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以广州市为例

2021-12-02 16:2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林欢萍朱泳舒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财商通识金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林欢萍 朱泳舒 谭 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战,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当今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意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网络消费应运而生,其中金融投资领域中又属互联网金融投资操作难度最低,由此大学生群体这一类“网络原住民”便是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主力军”了。在余额宝、校园贷等互联网金融产业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节省了对股市投资各种红绿折线的研究时间,只需用移动电话加网络就能实现投资理财这种特殊性需求,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投资行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大学生忽视了金融投资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财商基础知识,成为“低投入高回报”等经典网络金融投资骗子团伙的目标客户。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理解互联网经济

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渗入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金融简单易操作并且收益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如何抵制诱惑,理智看待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正反面,考验的是大学生的财商。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接受财商通识教育,提高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知识认知以及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掌握对个人财产的管理甚至创造财富的技能,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深对互联网经济的理解。

(二)弥补财商教育的缺失,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21世纪初,美国人最先提出了“财商”一词并且将财商教育逐步推广到大学校园,而我国由于金融业发展相对迟缓,对于财商教育的认知仍不足。当今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这一代大学生由于素质教育推行时间原因,大部分教育模式还是遵循从前的应试教育,高校大学生较为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推广,不仅弥补了我国财商教育的缺失,并且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近年来,较多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诱惑中无法自拔,因为受到互联网金融环境的价值冲击,在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之时,便被引入歧途。“金钱至上”“拜金主义”“钱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等观点蚕食了大学生的思想,攀比消费与没有合理规划的消费结构致使互联网金融的陷阱越来越深,也导致身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无法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大学生财商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的来源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财富,对自己的财富进行管理分配,提升自我的管控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和财商教育现状

(一)研究基本概况

1.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广州市在校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2.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由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所在大学、专业、月收入的使用情况,目前对财商通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该校财商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对财商教育的参与热情三部分构成。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网络问卷与实地访问学生的形式进行。

(二)结果分析讨论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基本收支状况

本次研究对大学生收入来源、收支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生活支出方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将生活费用在衣食住行上,符合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规律,仅有10.89%的大学生会将生活费应用于理财投资。在收入来源方面,接近98%的大学生收入来源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而通过校内外兼职、实习、获取奖学金等途径创造额外收入的大学生不到四成。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理财动机并不强烈,尤其是对财商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的“投资”一项,更是只有8%的大学生懂得应用投资理财,8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将生活费进行投资的习惯。

结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存在较大投资理财的空间。但由于理财意识不足,主动理财的意愿较低,缺乏理财规划,局限于固定的资金储蓄,很少运用投资理财工具,难以有效利用现有资金进行理财活动。

2.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情况及财商通识教育现状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就读的大学完全没有配套财商教育的相应课程,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财商教育需求的学校仅占7.56%,对于互联网金融有所了解的受访者仅占16.22%。但调查显示,受调查学生100%使用过微信支付、银联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使用过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生比例高达七成,并且有30%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

综合以上数据,大学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但在调查问卷中仅16.22%受访者表示了解互联网金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与实际生活所需有着较大的矛盾。尽管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熟练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但对于互联网金融整体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较为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没有配套一定的财商教育,电商消费骗局、金融诈骗等案例频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则不足为奇。

3.财经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大学生财商通识知识了解状况对比

受访学生中,财经类占11.33%,理工类(理、工、农、医)和人文类(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体育类、文学、语言类、艺术类、历史学)占比较大,分别为43.56%和44.44%,其他专业占0.67%。在进一步的专业类别与“互联网理财”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中,财经类专业学生了解比例达到77.55%,对比理工类(10.71%)、人文类(7.5%)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不难发现,财经类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对于财商通识有所涉及,对其财商通识掌握有所帮助。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财商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4.大学生对财商通识教育的参与意愿

大学生对财商通识教育具有较高的期待,82.44%的受访者表示财商教育能让人学会基础的理财知识,甄别投资中的风险。73.78%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有效提升财商,帮助父母家庭做好财富管理。64.22%的受访者认为财商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熟练运用投资工具,提升投资赚钱能力。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学校开展财商通识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会积极参与。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财商通识教育的需求较大,兴趣较高,参与意愿较强。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的途径

(一)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展及实施

学校作为高校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实施主体,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大学财商教育课程开展相对较少,大学生财商知识匮乏。面临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形形色色的理财陷阱潜藏在大学生的身边,财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能。通识教育选修课是理财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和专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具有一般性和普遍受益性,是推进理财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选修课程开展可以分为五大模块:理财入门课程、和银行打交道、生活中的理财、钱生钱·投资和理财规划。通识课程采取课堂教学、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同时也要注重对校园理财文化的构建。

(二)树立正确财商观念,提高互联网金融甄别能力,抵制不良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高校财商教育的实施客体,其自身努力对财商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财商观念是指对财富的意义、财富创造过程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理性的金钱观、投资观、消费观等。当前校园出现的透支月光、盲从消费、金融诈骗、刷单诈骗、理财陷阱等现象都是学生缺乏财商的表现,树立正确理性的财商观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行为中的甄别能力,抵制不良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财商相关知识和参与有效社会实践,主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成为自身财富的管理者。

猜你喜欢
财商通识金融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财商教育在小学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