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2021-12-02 16:25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内容生物

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陈 雄

初中阶段学习的科目逐渐增多,生物就是新增的学习科目之一。生物知识抽象且复杂,以板书加灌输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初中生在脑海中很难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初中生记忆相关知识。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也受此影响,较为低下。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就好像魔术师变魔法一般,抽象复杂的知识也会变得简单和直观,初中生更易理解,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如此一来,生物知识的难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学习的难度也会因此而降低,学习效率则会直线上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不足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必然能够给教学带来明显的帮助,但这里强调的是有效运用。大部分教师也十分认可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帮助作用却很难显现。深究原因,很多教师只是形式主义,认可其作用,却并未做努力。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脱离教学内容则无任何帮助,还会影响正常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前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不愿多花时间制作关于生物的教学课件,也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故步自封。这导致课件的制作潦草且浅显,教材中的重难点无法突出,学生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也无法在生物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效率很难有所提升。

(二)缺乏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升教学效率,只有教师对信息技术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才能实现“有效”应用。现下,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丰富资源缺乏有效的运用,很多教师在网络上直接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未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而是直接复制到教学课件中,出现了教学内容与课件资源并不吻合的情况。这样,初中生很容易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出现偏差,这与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初衷相背而驰。此外,很多教师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应用信息技术之时,并未考虑到初中生的生物实际学习情况,课件与初中生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对生物课堂的帮助微乎其微。

二、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师生之间基本处于零互动的状态。新课改格外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渐渐在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然而,初中生在性格和能力上并不相同,很多初中生碍于面子或者是自身较为内向,即使有不懂的知识点,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当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时,很多学生实际上是存在不懂的地方的,却随声附和着,害怕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出问题,被同学们笑话。

例如,教师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私信教师的方式请教不懂的问题,私信的方式更具隐私性,学生请教问题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相对基础的生物知识整理成视频的方式,发给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生,让其进行知识梳理和记忆,以帮助其在生物学科学习中迈出前进的脚步。对于生物基础知识较好的初中生,教师可创建知识拓展小组,发布一些关于生物知识的拓展题型,让其共同讨论,寻找解题之法。此方式较为灵活也更具针对性,初中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效率定会有效提升。

(二)巧用信息技术点燃学习热情

没有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状态。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课堂打破了固化的状态,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实现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给生物知识赋予色彩和生机,改变初中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其在生物课堂中积极调动自身思维,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解“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来呈现,让初中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分裂过程,了解构成细胞的生物体在吸收充分营养物质之后体积就会不断变大,部分细胞体积在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分裂。之后,教师可以播放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视频,在其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染色体,进入两个新细胞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判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字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否正确,让课堂具备生机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抽象的文字解释被动态的画面所取代,能够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化其印象,知识也变得更加简单、更易理解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我们都很熟悉,但从未研究过它们。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学,农业领域需要它,医疗卫生领域需要它,环境保护需要它,生物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为此,教师可以将学习中抽象的生物知识,以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初中生的眼前,以帮助初中生对生物知识有深刻的认知,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内容时,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我们生活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引起初中生的有效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视频剪辑技术,为初中生播放植物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的生活情境。如即将熄灭的卫生香,遇到了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马上燃烧起来。同样的,即将熄灭的卫生香遇到了黑暗环境下的金鱼藻,就不会燃烧。通过构建生活情境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初中生能意识到光的重要性,光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基础。通过剪辑相关视频进行对比,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帮助初中生收获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有着多样的学习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对优秀的学习资料加以修改运用到生物教学之中,是对生物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资料是学习的前提,优质的学习资料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以往,课堂上的学习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来自书本。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使学习资料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运用相关的剪辑软件对其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与教学内容完全相符学习资料。

例如,以“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搜索关于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图片(图片足够清晰),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图片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地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然后教师将三类植物经典代表同框,让初中生根据观察总结三类绿色植物的不同特点,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经过充分的思考之后,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将三类植物的不同特点写在纸上,与周边的同学互换,进行共同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之中,聆听学生的观点,用心记录每一组讨论中的观点。最后,教师对其未想到的部分进行补充,并以总结的方式,将三类植物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图片下方。搜集相关资料能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不再只局限于书本之中,初中生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对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帮助。初中生物教师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之中,以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丰富初中生的生物知识,让初中生能够在富有生机和色彩的生物课堂中提升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教学内容生物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