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聋生体育教学实现快乐融合路径研究
——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30 16:15王献福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体育

王献福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a.体育学院; b.康体测评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约10%,重视特殊教育已成为世界共识。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强力发展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推进教育公平的社会背景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创办聋人高等教育的院校,自从2001年招收(高考通常采用单招形式)聋人学生以来,我校公共体育教学始终采取与听人混合编班授课的教学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聋生高校体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对听人而言,针对聋人学生缺失自信心的心理特点,采用的体育教学理念、方式和途径,要引导聋生快乐融合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学习和生活自信心,。把大学体育课程融入“课堂思政”元素,尤其借助武术、足球、篮球等教学平台,充分挖掘各类体育活动所富含的体育精神(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采用企业微信、雨课堂等APP,把“微课”纳入到大学体育教学整个过程。

二、聋人学生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聋人学生的界定

聋人学生简称聋生,就是指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所谓听力障碍,就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1]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声音。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在我校近二十年的高招(特招)过程中,多数聋生天生跟正常人一样,在后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疾病、服错药物等导致听力障碍,“聋而不哑”成为这部分聋生的显著特点,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聋生称呼为“聋哑人”。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改良和信息革命的快速发展,给聋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具体表现在:不断升级换代的听力助听器,听力效果更好,佩戴更便利和舒适;“5G”时代的到来及普及,使聋生与外界的沟通更直接、高效;企业微信、雨课堂、钉钉等带来线上教育的春天,提高了聋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效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聋生进行有效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聋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前提就是如何创设有利于他们能力发挥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二)聋人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备受关注,并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体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成为完整的人的发展过程。多年来,学校主管领导一直重视聋生“全人教育”,并在学院领导的管理和指导下,公共体育教研室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根据聋生身心特点,制定实施一系列体育教学文件和措施,教学效果在每学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体育协会及学院各种运动会及课余锻炼中得到检验。

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管理与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一套具有“郑工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与“听人”教育相比,我校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排课安排方面,新学期开始,以教务处安排的总课程安排表为前提,根据学校聋生单招及高考招生情况,对选项(开课体育项目)、人数(聋生、听人)进行合理布局,进行网上选课,原则上,拥有聋生的每个教学班都有同届手语专业学生混合编班在一起,便于聋生与任课教师、听人(正常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师资方面,原则上安排责任心超强且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教师基本是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本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手语培训,都是在多年的聋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交流而形成的手语知识,手语动作简单、不系统,具有不规范性;另外,任教聋生混合教学班的教师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进度、计划、教案及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方面,包括编班上课学生人数、教学场地条件等方面,都与正常体育教学班几乎没什么差别;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评价标准的科学制定是重中之重,迄今为止,我校对聋生混合教学班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与正常学生教学班也是无区别的,亟待公共体育教研室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符合聋生体育教育特点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聋生体育教学文件,形成切实可行的聋生体育教学体系。

(三)聋人学生体育教学的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主旋律。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核心生产力,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因此,创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特殊体育教育作为人类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教育活动,并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地设置特殊体育课程。近20年来,我校经历了不断升级发展过程,2016年,我校通过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升为普通本科院校,这就造成我校在体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聋生体育教学方面,在落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聋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自身在聋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教研活动,及时找到应对措施,以文件形式进行总结和推广,逐步完善本科高校聋生体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形成我校特殊教育的特色教育亮点。

通过对比分析,我校聋生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体育项目、不同规模教学班在备课、上课难度系数是不一样的,我校在配套政策上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的工作量都一样,这就无法调动任教聋生混合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近三年来,我院公共体育教研室在编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每学期教学周数由原来的18周缩减到现在的16周,但专任教师的基本工作量却还是360学时,没有做出相应合理调整,严重挫伤了一线专任教师的积极性,亟待学院领导与学校主管部门和领导协调。针对我校在编班上课人数、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教学文件等方面与正常学生班基本相同,通过访谈与调研,与听人相比,聋生容易孤僻、自卑、自主参与能力弱,在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我优势,无法以最佳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就无法很好地保证因材施教、教学进度完全一致,聋生与听人无法实现完美融合,快乐体育本源及其人文价值更难得到体现、升华,教学效果也会打一定的折扣。针对我校聋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短板问题,公共体育教研室广泛开展聋生体育教学教研会,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可靠信息,学校主管部门、特殊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领导不定期召开聋生体育教学协调会,采取积极有效有效的教改措施进行解决,进而完善符合我校聋人学生教育特点的体育教学体系。

