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2021-12-02 16:25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龚竞舒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美育协同育人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龚竞舒

加强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教育,不仅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让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价值。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实现。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加强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教育是其培根铸魂的工作,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一、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

(一)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

美育即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是学生在任一发展阶段都不可缺少的一项必修课,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塑造高尚的人格。美育并不是指单纯的发现美和创造美,在一定程度上还夹杂了一些复杂的情感,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政教育是关于思想和道德的教育,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和文化观,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

(二)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1.本质上的统一性

美育与思政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即作用的对象都是“人”,也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都是“人”综合发展的一部分。

2.功能上的渗透性

美育与思政教育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也就是说美育和思政教育在对学生的作用上有相同的部分。从发展来看,美育本身就有思政教育的功能,而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从美育状态发展起来的。

3.目标上的趋同性

美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作用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虽然其侧重点和教育方式都不太一样,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区别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

美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也都经历了“小”和“大”的过程,具体来说也就是,美育早期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小美育”,后来逐渐提升到了心灵层面,即“大美育”。思政教育也是如此,早期只是强调人的道德层面,后来逐渐延伸到人的理想、价值观以及法律素养等层面,所以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

2.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存在差别

思政教育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促进个体的发展,也体现在促进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它可以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理想以及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又能够促进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推动社会积极发展。美育的功能和价值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它和思政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绪,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满足;其次它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育;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一)创新理念,构筑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

要想使美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首先需要创新理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使实践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应该提升对美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识,积极推动理念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转变发展的主体,要以学生作为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教策略,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用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

“三全育人”积极响应了国家育人方针的要求,“三全”是指要把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教育实践体现在三方面,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首先,学校应该处理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坚持全方位育人,也就是要把美育与思政教育协调好,相互渗透教育;最后,要坚持全过程育人,即对高职学生的美育以及思政教育不能只体现在课堂中,还要体现在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高职学校要注重为学生营造相关的学习环境。

3.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

高职院校在积极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上,需要注重两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避免出现两者割裂的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对两者的教育环节进行优化,使其统筹一致,执教教师应该及时做好沟通,加强合作力度,使其在功能上达到互补的功效。

(二)创新管理,提升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有效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强化高职院校执教队伍和专门力量管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教育者,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群体教育者,两者分别称为执教队伍和专门力量。首先应该加强高职院校执教队伍和专门力量的综合素养,美育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其次要对美育和思政教育进行分类,对二者执教教师的招聘以及业务考核都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最后要建立美育执教教师与思政力量契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以对执教教师进行美育和思政内容的有效结合,使执教教师既懂得思政内容也懂得美学内容。

2.加强高职院校各部门的协同管理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教育离不开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所以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学校的领导人,要明确学校党委的核心地位,坚持党委的领导;其次,要根据学校各部门的具体状况,各部门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最后,要注重各部门内部的有效整合。

(三)创新载体,搭建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

创新载体可以使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得到有效落实,也可以使得协同育人的功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创新课程载体

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首先需要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美学和思政的学习基本来自课堂,所以在课程中要注重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要在内容上进行融合,在教育方法和形式上也要做好融合。在思政课上,执教教师要积极塑造教育内容的理论之美,在方式上则可以利用好一些新的媒介美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为美育奠定正确的政治思想。而对于美学课堂,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以外,还应该将正确的价值观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发现“向上”的美、“积极”的美。

2.创新活动载体

高职院校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以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校园活动的载体进行创新,使其能够体现出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首先,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坚持“以美育德”“以艺载道”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利用好各种传统节日以及纪念日,以此来体现思政的教育作用;在呈现的方式上注重引入艺术的形式,以此来体现美育的教育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开展信息还需要通过教师传达才能起到成效,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

3.创新网络载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被不断开发出来,这为高职院校的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教师在推动二者协同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新媒体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质量,还能提升教育的效率,进而也能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美育与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其都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同时美育与思政教育又是相互区别的,这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管理及评审的过程中区分开来;最后,推进二者协同育人还应该对教育理念、管理以及载体进行创新,从而使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美育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美育教师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