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中的实践

2021-12-02 16:25锦州医科大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康复运动教学模式

锦州医科大学 戴 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线上教学模式(如雨课堂、腾讯会议等)逐渐兴起,给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创造了重要的机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互联网新技术对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影响

本研究中提到的“互联网新技术”,主要指以雨课堂、腾讯会议为代表的,融合了新媒体直播和线上答题功能的新型互联网教学技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此类新技术能够对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产生三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打破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

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打破时间限制,利用闲暇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还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进行学习;更能打破人数限制,在传统的教学中,一门课的听课人数大多在几十人之内,而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优质课程的听课数量能够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依然可以观看线上直播教学,保障教学进度。此外,对于传统的大班型公共课,点名签到往往占用较长时间,而线上直播教学则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种问题。以雨课堂线上直播软件为例,教师可以线上推送上课签到二维码,学生可以用微信扫码签到,签到的记录实时云端存储,调阅方便。上百人的课堂,只需两三分钟即可完成全员签到,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互联网新技术还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调查发现,以往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高。而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创造在线虚拟环境和线上讨论组,将最新的情景模拟教学、线上影音、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加以实践,从而显著提升课堂的授课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三)提升互动,促进实时交流与共享

互联网新技术还能够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实时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疑问与观点,导致课堂的听课互动效果不佳。利用互联网技术,授课教师能够及时与学生以公开或私信的方式交流,并及时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

二、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众多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育实践,有效保障了“停课不停学”。尽管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是一种应急之举,却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体验,为学校应用互联网突破传统课堂授课的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为实现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线上线下教学的更优质融合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线上预习

相比起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运动康复专业的知识点较为繁杂,若仅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会降低听课质量。这就需要做好课前预习,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可提前设计微课或微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预习观看,为随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线上预习作业,提供一些线上资源,布置一些预习题目,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他们的预习效果,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发挥理论课线上教学的优势

对于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雨课堂、腾讯会议均具备教学视频回放的功能,并可对课件幻灯片进行自动截屏,学生遇到没听懂的知识点,可进行线上提问和自主回放,直至学懂掌握为止。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传统的课件制作时,教师往往难以顺畅地在幻灯片里嵌入线上视频,在不同教室放映时,也常遭遇各类技术问题导致放映失败。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软件却往往集成了这类功能,教师只需输入合法的视频网址,便可以在线完成幻灯片内嵌网络视频的操作,甚至还可以实现画中画的功能。这些技术进步,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技术手段,拓展了运动康复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的线上资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善用实践课线下教学的长处

对于实践课,若采用线上教学,由于场地、摄像头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多人视频/语音直接对话,师生互动多限于弹幕和个别留言提问的方式。若多人打开摄像头或麦克风同时进行交流,网络容易卡顿。目前的线上新媒体实践课直播教学,还没有彻底解决师生广泛实时互动的问题,授课教师很难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亲身体验和精确指导,有待进一步完善。

因此,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实践课,建议教师采用线下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现场做动作。这样教师能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交替进行练习与观摩,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线上软件辅助的考核方式

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软件可以开展预习时间统计、在线测试等内容。授课教师对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时,可采用多元化的评审方式。例如,将平时小测验的分数、在线学习时间以及最终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汇总与计算,最终得到学生该课程的分数。不仅如此,对于期末考试内容的考核,尤其是客观题的考核,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线上考核的方式进行。雨课堂软件具有预约考试、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根据预设答案自动判断得分点的功能,这些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阅卷的速度,有效减少了误判的情况。

对于目前各高校广泛使用的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互联网新技术也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支持。以雨课堂为例,每次线上教学,系统都会在云端记录每名学生观看课件的次数、观看直播教学的时长、签到出勤的情况、在线作业提交的情况。它还能对出勤少、复习少的学生自动形成学情预警提示,方便教师及时监管。这样,学生的平时成绩评价有据可查,科学准确,还便于导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对于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五)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康复与运动医学院2017—2020年级140余名大学生,在运动实践与分析、康复工作室经营与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康复工程学等4门课程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考核题库均相同的前提下,发现同一门课程的理论课成绩,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比单纯线下教学的平均分高5—6分,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可反复回看线上教学视频,复习充分。同一门课程的实践课成绩,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比线下教学的平均分高3—5分,这主要得益于学生返校后,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复习性辅导答疑,有效补充了线上教学的不足。可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复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线上与线下教学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可以显著提升运动康复专业的授课质量。对于理论课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方便学生进行反复学习与观看;对于实践课的学习,授课教师应当采用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拓展资源为辅的模式进行,这样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雨课堂、腾讯会议等软件均可进行屏幕分享,便于播放在线视频和超链接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广度、新颖度、时效性。这些软件较强的线上评价功能,也有利于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线上教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未来,我们将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探索总结、灵活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康复运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疯狂的运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