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策略

2021-12-02 16:25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政治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 锋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仅越来越高,而且对国内高校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有助于梳理当前网络经济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思路时代,使不断推进高校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青年的社会价值意识取向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社会价值发展取向,故青年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和养成十分重要。思政课教育正是帮助当代中国大学生快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正确世界观的主要教育途径。只有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培育出一批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党和国家规章制度、为中国中国特色小康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后备骨干人才,才能真正让我们党的丰功伟业民族薪火相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繁荣昌盛。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各界培养一批新时期高素质思政人才。传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传统理论与当代国际实践经验脱节的现象,互联网的融入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升高校大学生实践参与度,为其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积极影响

(一)传播方式多元化

网络时代,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通过搜索引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便捷地找到各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动画、音频等课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等媒体在线讲座、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并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通过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时效性。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传播影响扩大化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知识的传递相对单一,学生接受知识几乎是被动的。教育信息的发布者基本上都是教师,这使得教育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是学生,而在网络时代,受众已不再局限于大学生。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大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选择判断空间。以此为平台,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有利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让大学生从心底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提升教育时效性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集中,使得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很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实现全方位覆盖。在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了交流互动,同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能使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更加紧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在真实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信息冲击思政教育主流价值观

当前,互联网应用已经遍布校园的大小角落,大学生不仅在课余时间热爱上网,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也完全沉迷于网络。一些颠倒不清是非黑白的政治网络思政言论在大学生中日益泛滥,甚至可能还有部分大学生听之任之,这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真正面临尴尬化的境地。一方面,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引导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大学生又被国际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严重侵染,使得高校思政课教育学的国际主流价值观念水平受到严重挑战。

(二)弱化了思政教师的主导辅助地位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一直被大学生所忽视,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情绪。同时,高校思政教师过多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使思政课堂教学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与传统的书本学习相比,网络学习更加随意,大学生甚至可以使用网络软件进行自主学习。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借助网络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主导地位,使其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校园文化渲染的网络平台

校园网的整合与利用,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结合形成整合与连接,将思想政治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广。如在校园网首页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在首页加入思想政治建设宣传板块,大力发挥教师和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打造多网络多平台,如微信群、QQ群、微博、微视、抖音火山等,营造融会贯通的教学氛围。

(二)思政课程渗入的网络平台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一种成熟的辅助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持续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实现更广泛的知识传播。通过娱乐平台实现在线娱乐空间的占用,通过互动平台实现思想的交流和引导,通过MOOC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和成绩测试。此外,网络资源的投入要及时、持续更新,确保新鲜度和关注度的连续性。如此多元化的教学覆盖,将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激发潜藏的动机和情感,进而促进融人才素质的提高。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学

教师教学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础,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思路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不良信息和言论大量存在,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正确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文化的比较,整合大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信息,打造教育专栏,引导大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思政教学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为辅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用大学生在课堂上轮流讲课的方式来关注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腾出部分时间加强教学实践,如参观考周围事物、结合教材和案例、讨论问题或进行游戏互动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做好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记录校园里的真人真事,增强创新能力。

(三)坚持思政教师教育的主导辅助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在教学中的主导辅助地位,灵活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翻转课堂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发学习软件。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辨别各种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其思想走向社会主流价值观。

当前,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内容途径,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多角度研究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