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①

2021-12-01 17:02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异地居民

李 飞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的扶贫举措,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其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推进。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

1 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社区文化建设专业人才匮乏,建设主体单一

一是社区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工作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在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工作人员,但这部分人群中大多为非文化建设相关专业的人员,还有部分人员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作为社区主体的农民很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够稳定。因为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三是社区文化建设主体单一。大多数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张贴海报、在文化墙上画一些文化宣传图、偶尔在节假日举办简单节日庆典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这些活动只是社区工作人员单方面“输血式”社区活动,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度不够,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不佳[1]。

1.2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高

搬迁社区居民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山区,对知识和文化方面需求不高,甚至对文化建设持完全忽视的状态。这类人群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原有文化无法传承,对社区文化融入程度低,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度低。这主要是由于一是获取文化建设活动与文化建设相关信息的途径较少,并且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深入了解。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时间和场地设置不合理等,这使得社区居民对活动参与度不高。并且由于经费等的制约,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质量和水平不高,且长时间得不到优化和提高。三是文化建设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网络资源以点带面进行宣传。

1.3 政府对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异地扶贫搬迁的社区中,社区的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健全,社区居民平时的休闲娱乐主要是熟人聊天、打牌、打麻将、遛狗、少数人员跳广场舞等,娱乐方式相对单一,乏味。部分人群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刺绣、地方风俗习惯等,但是由于搬迁到陌生环境中,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社区居民地方文化风俗和民族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和传承,搬迁社区居民文化需要也得不到满足,社区体验感差导致搬迁居民不能很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1.4 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没有健全的文化管理制度,搬迁社区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低[2]。具体表现在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社区文化工作者由于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工作人员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文化建设政策推行力度小,信息传达渠道不畅通,导致社区居民对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一方面,没有安排相关部门专门管理社区文化建设,不收集居民意见,也不注重安置地居民的参与,开展的文化活动部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有些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没有结合社区的实际况与居民的实际需要,让安置区文化建设处于碎片化现象,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产生枯燥感。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对新社区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而社区工作人员也常常会忽视这一群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此外,长期包办的工作模式没有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居民对政府过于依赖的行为大大加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本,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不强,相应激励制度也不完善,居民很大程度上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旁观者[3]。

2 社会工作者参与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2.1 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者协同,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是依托政府支持建立起来的,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历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资源链接优势,链接社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居委会、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等多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挖掘和吸引有情怀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4]。社会工作者要做到尊重社区居民的个人思想和习惯,接纳其文化和习俗,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真诚地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相关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2.2 社会工作者开展多样化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要

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文体活动,满足异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发扬和传承社区文化,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根据不同群体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传统节日的联欢活动、民族特色文化节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文体活动,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参与,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入和社区认同感。二是挖掘和培养社区人才,激发社区居民的潜能、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价值。三是发挥社居民的特长,建立老年协会、儿童协会和社区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提供支持,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

2.3 社会工作者建设社区信息数据库,利用新媒体发展社区特色文化。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挖掘社区内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推动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为平台,以新媒体为媒介,建立社区基本信息数据库,明确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协助社区居民调查民族文化的历史、起源、相关传说以及变迁历程,将其编写成文并整理成宣传手册,将碎片化的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系统化,形成特色社区文化。三是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手机抖音等新媒体功能,创新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同时引导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争取政府对移民搬迁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社区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4 社会工作者倡导相关部门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奖励机制

文化建设是社区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设机制,是实现文化资源有效嵌入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加强社区领导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确保文化建设任务能够落到实处;二是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等,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对于移风易俗社区文化活动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完善相关奖励制度,通过招募专业人才参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四是强化宣传教育,树立异地搬迁社区居民的正确价值观,建立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5-6]。

3 推动异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除了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倡导各级政府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要充分利用福利机制及奖励机制制定一些配套措施,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推动易地搬迁社区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异地居民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