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研究①

2021-12-01 17:02张曼韵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环境保护垃圾

张曼韵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前期重视不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工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现状

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污染严重。一方面,农民日常生活垃圾随处堆放,这不仅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也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滥用农药化肥,这些农业生产垃圾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严重威胁农民身心健康[1]。而新农村建设应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方位的发展,因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够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健全,而农村财政基础薄弱,能用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经费较少,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使得环保工作难以开展,环保工作流于形式。

2.2 环保意识落后

许多农民不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也不知道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开展绿色生产,很多生产和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土壤,水、空气的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

另外,大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理解不深入,环保意识较弱,且相比城市,农村环境监管力度较为宽松,乱砍滥伐,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加大了环境保护与治理难度。

2.3 缺乏组织支撑

开展环保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成立相关机构组织,有序推动工作开展。目前,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组织较少,工作开展缺乏依托[3],环保工作缺少稳定性和持续性。

3 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周密细致规划,找好突破口,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建设中脏乱差等问题,改善农村整体环境,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全面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这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也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实现。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社会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介入。

3.1 链接资源,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缺乏导致农村许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中间桥梁”的作用,帮助链接相关资源,争取国际和社会环保协会和环保组织的资金支持。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与农民以及地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沟通,引导重视环保工作,适当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带动农民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3.2 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

社会工作者可以促进农村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建议地方政府制定农村资金,技术,人才优惠政策,如高等院校扶农社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形成帮扶关系,提供农民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培训,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变。

3.3 加强农村环保教育,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依靠农民来开展[4]。社会工作可以运用社区工作中社会策划模式,通过座谈会,社区会议等形式开展环保教育,鼓励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农村环保工作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农村环保工作,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共同致力于农村发展。

3.4 鼓励农民成立环保组织

社会工作者通过激发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环保组织,让农民自己为组织运作制定规则,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社会工作者为农民组织提供相关资源,引导农村环保组织的正常运作,保证环保工作持续开展下去[5]。

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新农村建设是多位一体的建设,不仅关系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也关系着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举措。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工作者应始终秉持专业价值观,坚持个别化原则,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所服务农村社区的具体形态,有针对性介入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美丽乡土中国。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环境保护垃圾
环境保护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