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册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①

2021-12-01 17:02张以轩吕蕾莉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集体经济人才

张以轩 吕蕾莉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兰州730000)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最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促使产业兴旺,实现共同富裕[1-3]。

1 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收点,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作用,把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改善农村生产面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西册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新思路。因此,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形式及实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西册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西册村位于焦村镇政府西5.6 km,下辖上城子、下城子、刘家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202户,700余人。东与东册村相毗邻,南跨越陇海铁路,与东仓村相交于沙河支流,西与秦村接壤,北过310国道与西闫乡小常村相连,交通地理优势明显。整个村庄东西距离短,南北距离长,总地域面积约130.8 hm2,耕地面积104.0 hm2,人均年收入为1.9万元。

2018年“三变”改革以来,西册村逐步向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转型,注册成立西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土地股、人口股、资金股、人才股4种形式围绕乡村旅游,全力发展集休闲娱乐、时尚运动、生态观光、果蔬采搞、休闲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经济合体示范项目。

目前,西册村农业三产融合项目已全部建成使用,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甘蔗林、红枫林、14 hm2观光采搞园、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西册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加工计划投入建设,打造沟域旅游,发挥沟壑最大经济效益,前景可期。这些项目村民都可入股,前3年村集体与股民按照二八分,后3年按三七分,再3年按四六分,9年后按五五分,20年后全部归集体所有。

3 西册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在惠农方面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种植补助等政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调查发现,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对有意愿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的企业,在环保、土地、融资等方面政策倾斜度很小,使得西册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

3.2 项目引进困难

西册村在项目引进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及规划。对于引进哪些项目比较盲目,即使有项目投资,也存在没有良好环境去吸引项目调研及考察落地问题[5]。

3.3 部分体制制约

调查发现,一方面,西册村干部的任期制阻碍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往届村干部经过熟悉情况、制定规划与思路,落实部分前期工作后,任期基本结束,难以形成工作上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因自身文化水平制约,对本村集体经济状况知之甚少,在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难以体现自身的监督权[6-7]。

3.4 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西册村年轻劳动力不愿参与传统农业活动大多选择进城务工,青年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涌入,留在农村多数成为老人与儿童,造成农业活动劳动力断层,农村“空心化”严重。加之,农村引进专业人才和精英人才难度较大,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参与和内生动力。

4 西册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灵宝市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农惠企政策,尤其是赋予县一级在制定政策时统筹灵活使用各类资金的权限。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扶持,让公共财政倾斜于“三农”。加大集体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消除农民顾虑、企业顾虑,加速企业项目投资进程。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基层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平台、多角度为政策制定、落地实施提供便利。同时,组织基层干部走出去,汲取先进经验,切实提高干部理解把握政策的水平和创新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更有效、更贴合实际发展。

4.2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规范村“一事一议”,增强村民主体参与度,鼓励村民对本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尽量避免为了经济利益忽视甚至损害一部分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村集体财务公开,扩大村级财务披露范围,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健全村务(企务)监督、财务公开、定期审查制度[8]。

4.3 提高基层干部业务能力

首先,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重用杰出青年以及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提升整体基层干部素质与能力。其次,加强干部培训教育,通过组织外出调研活动、参加讲座等形式,开拓基层干部眼界,完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意识,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高、实践性强的建议意见及发展方向。最后,执行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内生动力。

4.4 引导人才回流乡村

发展村集体经济,需统筹城乡发展,其主体力量、直接获益人及实践主体是农民。因此,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户参与度,最大程度上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能动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以高素质精英人才作为有效保障。一方面,可加大本土致富能人培养力度,从文化知识、管理技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激发人才可塑性和创新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软实力。另一方面,村集体发展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理念超前、熟悉市场、有开拓进取的经济管理人才,以此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融入村集体经济管理群体,提升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让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快更好更稳发展[9]。

5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册村将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变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引导人才回流,破解人才瓶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此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收益,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集体经济人才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人才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