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原点

2021-12-03 12:34陈晓萍
江苏教育 2021年62期
关键词:班级情境幼儿园

陈晓萍 徐 娜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江阴实幼”)是一所有着30多年历史的省级优质园,“有趣地玩,有益地学”是办园宗旨。从“乐教”课程研究,到研究艺术启蒙促进幼儿的多样化发展,再到聚焦“师幼共同创生幼儿戏剧”,实幼人一直不忘初心,寻找属于每个幼儿的艺术世界,做幼儿喜欢的课程,促进幼儿生命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进行教育研究的必要性体现在学龄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3~6岁幼儿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且幼儿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需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支持等都存在着差异。幼儿园需开展教育研究,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开展形式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和周边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的园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实施路径。不断深入、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研究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心中有幼儿,发现教育契机;眼中有幼儿,优化教育策略,积攒教育智慧,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挖掘环境资源的教育意义

1.勾连生活,生发意义。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课堂。下雨啦,植趣园里幼儿种的菜长高了,快去量一量;小兔子的食粮怕水,赶紧要收起来;蚯蚓爬出来了会到哪儿去呢,大家跟着去瞧瞧;春雨润物最好,何不把雨水收集起来浇花;小班弟弟妹妹们穿着雨衣雨靴出来踩水,滴答滴答的雨声真好听……同样一场雨,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兴趣在哪儿,课程就可以在哪儿开启。教师紧紧追随幼儿的脚步,将环境与幼儿生活自然相遇,不仅仅是形式的生发、活动的开展,更是课程的生发、思考的起点,自然环境中的一丝一毫变化都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资源。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有情境”的环境,是激发幼儿兴趣的重要途径。中二班的幼儿置身“海底世界”,蓝色系的装饰,海洋生物藏在角角落落,让幼儿仿佛变成了一条条小鱼,和小螃蟹、小虾米成了朋友;大五班教室顶上棉花成了“白云”,地垫铺成“草原”,帐篷改造成蒙古包,幼儿一下就觉得自己成了草原上的小英雄。在富有情境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幼儿对艺术更为丰富地感知、体验、表现、表达,艺术在幼儿内心悄悄萌芽。情境性的主题环境为课程和幼儿架起了桥梁。

3.清晰易懂,互动生成。

互动的环境,与幼儿能产生更为自然的链接。爱玩、爱探索是幼儿的天性。在江阴实幼,教师放手让幼儿自由游戏、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场所、材料支持,保障幼儿有更多机会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在游戏中成长。个性化定制的班级晨间签到墙、主题化的区域游戏样态、动静交替的班级空间设置为幼儿呈现丰富、多元、适宜的学习环境,给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创设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清晰易懂、形象生动的游戏玩法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

(二)探寻幼儿生活的教育价值

1.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视。

江阴实幼的幼儿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小鸡仔。搭建鸡棚、悉心照料都是幼儿主动参与。幼儿每日观察鸡蛋的变化,期待新生命的开启,小手搬起一砖一瓦为小鸡搭建冬暖夏凉的家,不怕丑、不怕脏地坚持每天为鸡宝宝们清理粪便,清洗鸡舍。教师充分放手,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不去过多地关注速度和成效,静静等待他们的成长。

2.我是实幼小当家。

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发展。围绕“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产生了一系列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一体的生活活动:“小主人系列”“小助手系列”“小老师系列”等。对幼儿而言,把生活“交给”自己,自己做主、自由支配,充满了更加积极的成长意义。那么,如何开创这样的生活活动?如何满足幼儿的这些成长需求?带着思考,教师与幼儿商量自助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从各项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入手,让每个幼儿在每项生活自助活动中提升能力,感受自我成长的力量感。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增强,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助能力之后,更渴望帮助他人。教师了解到幼儿的想法后,顺势开展适合大班幼儿的“小助手系列”活动,在帮助、互助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的力量感和自豪感,满足幼儿从“自助”到“他助”的成长需要。“小助手”活动是在“小主人”活动基础之上形成的系列活动,期间,幼儿的活动逐渐从“个体”向“群体”过渡……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逐渐变得“开放”。

猜你喜欢
班级情境幼儿园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班级英雄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爱“上”幼儿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