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

2021-12-02 16:2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特殊教育学校王胜男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奥尔夫律动智力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胜男

特殊教育学校属于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领域以及社会各界相当关注的教学分支。考虑特教学校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开展方式等方面和一般学校教育有着明显差距,教学时应基于特殊儿童具体情况,基于其认知活动特征,通过教育与训练达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提高技能、增强社会适应力的效果。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刚好可以确保该目标得以实现。

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受多元智能理论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1980年被引进我国,且在特殊学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别名元素教学法,即将律动、语言以及音乐教学彼此结合,以拍手跺脚、节奏朗诵等人体乐器、绘画、音乐游戏、奥尔夫乐器演奏等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让智力障碍儿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促其理解力、语言能力与表演能力等得到锻炼,达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心智恢复的目标。智力障碍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会为家庭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负担,但这部分群体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正常生活,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因此,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奥尔夫音乐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法的基本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为当前教育领域非常受关注的内容,其典型的参与性、原本性、多元性等特征把音乐与儿歌、欣赏、诗词、律动、游戏等融合,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实现能力的激发。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最早被提出与应用为德国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包含的内容有律动训练、听力训练、创造性能力培养、节奏训练、语言学习等,主要是借助跳、说、绘、奏、唱等一系列艺术方式来帮助儿童找寻自我,实现反应力、创造力、合作精神与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里的音乐并非单纯的音乐知识,更多的是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一体的教学手段。在音乐的作用下,把真、善、美等良好品质传递给儿童,能使其情操得到陶冶,实现智力障碍儿童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恢复,促其智力与行为缺陷获得补偿,而这刚好是音乐治疗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特殊学校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一)音乐和身体动作结合开展声势训练

奥尔夫理念认为,音乐应与身体动作彼此结合,因为人类音乐最早就是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存在的,故而和人早期儿童阶段特征相符。智力障碍儿童更应通过音乐来发展能力,达到肢体能力的锻炼,促其协调性改善,实现自主生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对奥尔夫理念有充分认识后,应注重智力障碍儿童参与主动性、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于律动、唱游、乐器敲奏里掌握各类行走、跑、爬、跳、伸展等粗动作以及抓握、手眼配合、手指操作、敲、拍等精细动作,对儿童感官进行刺激,促进其肢体动作更加协调,确保肢体力量平衡性提升。

一方面,可以将奥尔夫音乐的快乐歌唱与自身身体动作结合,让幼儿边学鸟叫、蛙鸣、汽车喇叭等发出声音并配上相应的动作,使智力障碍儿童的发音意愿与语言功能被激发,经长时间的训练达到发音清晰度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且经奥尔夫音乐的快乐歌唱与身体动作,还能让智力障碍儿童逐渐对音乐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促使其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对智力障碍儿童能力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幼儿发出的声音以及做出的行为,教师可以进行模仿,从而与特殊儿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提高特殊儿童参与行为表现的积极性。此后,可以借助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搭配上对应的卡片,让卡片充分展示故事情节发展,并通过音乐节奏、声调等来让他们以动作的形式将卡片内容进行演示,让智力障碍儿童行动迟缓等情况得到一定的纠正。

另一方面,奥尔夫音乐治疗律动涉及非结构性律动与结构性律动两方面,而结构性律动包括手指游戏小律动与肢体大律动。手指游戏小律动的开展能够让智力障碍儿童正确辨识自己的十个手指、两只手,且可以依靠多样化手指游戏,实现手的配合度以及手指灵活性的提升。这就要求治疗师要结合儿童具体情况创编或选择最适宜的手指游戏,让智力障碍儿童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使得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以音乐旋律为主进行口语交流能力培养

奥尔夫音乐法中的旋律音乐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提升,确保智力障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使其信心得到培养与树立。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旋律训练,为智力障碍儿童情绪改善以及记忆能力调整的有效方式。音乐教学的语言体验相当丰富,经歌词以及音乐旋律的多次训练,外加智力障碍儿童的一些特殊性经历,极易变成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素材,促其词汇储备交流能力的提升。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旋律训练进行特殊音乐旋律编制并添加视听效果,在为他们播放音乐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视频(如升国旗、火车前行等)。特殊音乐节奏及旋律再配上熟悉的场景,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内容,且有利于和其他同类型学生展开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确保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达到脑部和智力开发的效果。同时,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在他们当中选择一些能力相对出众的人担任小组长,在音乐播放后让这些小组长以自己的方式引导其他同伴唱歌或表演。这样可以发挥协同带动效应,久而久之可以让他们的胆量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实现记忆力增强的效果。

(三)预设共情性音乐教学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因自身缺陷的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创造力以及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弱,不过却对色彩艳丽的物体以及独特的声音兴趣浓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通过共情性音乐教学让智力障碍儿童结合个人喜好进行喜欢的奥尔夫乐器选择,并通过小乐器伴奏或音响设备等形式将各类音乐声音传达给同伴,以此来进行情绪宣传或者进行内心情感表达。在教学中,可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奥尔夫乐器(如碰铃、木鱼、小军鼓或沙槌等)供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教师结合孩子们所选乐器以及所调整的音量充分感受他们的内心需求,促其心理防线逐渐消除,并让他们自行完成节奏拍打。由于奥尔夫乐器音色纯净简单、易操作,对存在智力障碍的儿童接受程度更好,能促其行为实践能力以及节奏感知能力逐渐增强,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效果。

(四)通过奥尔夫音乐游戏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伴有智力障碍的孩子自我认知发展相对落后,而以音乐游戏进行点名的形式能够让孩子们的各类感知觉被充分激发,促其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如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展“你的名字叫什么”的奥尔夫音乐游戏,即: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我叫×××!我叫×××!你的名字真好听!在唱的基础上将各类体育器材用上(包括足球、篮球等),边唱边传球,提及哪位学生的名字,则将球传给哪个学生,这样能让其手部肌肉得到锻炼,也使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康复。

奥尔夫音乐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应用手段相当丰富,教师应基于智力障碍儿童特征,采用与其相符的训练方法,以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儿童的运动能力、自主能力、交流能力等多项能力得到针对性发展,促其协调性、学习能力得以改善的同时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为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融进社会清除障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宗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有必要得到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在日常教学中展开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奥尔夫律动智力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智力闯关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生命的律动
欢乐智力谷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