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的问题与策略

2021-12-02 16:25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焦爱芬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科学幼儿园探究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焦爱芬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让幼儿的智慧在科学探究中绽放呢?教师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为幼儿提供的科学探究的环境与材料,幼儿参与探究的过程等,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幼儿智慧潜力的挖掘。

一、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育素养问题

(一)科学知识经验问题

对于一些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等,教师本身一知半解,科学知识不全面、不深入、不具体,影响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的科学呈现,以及科学原理的科学表述。

(二)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问题

适宜的、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与有趣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教师能不能创设适宜幼儿探索的环境,能不能提供适宜幼儿发展与探索的科学材料,以及材料的种类、数量等,都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方法和过程,从而影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问题

教师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一般有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多采用教师或幼儿演示的方式进行,适用于讲解示范环节;分组活动多是幼儿自主操作或合作操作,适用于幼儿操作、实验环节;幼儿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适用于幼儿独立的思考与操作。教师设计、组织与实施探究活动时,往往出现跟进不及时、指导与关注幼儿不到位或引领无方,单纯自由游戏的成分更多,探究的意义与价值发挥不够。

(四)观察与记录方式的问题

观察能力、科学记录能力是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基础,观察与记录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科学探究活动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对观察的启发与引导,以及记录单的设计,容易存在不够科学、不够清晰或不适合幼儿理解与记录的问题。

二、解决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活动对教师的科学素养要求较高,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提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首先要对探索的科学活动材料、原理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更有效地提供科学探究的环境与材料,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科普著作、参观科技园与科技馆、利用科普网络、聆听科普讲座、讲科学故事、变科学魔术、学做科学小实验、制作科技教玩具、科技小课题研究等形式,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经验,逐步提高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与课题研究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科学探究活动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教育素养

1.提高教师科学探究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的能力

首先,创设自主开放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和氛围。科学探究需要轻松、愉快、民主的探究环境和氛围,如在活动室集中创设一个科学区,这个区相对安静、独立,场地空间安排能容纳多名幼儿,可以设置在水槽附近,方便实验时用水或清洗,尽可能靠近窗户,以便探索时利用自然光线,提供放置操作材料的材料橱或材料架、便于操作的科学桌椅。科学区有明显和富有吸引力的标识,能支持幼儿同伴合作与沟通,并把科学教育渗透到活动室的多个游戏区。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鼓励幼儿探究的精神与文化氛围,尊重每个幼儿的看法和见解,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使幼儿有安全感,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尝试与探索。鼓励每一位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保护幼儿的探究热情,能宽容和理解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试错,使幼儿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

其次,科学探索材料的投放要体现适宜性、丰富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要体现适宜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物体的沉浮”,可以提供不同材质的玩具与材料,能适合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探索,只是探索的目标与过程不同。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应体现丰富多样性,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而丰富多样的环境与材料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多样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多种探索的条件和机会。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不能只是让幼儿看,要让幼儿操作,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幼儿的操作需要。因此,操作性强、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更容易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入。如在“声音”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塑料管、纸杯、电话线、瓶子、听诊器、打击乐器、回响的玩具等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制作活动中,探索欲望得到不断激发,逐步发现声音的多方面秘密。

2.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首先,问题要突出重点、难点。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时,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需要提出趣味性问题,同时为了帮助幼儿开展活动,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突出科学探究的重点,帮助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探究的关键,结合探究的难点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解决探究的困难。

其次,问题要有层次性。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幼儿在感知、观察、操作中寻求答案,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提问的层次性。第一,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关于科学现象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第二,提出关于科学原理的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建构对科学的认知。第三,提出关于科学应用的问题,引导幼儿将新经验迁移。

最后,问题要有开放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能启发幼儿想象、思考和表达。

3.提高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回应幼儿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科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的问题,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有助于幼儿开展深入探究,有助于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有效地回应?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回应策略和教育智慧。

首先,用积极有效的回应引发幼儿观察与思考。如“神奇的水动力之压水机与水车”的实验中,幼儿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我压出水水车就转呢?”教师回应道:“你看到压出的水流到哪里了吗?水流给了水车什么力量?这个力量让水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不停地压水,水流就会不停地给水车向下的力量,水车就怎么样了?”听了教师的回应,幼儿会积极观察与思考,发现水流推动了水车的转动。

其次,用积极有效的回应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如“神奇的水动力之千斤顶”的实验中,幼儿用千斤顶顶起了一瓶1升的矿泉水后,幼儿问:“我能放上两瓶矿泉水吗?”教师回应道:“你可以试一试。你还可以尝试放更多更重的物体,但是要注意安全啊。”通过教师的回应,幼儿会进一步尝试探索千斤顶的支撑能力。

最后,用积极有效的回应激起幼儿间的讨论。如“神奇的水动力之喷泉”的实验中,幼儿问:“老师,小明能让喷泉喷水,我怎么不能呢?”教师回应道:“你可以请小明再操作一下,请小明讲讲他是怎么操作的,你再试一试,给小明讲讲你是怎么操作的,试一试按照小明的操作方法能不能让喷泉喷水。如果还不行,我再帮助你,行不行?”通过教师的积极回应,幼儿之间会展开积极的探索与讨论,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立足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生活,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大脑,给幼儿时间、空间的自由和自主,努力让科学探究活动回到它的原生态,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处于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引领之下,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让幼儿在玩、做、想、试、用中绽放自己的智慧光芒。

猜你喜欢
科学幼儿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