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的几点思考

2021-11-30 16:15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育人

苏 炜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要把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大学本科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组成,各门课程间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

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育人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作,主要领导入班听课,带头讲好思政课;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确保满足教学要求;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与考核;落实经费保障,确保任课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培训工作。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现象。如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途不大,弄不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人生和未来的指导意义,认识不到课程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作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枯燥乏味,没有联系社会实际,没有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不能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缺少亲和力和针对性。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原因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以教学为目的,忽视育人问题,弱化学生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主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不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无法准确把握育人的切入点,从而造成教师所讲与学生所需“两张皮”,学生对一些客观现象带来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答。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也就无法走近学生,无法被学生喜欢,更谈不上入脑入心了。

二是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进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教学进度执行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轻视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加工,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创新。一些教师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忽略实践性,不能对具体问题做出全面客观分析,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个别教师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宣传,轻视学术研究与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三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需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考核多采取集体命题、学生作答、统一阅卷的方式。这样的测试方式只是检验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全面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后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不清楚课程对学生后期成长的影响程度,不能对育人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是在复杂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值得不断探索。

一、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作用

铸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落实铸魂使命重在培育青年学生以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为核心的精神支柱。

(一)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把培养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践真理,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

要把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增强坚定“四个自信”的定力、迎接各种挑战的勇气、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奠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奋斗的思想基础。

自信是力量的源泉。增强“四个自信”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坚定“四个自信”可以使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汇聚成报效祖国的强大力量,自觉投身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强化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国史、国情,理解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也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勇于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为祖国强盛贡献力量。

担当意识是树立与实现远大理想的精神基础。拥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必将激发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形成迫切的本领需求和刻苦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掌握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技能本领。

(四)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通常认为由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构成,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制约。政治思想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方向,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时代精神,筑牢政治思想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切入点

(一)坚持政治性,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作用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与核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取向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牢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才能确保其铸魂育人意义。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跟党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理直气壮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

突出政治性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主导作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他各类课程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引导各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向同行,成为开展不同课程育人的理论支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与各类课程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协同育人。

(二)强化问题导向,解答学生困惑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引,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重要任务,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宽阔,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困惑与问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需求,从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问题入手,主动参与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之中,解疑释惑,回答好学生的问题,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课程的认同感。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启发中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个人生活、社会实际密切相关,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等历程与事实,不能把授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分离,不能把教学脱离于发现问题和直面问题,简单走过场甚至逃避问题。任课教师要敢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回答好学生问题的本领,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回答好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真懂、真信。

要关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理解学生对人生的期待和憧憬,联系学生成长与发展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解答恋爱、情感、就业等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用理论阐明道理,用事实说明问题,纾解思想困惑,使学生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体会与自身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三)以学理性为基础,用思想理论说服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的保证和真理性的体现。忽略学理性基础的强调政治性、突出政治观点、强化政治立场,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成为宣传式口号和强迫式说教,最终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亲和力,弱化育人功能。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学理性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材料归纳、理论演绎和逻辑推理等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困惑,用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把以理服人作为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真心信,充分释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能。[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提升教师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的政治关是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意义的前提。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讲人,对其政治立场的严格要求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3]

严把政治关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任课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讲好信仰,才能彻底讲清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做到用坚定的信仰引领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确保高质量完成育人工作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9页)责任感和使命感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动力,提升自觉性和奋斗精神,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然会满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自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担当精神,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拓宽视野,创新方法,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熏陶作用,形成巨大精神感染力,自觉成为学生崇拜对象和榜样,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同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更高标准的师德建设,努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知行合一,成为高尚、纯粹的人,饱含深厚的民族和国家情怀,满怀仁爱之心,理解、尊重、包容学生,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成人成才。[4]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有效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育人效果的必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局限于照书讲、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增强创新意识,多考虑青年学生实际状况,深入探索课程内在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大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永葆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做好创新基础工作,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广泛吸收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并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准时代脉搏,掌握社会发展和各种思潮对学生的冲击影响,有解决问题的热情、信心和能力,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突破口,在不断创新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落脚于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在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等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要杜绝形式主义,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为出成果而创新。

(三)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要强,要覆盖到全体任课教师,着重加强政治立场、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是在不断的思想培植和实践中练就的,应将党性锤炼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的有力措施。通过系统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守牢政治、法律和道德底线,严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修、考察调研、社会服务、挂职锻炼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术水平和自身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业务培训要注重系统性、及时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全面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规律和最新情况。

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综合考核

(一)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考核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知识掌握为重点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压力,避免会背就能得高分,会考试就能有好成绩的现象。加强知识运用能力考核,把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考核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辩论等形式,在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实施育人效果综合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认为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律纪律等内容构成。思想品质是个人在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作风等体现的思想、品性,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优良思想品质的具体反映。政治品质是学生内在政治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等;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涉及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法律纪律包括守法意识、法律捍卫意识和法律监督意识,具体表现在严于律己、自我控制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评价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具有显著层次递进特征,可以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为评价目标,以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律纪律等为评价准则,以各准则项所包含内容为评价指标,形成多目标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实施多属性综合评价。

五、构建多方协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机制

(一)建立全员育人格局

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到各环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彻底消除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做的错误认识。

建立全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努力探索课程思政工作,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配合问题,构建课程全覆盖、依次递进、相互支撑、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加课程亲和力,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理论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价值认同,实现由理论学习到思想觉悟的提升。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活动有机结合,使第二课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感知社会,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青年学生志愿者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奉献精神,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感悟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的兴趣与志向的高校学生自发组建,有高度的自我教育功能,利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工作,使学生骨干、团员干部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典范,起带动作用。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纳入教学管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环节中的专业指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守鲜明的政治底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紧紧围绕育人主题,坚持与时俱进,务实求效,在守正中创新,在改进中提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