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2021-12-02 16:25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才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迟 鹏

在我国,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其核心在于农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农村人口与人才的流出,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与影响。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的发展,以及高职毕业生个体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政策信息与就业观念和其是否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价值统一,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以就业工作为切入点的教育创新。

一、职业教育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投身到农村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职业教育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的技能优势、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不仅能服务决胜脱贫攻坚,更能转型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自身的亮点和特色,有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紧密结合本地企业,能为当地发展提供适配度更高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不仅提升了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也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就业教育中的丰富经验及创业指导方面的经验,能够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掌握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以山东省为例,2021年1月22日,青岛乡村振兴学院在山东省成立。学院主要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农业高校院所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青岛农业“国际客厅”的优势和功能,致力于“新农人”的培养,积极开展农村组织实务、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创业孵化等领域的培训和教学,同时以沙龙会谈、论坛等方式进行思想交流碰撞,解决“种田者能”的问题,培育农村组织带头人、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山东省、面向全国的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和“新农人”学习成长基地。通过培育和孵化现代化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新型市场主体,激活农业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契机,发挥职业教育尤其是涉农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作用。山东省各职业院校依托行业、政府和职业教育,做好涉农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三农”、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良好成果。“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入选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17万职校学生返岗支持近千家企业的复工复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担当;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山东省启动,是对共建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发展高地的实践检验和成果展示,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未来定向,引导发展方向和重点,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更新发展。

对职业教育振兴乡村经济优秀人才典型事迹进行了解与分析可知,大都是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推进产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的同学回到家乡就业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如下。成就:(1)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主要从事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产业;(2)涉及领域逐步扩大,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产业,甚至利用现代技术将产品远销国外;不足:(1)多数是家族式产业,投资较少,企业规模小,带动周边人群就业人数不多;(2)农业品牌建设意识不够。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和优化,切实为学生讲解创业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创新创业的真实性,同时努力探索以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各类乡村振兴实践平台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势。第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实施匹配度高的培训专题和课程,组建专业化培训师资库,打造品牌培训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当前,“十四五”开局起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目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中,多数情况下只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上,职业教育的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培养与输出基地,职业院校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现状及相应的策略研究并不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当前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担当奉献,在面临就业创业时,积极转变思维,适应大势,把握机遇,学习榜样,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三、让职业青年大有可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炙手可热

农村青年人才是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作用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90后”“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于互联网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像近几年火热的网络直播带货、微店、淘宝创业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村产业交易方式。现实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青年回乡的意愿;受周边环境、发展前景等的影响,部分人不愿意长期扎根农村,因此如何“引进来、留得住、做得好”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重视普通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在就业中频频遇到就业歧视。因此,不仅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当前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担当奉献,促使其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提升专业技能,多留意时事大势,把握机遇、学习榜样,让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让生命发光发热,大美青春、奋斗人生,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最“叛逆”的毕业生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