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后进生的心理分析与教育转化策略

2021-12-02 16:25福建省石狮市塘边小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同体教育转化后进生

福建省石狮市塘边小学 李 娜

一、小学高段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一)不良心理特征的表现

对小学高段后进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特征分析,是顺利实现对其进行有效教育转化的前提。结合笔者日常心理辅导个案和走访调查结果而言,小学高段后进生的不良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卑心理与渴望尊重需求同存。对于正常人而言,都有被尊重的基本需求,小学高段后进生同优中等生一样,同样存有被父母、教师和同学尊重的心理需要。然而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家校共育中,小学高段后进生属于弱势群体,面临小升初学习压力,在学习成绩、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差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尊心容易受伤害,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随之而来的是情绪变得不稳定,自信心不同程度丧失,做事畏首畏尾,从而容易产生自馁、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

其次是遗弃心理与希望被人关注同在。小学高段后进生渴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与关注,而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这种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难以避免在心理层面产生失落感,甚至容易在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与排斥下形成恐惧心理,存在“约拿情结”,并拒绝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导致自我封闭,进一步造成后进生与班集体之间的距离加大,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家长高压—后进生选择逃避—教师、家长对其失去耐心和信心,疏于管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后进生产生被遗弃的感觉。

最后是逆反心理与渴望信任理解并存。小学高段后进生开始逐步进入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家长的不信任和同学的排斥更容易刺激逆反心理的生成。不少后进生容易在内心的不满中产生消极对抗,如用课上提出引人发笑的问题、油腔滑调回答问题等不正确的手段和方式表现自己,以引起同学和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理解及信任,或是排斥教师的教育转化和家长的帮扶。另外,小学高段后进生中也存在其他如焦虑、放任懒散、虚荣心和攀比心强、孤独感强、对父母和教师依赖性强、易冲动、是非美丑观念不辨等不良心理。

(二)不良心理的成因

对于小学高段后进生不良心理成因的正确分析是影响后进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可能从稳定要素的维度加以归因。

首先是主观因素。这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学高段课业逐渐繁重,而后进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各科知识的内化迟缓,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消极心理定式;另一方面,小学高段后进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内驱力和求知欲望,直接造成学习成绩不佳,智能的迁移和发展受限。再加上面临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以及教师和家长的高压,难以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从而容易形成恐惧、焦虑、自暴自弃等心理。

其次是客观因素。这包含学校、教师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教育问题。部分教师从学生成绩优劣出发,对后进生抱有不信任、不尊重、嫌弃甚至是厌恶心理,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与优中等生形成鲜明对比,有失公正,这容易挫伤小学高段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当,无形中拉大后进生与优中等生的距离,更是使得后进生丧失上进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或“唯分数”论孩子好坏,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学习目标的制定往往不合实际,加之教育方法经常采取非打即骂的形式,造成后进生的恐惧心理;或过分宠溺孩子,包办生活起居,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造成孩子依赖心理强。加上社会上存在的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暴力、色情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更是容易造成是非观念与意志不强的后进生心理不健康。

二、小学高段后进生教育转化策略探赜

结合笔者实践,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借鉴和运用相关心理学效应加强对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首先,去除“刻板效应”。在心理学中,“刻板效应”指的是某类人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相对固定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因此,为促进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教师需要联同家长、同学逐渐去除对班级后进生的“刻板效应”,让后进生的不光彩印象成为历史。在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应该做到信任后进生。对于小学高段后进生而言,教师的行为态度对其有重要影响,教师这一角色具有权威性,而教师的信任有利于后进生养成积极心理,并对教师产生向心力和亲和力。因此,需要去除对后进生的偏见,去除刻板印象,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的进步。另一方面,做到尊重与赏识后进生。在对后进生去除刻板印象后,教师应该更加尊重、信任和赏识后进生,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让后进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接受教师的教诲,逐步去除自卑等不良心理,树立自信心,提升成就动机,从而激发其进取精神和内在好胜心理,努力排除小升初的升学压力,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其次,利用“链状效应”。“链状效应”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人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促进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教师需要积极利用“链状效应”,充分发挥效应的综合影响,为后进生的进步营造良好的帮扶环境。实践中,笔者一方面努力挖掘后进生自身的潜力,扩大闪光点,发现其在体育、美术或音乐等其他学科的特长,或是在正义感、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等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优点等,并为他们提供长处、优点发挥的机会并给予鼓励,对其微小进步加以表扬,让其感受来自身边教师、同学的关爱与信任,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后进生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成绩。另一方面,优化班级学习环境,鼓励优中等生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融洽、和谐、互助的同学关系,带动后进生在学习、思想道德品质、兴趣和情绪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取长补短。

再次,加强“同体效应”。“同体效应”也称为“自己人效应”,指的是将对方看成与自己合为一体,二者保持“同体”关系,这样更有利于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因此,为促进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教师应该加强对“同体效应”的利用,从而缩短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教师与后进生在“同体”关系中产生情感共鸣。在实践中,一方面注意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方式。如前分析,后进生普遍存有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在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所采用的方式,特别是要善于给其“留面子”,这样可以避免激起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如采用私下批评和教导的方式,更容易让后进生接受且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重视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后进生沟通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和谐、平等和互信的气氛,将学生视教师为“自己人”“知心朋友”,在“聊天”中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内心需求,分析后进生心理状态,精准捕捉后进生的动情点,从而激励其成就动机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的放矢地指导后进生逐步找到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优化“南风效应”。“南风效应”指的是在主动顺应对方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以启发的形式让对方实现自我反省,从而使得对方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被迫为自愿、自觉。因此,为促进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教师应该优化“南风效应”,充分了解小学高段后进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心需求,针对不同的后进生采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激励原则。激励作为一种激发和鼓励个体或团体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努力向预期目标付出努力的心理活动过程,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之别。在实践中,加强与后进生家庭教育的联系,对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后进生成就动机,克服“约拿情结”,从而获得更大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展开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转化合力,从而让后进生正确认识和肯定自己,并尽快摆脱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最终实现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同体教育转化后进生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