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2021-11-30 21:54孙丹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孙丹丹

摘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必要性。随后,对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系统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运用,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新的考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85-02

0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高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一方面,高校应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该思想以其卓越的先进性及创新性成为21世纪教育领域的新思潮[1]。在保证教师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权利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定位为教学的主体,在制定高校教学规划及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吸取采纳学生的建议,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意愿及价值观[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极大推进了当代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推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内在要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使这一目的切实达到,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合力。借助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认识、实践自身的主体性。总的来说,我国踏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高校要切实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落实好,从而更好的培养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3.1契合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重要,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应该是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人格的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延伸,能够极大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个性及思想会出现畸形化和片面化倾向,“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围绕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2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高校政治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首先,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时,大学生可以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进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在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的前提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

4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所面临问题

4.1片面化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高校應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可能出现教学理念的片面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的完全让学生来主导教学,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实际情况,刻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政治水平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思想政治指导[3]。

4.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不足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教师角色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杆。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而做笔记,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方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所偏差。在新的教育思想下,高校和教师等都应该意识到学生地位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3教育资源保障欠完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资源充足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高校拥有众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在资源利用方面有所欠缺。长久以来,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从辅导员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学生的扩大,尤其是00后学生群体的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教学任务更加重大,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了解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此在资源更新上不及时,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的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思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缺乏以及教学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行,对于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完善有着不利的影响。

5“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实践

5.1树立正确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學习是一项长期、系统、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身体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学习。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真正的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4]。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起来。通过各种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逐渐让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从“以教为中心”向以“以学为中心”进行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知识[5]。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

5.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环境的创造。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大环境的影响来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管理,强化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需要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

第一,营造良好的个性化管理氛围,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认识,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个性化管理体制。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教育现状,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是已经进行了深入的实际调查,以实际调查情况为基础,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解决,避免盲目解决问题。

第二,保障“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制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在立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真正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基地资源及新媒体教学资源。让新一代00后大学生,学有所教,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基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充分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制定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将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践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万爱莲.“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程结构调整:关系与误区[J].现代大学教育,2019(2):101-109.

[2]薛敏,柯洪刚.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 (5):156-159.

[3]刘毅,王邦勇.“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超越[J].教育探索,2012(6):14-15.

[4]尹海艳.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16-117.

[5]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 (8):1-6.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