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学生法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021-12-02 16:25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中学冉启林冉启权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法治评价学校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中学 冉启林 冉启权

一、新时代初中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初中法治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组织编写了全国统一的教材,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法治教育的投入,为初中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民法治意识得到了加强,为家、校、社协同教育构筑了基础。但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全面实现小康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分析,新时期初中学生法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校对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定位不够准确。学校是初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治教育仍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升学率依然是家长、社会乃至学校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第二,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未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目前,法治教育更多地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重点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以灌输为主。组织的法治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为活动而活动,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而,学生法纪观念难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目前,初中法治教育的主要读本是《道德与法治》,其中的重点内容为《宪法》,这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距离,而与初中生认知能力相匹配和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读本偏少。同时,相关的法治教育更多是为法治教育而法治教育,提高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及依法保护、维护合法权益的实效性、针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四,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各学校虽然都配有一个法制副校长,但多为兼职,实际上很少进行法治知识宣传,法治机构和组织也很少深入学校,对初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指导培训不够。当今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不良风气不断侵蚀着初中学生的成长环境,网络和手机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第五,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师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目前,一些学校很少有法治教育专职教师,一般都是思政教师兼任法治教师,甚至还有由班主任兼任法治教师的情况。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甚少,线上线下的法治教育资源匮乏。

二、新时代初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系统、不深刻。虽然国家对法治教育提出了高要求,但落到基层,尤其是学校对这一要求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对法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基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培训和引导不够,很多学校对法治教育认识不系统、不深刻。

二是缺乏整体规划。基层特别是学校,未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没有从课程体系、德育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融合,法治教育更多表现出碎片化、应急化、任务化,没有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深度融合。

三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初中学生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学校法治教育如何开展、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够清晰明了。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技能的测试,对学生的法治综合素质评价没有深入研究和开展;上级对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仅停留在专项督查和检查,不能促进法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没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的网络。家庭、学校、社会对初中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家庭、学校、社会对初中法治教育责任不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动;家庭、学校、社会对初中法治教育评价不系统,统一推进的力度不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法治教育网络没有形成。

五是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储备严重不足,法治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有待加强;法治教育软硬件的专项投入不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不够,法治教育资源没有有效进行整合;公民的法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新时代初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是深入学习,解决法治教育思想和认识的问题。开展学校管理层、班主任、教职员工、家长的分层分步专题学习、讨论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法治教育在我国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使公民熟悉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养成人人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同违反宪法、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做斗争,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认识到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正是进行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认识到法治教育对建立健全初中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二是重新定位,把法治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进行整合。明确初中法治教育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从总目标来看,初中法治教育与初中育人目标紧密相扣,因而法治教育工作应与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体思考、规划和安排。细化各年级各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使法治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充分整合。法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要突出效果,与学校的其他德育工作形成和谐、有机的育人整体。把法治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以案例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生活各领域的法律常识。重视法律常识与道德与法治中其他内容及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结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加强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身边找案例,引进法治建设新知识,进行针对性、应用性教学。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

三是有效推进并完善学校法治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对部门、年级、班级、班主任、教师、学生定量与定性的多元评价机制。定量评价主要是对法治教学任务的完成、法治活动的开展、法治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情况进行定量检查与考核。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成长档案等,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等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教师的听评课,对法治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等,对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等进行定性评价。通过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思想及遵纪守规等情况,对班级法治教育进行定性评价。通过师生对活动开展的接受度、喜欢度及其趣味性、实效性等的访谈和问卷,对部门和年级进行法治教育的定性评价。

四是勇于探索,扎实推进家、校、社法治教育网络的建立。学校是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家、校、社法治教育网络建立中应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学校组织专职人员,与社区、周边的法治机构、法律人士积极沟通、相互协商,让他们了解、认同学校开展的法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法治机构和开发优质的法治教育软硬件资源,有条件的可以争取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作为学校法治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甚至还可以争取法治机构到校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学校法治教育与社区法治宣传和实践形成联动,通过志愿者、师生、社区干部向居民进行法治知识的宣传,开展文明劝导、社区巡防、志愿者活动等,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规矩意识,形成和谐、祥和、团结的社区氛围,为学生的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聘请法律人士担任学校的法治辅导员,定期对师生、家长进行法治辅导,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明确家庭、家长在学生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提升家长法治教育的水平。

五是积极争取,逐步完善学校法治教育的保障体系。积极向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增加法治专职教师的编制和人员,加强对已有教师的继续教育。统筹资金打造学校法治教育文化,有条件的可以打造法治教育专用教室或模拟法庭,丰富法治教育教学资源,完善网络教育平台。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政治正确、内容鲜活、方法有效的法治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初步具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新时代初中生,参与和见证法治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法治评价学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