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平安度夏要做好6 件事

2021-11-30 01:48■崔
人人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降温波动水分

■崔 白

1.坚持监测血压

夏季高血压的特点是降中多变,患者应坚持按时测量血压,可每日在家自测,或每3~5 天去诊所测量,最长间隔不要超过1 周。如果发现血压随气温骤变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2.科学补水

炎热的天气使人体水分排出量增加,高血压患者如果饮水量不足,会导致血液浓缩,变得黏稠,时间久了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患者在夏季首先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加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补水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摄入大量水分造成心脏、肾脏负担过重。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另外,高血压患者容易在清晨发生中风和心脏病,有研究认为与夜间缺水有关。所以,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有益。

3.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患者应避免处于过热的环境,但也应合理使用制冷设备,如空调,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室温不要调得过低,可保持在27~28℃,以免室内外温差太大造成血管不断地收缩与舒张,继而影响血压波动。

4.适宜的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运动,关键在于控制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时间。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应以节奏较慢、强度较低的全身运动为主。例如,太极拳、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慢行等,一些社区的健身器材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扭腰器、拉伸器等等。最值得提倡的运动是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患者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此时温度相对较低,清晨虽然也比较凉爽,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血液黏稠度比较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所以不适合高血压患者进行过多的运动。

5.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由于夏天气温升高,血管扩张,患者血压明显降低,这时若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容易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减药、停药。

6.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可能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昏、黑视、耳鸣等大脑缺血的症状,反而得不偿失。

猜你喜欢
降温波动水分
动物降温有妙招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减盐不如减水分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读一读吧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