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与现状

2021-12-02 16: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李欣芮孙立锐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思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李欣芮 孙立锐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只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从思想上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坚定其创新创业过程中不畏艰苦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其在行动上脚踏实地,在前进中完善自身。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立足国家创新创业战略需求,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探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释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是否能在社会中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担当能力。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的思维更多元化,可能面临更多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可能认识不清晰,面对社会中潜在的各种利益和捷径的诱惑容易出现动摇,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可能会出现迷失自我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结合时代特色和群体特征,全面具体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高校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建立深厚家国情怀,坚定爱国报国信念;遵守社会公德,坚决维护法治社会,弘扬优秀道德传统;注重个人品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守正确道德观念。培养一批真正肯干事、能吃苦的创新型综合人才,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立德树人成效,培养真正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高校学生对于基础问题的理解,指导其善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练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发现实际需求,发挥创新优势,妥善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业就业会相互促进,为活跃创业就业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产生强有力的现实成效。只有从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中挖掘机会,扩大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六稳六保”的工作任务,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来看,价值观教育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把创新创业教育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空间。两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在理论和实践中发挥指导和矫正作用,同时在前进中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进程,成为解决民生问题、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检验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打赢了扶贫攻坚的关键之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关键部署,需要通过诸多领域的合力实现突破。十九大以来,创新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正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可用的高水平人才,这不仅是对培养专业能力素质面临的更高标准,更是对新时代核心人才的大局意识和价值观提出的全面要求。培养符合这样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既能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在各个阶段的战略需求,也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党和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方针,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资源缺乏、基础薄弱、方向模糊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的反馈和检验。在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后,结合实践与检验的结果,不断调整站位,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对教育的主题和方向进行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可以结合时代需求和专业特色,挖掘更多的内容和方法。但由于缺乏经验,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创新创业理念挖掘较少,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促进学科融合的教育资源不够,难以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充分挖掘创新创业精神谱系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和立意思路,通过挖掘可借鉴的创新创业精神品质,能够指导其在更有意义的方向上落实,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在总结归纳一些具有经验和教育意义的实例时,没有进行总结提炼,缺乏可借鉴的方法和案例支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缺乏理论、内容单薄、说服性差,无法在创业初期帮助学生坚定信念、确立目标。对于一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而言,掌握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后,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创新氛围较弱,内生动力不足,学生不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很难将简单的想法转化为更有价值的行动或成果,创新创业的信念不坚定,难以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可能流失一些优秀的创新人才和突出成果,也很难带动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更无法激发创新创业市场的活力。

(二)对创新创业课程投入的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没有进入主流,大部分高校不重视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本身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很多教育只能渗透在各种专业教学和竞赛培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师群体来说,没有专业的理论支撑和完整的课程大纲,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培养方案,许多高校依然存在专业课教师不熟悉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创新创业参与度低的情况。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在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学习中,不了解培养目标,思想上缺乏重视,再加上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在实践学习中对市场经济和实践方法的理解比较浅层,不能全面认识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把握基本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基础学习和理论积累。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单一

除了在理论思想上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正向引导,更要在实践锻炼中培育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为依托,部分思想政治课和校园讲座中也会涉及相关知识,但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还不够。在开展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和创新比赛时,多“改进”而少“创造”,多“经济”而少“民生”,很难看到有突破性的成果,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现实需求也很少切中要害。要真正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多种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对于新时代高校而言,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思想与“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