛育龄放弃留在部队医院的机会,主动请职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现北京胸科医院),开创胸外科。

1970 年,辛育龄拿自己做实验,确认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后,主刀首例针刺麻醉下的肺切除手术。此后,他用针刺麻醉做了1400 多例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

1978 年,辛育龄在北京结核病研究所为一位肺结核患者进行肺移植治疗。但是,患者在短期内离世。

1982 年,辛育龄被国务院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主持建院工作,并将他自己所践行的“文明行医,患者至上”确立为办院理念。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时,辛育龄辞去院长职务,甘愿做一名普通的胸外科大夫,一直干到了近90岁。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定点收治医院,82岁的辛育龄作为医院的首席专家,参与了每一位重症患者的会诊。

2008 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主动捐款1 万元,又交纳特殊党费1.2 万元。

在85 岁高龄时,还亲自为年轻党员讲党课,让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

快90 岁时,辛育龄在接受采访时说:“始终以白求恩精神为我一生的座右铭和旗帜。就是两个字,奉献。”

辛育龄功绩卓著,为党的健康事业工作了84 年。如今,百岁高龄的辛老反应已经有些迟缓,甚至无法清楚地说话。但是当别人在他的耳边说起白求恩时,他会指一指自己的胳膊,那里有一块当时白求恩给他做手术时留下的疤痕。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

吴天一,原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 年5 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 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86 岁的吴天一是青海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青藏高原医学研究的创始人、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60 多年来,他用医学知识保障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1980 年,为了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吴天一带队深入高海拔牧区调查牧民体质特征。从此,吴天一12 年的科研工作都是在风雪严寒的高海拔缺氧环境中进行的。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英语、俄语、塔吉克语、汉语的吴天一还学会了藏语。20 多年的科研工作,吴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4个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

1991 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氧舱。吴天一成为第一个模拟试验者。气压从海拔5000 米的高度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2001 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青藏铁路开建,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运用于诊治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们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发挥了作用,他主导开设的高原病科也为西进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环境,他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在他的参与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5 年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个因高原病死亡的案例,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今天,坐在青藏铁路的列车上,一本吴天一主编的《青藏之旅健康行》又让广大旅游者在进入高原之前对自己的身体有了科学了解和充分自信。

猜你喜欢
白求恩勋章胸外科
纪念白求恩
共和国勋章
意外的勋章
勋章闪亮映初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