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2021-12-02 08:20吴小荣尹小小黄芳萍
教师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贤三农人才

吴小荣 尹小小 黄芳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宜春 331200)

-关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 满令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经过程与必然选择。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振兴乡村的“地基”,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本刊密切关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及乡村教育的方法及意义,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反复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1]。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开发人力资本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这一指导思想及2035年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专设“人才支撑”一章,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

一、强化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一)强化人才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我国乡村实现振兴最重要的资源。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人才问题始终是“瓶颈”。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三农”人才资源匮乏,人才资源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单向流向城镇,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职业农民短缺、人才缺失并存。大量调查表明,与大规模优质农村劳务转移就业相对应,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经转换成以留守老人、妇女为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问题及由此导致的“谁来种地”已成为严重问题。显然,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年龄、知识、技能结构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形势发展要求。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对能够真心帮助农民、有能力帮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人才渴求与人才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加快人才向农村流动的速度,培养一大批“一懂两爱”“三农”合格人才和工作队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乡村“五个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即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底色,组织振兴是保障,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人才振兴重在稳定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科学地推进五个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就要以人才振兴为重点,进而在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为此,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如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和乡土人才(如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善用人才[2]。

二、关于全方位推动人才振兴的思考

毫无疑问,没有“三农”人才,先进的农业技术便难以生根,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没有“三农”人才,先进的农村治理和发展理念难以贯彻落实,也不可能实现农村现代化。当前,要一手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手抓“招才引凤”,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

(一)培养“知农人”

1.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农业科学技术对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才能有效促进科技进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2.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要以充实一线、强化服务为重点,以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为方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3.培养实用人才。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加快培育职业农民,要强化党政主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等,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加快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合作社带头人、社区精英、生产能手、示范户,以及家庭农场主、农村经纪人、村级信息员、全科农技员等)。

(二)引进“外来客”

1.引进高端人才。引进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高端人才来到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如以“乡愁”为纽带,充分挖掘在外地的关心家乡建设、有志服务家乡发展的人才,发挥其人脉、资金、研学、管理、信息渠道等优势,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桥梁、智力引进的媒介、推动发展的外援;如以项目、基地、特聘岗位等为载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县校、镇校、村校合作,深度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联合科技研发、课题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尤其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科技服务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2.善用“返乡人才”。鼓励和引导人才到乡村奉献才智。要鼓励和推进城市离退休科技、卫生等人才通过咨询服务等形式到乡村发挥余热,鼓励和动员广大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或提供服务,鼓励和扶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

3.发挥“新乡贤”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乡贤”所承载的新价值。有研究表明,城里人向乡村流动的“逆城市化”初现端倪,未来将有这几类人下乡:新告老还乡者或回乡的新乡贤、返乡养老与创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城市人到乡村养老和从事乡村产业经营、海外华侨同胞寻根回乡[3]。要抓住“逆城市化”人口回流机遇,顺应正在升温的“新回乡运动”,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欢迎乡贤回归,实现人才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三)留住“自家人”

1.感情留人。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创造条件吸引、留住更多的非本土、非乡村人才参与乡村建设。

2.事业留人。当前,伴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互联网技术普及、“城市病”问题凸显,智慧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村正成为一片大有可为的创业天地,农业成为有前景的产业,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

3.待遇留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落实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出台人才引进特殊补贴、创业支持等支持政策和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同时要把乡村环境、基础设施改善,着力提升人才竞争力,增强人才吸引力,让他们在乡村创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猜你喜欢
乡贤三农人才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人才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