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红色书屋阵地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研究

2021-11-30 22:12刘爱贞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刘爱贞

摘要:在中职院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加入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价值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红色文化是优秀的思政资源,不仅推动了中职院校思政文化的发展,还能促进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红色文化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指出了红色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践行红色文化在中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宣传途径,构建红色文化传承系统,传承红色基因,育好时代新人。

关键词:中职学校;红色书屋;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100-02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表现,红色文化有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有我们的民族精神,如果将红色文化与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传承中国的红色文化,还能丰富中职院校的思政工作。红色文化在近代萌芽,在五四运动后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趋于成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唤起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度,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加强红色文化在学生群体当中的传承,中职学校应组织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红色文化,将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学校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及学校良好发展。

1 红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是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场所,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地方,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光辉历史[1]。将红色文化作为特色思政课程引入中职院校课堂,从新时代红色旅游课程的使命和价值、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外红旅教育等方面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奋斗史,体会革命先辈吃苦耐劳、不怕艰险的精神,激励青年面对困境要勇往直前,不退缩、迎难而上,将自身置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意义。

1.2 增强抵御西方社会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红色文化形成于五四运动之后,它有着革命战争的特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对学生思想造成侵蚀,学生判别好坏能力弱,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如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等在中国盛行,有的甚至超过了中国传统节日,通过不断地在校园内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时刻接触到红色文化,能增强中国学生抵御西方思想的能力。

1.3丰富思政工作内容

经济全球化让各国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学生思想单一,社会经验少,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想的影响,出现崇洋媚外的情形,导致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心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下定干好一番事业的决心,还使社会主义主旋律得到保障,一举多得,而且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培养人才的质量大大提升。

2红色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国家对中职院校文化建设教育的关注,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被引入校园,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积淀而成,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中占比低,不重视,他们成长于一个物质资源丰富,环境安全的时代,对红色文化形成难以深刻理解,不能够感同身受,汲取的历史意义少之又少,对这批年轻大学生来讲,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简单枯燥,大多数学校都把“红色文化”的地位抬得很高,将红色文化与祖国民族党的领导联系起来,这本没有问题,但是这样过高过空的论调难以让学生接受,难以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相结合,更难以与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果没有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就无法吸收其中的营养,无法将红色文化思想与自己的行为结合起来。

2.2 中职院校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历史上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由于人的习惯引发出来的活动,文化是民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坚持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中职院校文化建设也是不断向前迈进。总体来讲,中职院校红色文化校园氛围不够浓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置可否,正所谓 “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久居幽兰之室不闻其香”。当大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有好有坏,稍不注意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以,对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红色文化环境,只有处在一个氛围浓厚的校园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能深切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植入红色文化基因[2]。但是中职院校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有所欠缺,专家讲座少,别说学生,很多老师都缺少红色文化意识,对相关概念很模糊,心思主要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不会主动去了解红色文化,看红色书籍,这些都让中职院校无法深入开展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而且,学校组织自学党史,读红色书籍,个别党员同志不能持之以恒,存在学两天休息两天的现象,如果学校不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学生更是心不在焉,这样对大学生的教育很难形成系统的教育。

2.3 理论与实践衔接度不高

实践出真知,实践发展没有尽头,红色文化是否深入学生内心关键在于教育是否落到实处[3]。中职学生要想德智体美这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对各种文化浪潮缺乏甄别能力,因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方式创新度不够,不能吸引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尽管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尽管红色文化教育己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但这种脱离社会实际情况、脱离学生个人特点、脱离具体实践地教学,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瑰宝,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充斥着艰难困苦,当然也有振奋人心时刻,加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红色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在受教育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还能增强主人公意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3.1 中职院校制定合理的目标原则

大学生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离不开教学目标,和规章制度的指引,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工作中,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教学目标。

3.2 坚持以情感人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逐步进行,要有科学合理性,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水平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论在哪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投入真感情,大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新的思维方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思想指导行动,这样的教育才能长久,才能被广大学生接受,喜爱。要发挥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就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用情感吸引大学生,将一些社会实际案例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每月确定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由学校牵头,学生组织,身处其中的宣传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教师要结合当下社会发展,有理有序开展红色文化理论讲述,积极开展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行动中。

3.3将红色文化与课堂教育有效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红色文化融合了党员同志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将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运行,可通过书籍、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方式呈现。红色文化的精髓体现在长征精神、湘江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英雄事迹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披荆斩棘,是人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些红色精神作指导。利用红色书屋阵地传播红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辅助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使之与其相融合。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资源源源不断,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体现了革命烈士的坚贞理想、堅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充分利用好红色教育阵地,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过去的革命家忠于祖国,忠于党,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使得他们愿意为了祖国奉献一切,同时红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人们在快乐地学习当中,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生活中。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中流砥柱,是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基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将当今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将思政教育与当地特色红色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家辉.新形势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157.

[2]芦文龙,顾静文.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讨——以“红色文化讲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2):140-141.

[3]饶北.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整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76-77.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