三、体育教学实现快乐融合路径

(一)重塑聋生体育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下,要切实改变我校聋人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必须首先调动他们的自主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聋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这就要求参与聋生体育教学的教师与时俱进、改变特殊教育观念,重塑特殊教育理念。

体育课程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学校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友爱、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品质,还可以进行智育、德育和美育的训练,发展学生的个性。[2]同时,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生活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人类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应该是合二为一、血浓于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过程。[3]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力求自由的释放,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享受个人的快乐、成就与幸福。特殊教育是人类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高等特殊教育,我们应站在更高起点推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每一位聋生充分享受到“平等、参与、共享”的受教育权。高校聋生体育教学过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消除聋生和听人的身心差异,走向两类人群彼此共生共融,即强化融合教育。

(二)重塑聋生体育快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念和内涵也得到新时代的阐述。现代体育教育已摈弃了畸形教条的体育观念,重新接纳游戏的功能,逐步找回中国体育教育早已遗失的娱乐,迎来体育文化属性的回归。

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快乐体育观。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体育运动作为大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的自觉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4]从快乐体育观的角度,就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手语语言要生动形象,表达准确又不失幽默诙谐感;场地器材安排明快、有序,又不失安全感;适时处理好快乐与严格的关系,又不失其平衡感;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快乐与兴趣的关系,达到二者最佳结合;始终处理好快乐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达到二者最佳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在聋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始终要站到教育强国的政治高度,具有高度责任感,对特殊教育拥有一颗敬畏之心,从聋生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让体育的娱乐功能真正回归,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聋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用灵魂来体验到从参与、理解、掌握到创造运动的乐趣,不断激发聋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逐渐矫正补偿聋生的身心缺陷,增强生活和学习自信心,逐步实现聋生体育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快乐融合。

(三)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微课”和武术特色课程在聋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的教育目标和育人目标,应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全人”育人功能,充分运用好大学体育这个优质载体,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把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育全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时代的来临,企业微信、钉钉、雨课堂等APP软件已然成为线上教育热点载体和授课工具,已成为一种新的线上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微课”在停学不听课的前提下,凸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复合体,被称为“国术”,也是学校教育中培育勇武精神的实践途径。[5]武术特色课程的授课内容,更适合将民族精神和中国梦核心精神融人教学过程中。武术在“立德树人”、刚健自强、 增强防身自卫本领、培养审美意识和树立优美形象等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育人功能和特点;另外,聋生对武术套路更易于观察、学习模仿和掌握,容易激起聋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在聋生高校武术育人过程中,充分挖掘河南武术之乡的代表拳种,并以武术拳种为单位,从中提炼几个简单实用的组合,作为武术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融入道德礼仪教育。在复学后的聋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在基本手语技能、计算机软件技术、授课创意等方面狠下基本功,充分挖掘“微课”优势,适时把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其中,依托得天独厚的河南武术之乡底蕴,创编聋生兴趣十足的系列武术拳种简单组合套路,与体育教学实践课互为补充、遥相呼应,最终使聋生在兴趣中收获健康和快乐,同时,其缺陷也得到补偿,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高校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一专多能

作为特殊教育学院的聋生体育教育工作者,我校体育教师都来自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虽然学历层次和结构合理,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经历,要想胜任聋生体育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教学评价考验。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郑工人”,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挖掘与聋生体育相关的医学、教育学、运动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聋生体育教育规律,研究适合聋生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精神,根据所教聋生特点,量身定做、不断创编一系列武术套路、体育舞蹈、球类等自编教材,持续改进和提高聋生体育教学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鼓励我院体育教育工作者多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同仁们多进行交流、互动、学习,不忘初心,积极进行聋生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持续推动我校的聋生体育教、科研水平,争取多出教学成果,也为中国高等学校聋生体育教育理论做出点贡献。

针对聋生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嬗变性、综合性、艰巨性,建议学校领导部门:重新审视聋生体育教学,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对聋生体育教学的督导和科学评价,加大聋生体育课时的权重,提高聋生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以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个体天生的器官缺陷会使其产生自卑,而个体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补偿自身缺陷。[6]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总是希望可以借助体育的力量来改变一些事情,对待聋生既不是悲天悯人的道德补偿,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或施舍,而是通过体育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融合。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工作者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校特殊教育的发展出发,认真上好每一节聋生体育课,让这些精灵快乐融合,健康成长,勇敢面对生活,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在高校聋生体育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无问西东,走适合时代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体育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我们的“体育梦”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