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1-12-03 19:06宋运通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炼化人才队伍人才

宋运通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就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内容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才思想,形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人才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还是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国之复兴,必有国有企业之雄起。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有企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件,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民生的关键领域或重要行业,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担当央企责任使命,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炼化业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挥着解决上游后路、保证市场供应、支撑海外发展的承上启下重要作用。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人才资源竞争力是实现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屋建瓴地阐明了人才、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来提高发展质量。在此过程中,创新发挥着关键性、基础性作用。就创新发展而言,发挥人的积极性是最关键的,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当今社会,知识创造与运用步伐加快,产业技术变革风起云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能够站立在时代潮头,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重视人才、使用人才,把人才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二)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集合。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核心技能,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抢占先机,拥有主动权和竞争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化为人才与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炼化企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我们有的技术别人有,我们有的设备别人也有的情况下,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唯有人才,尤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在自己土壤中培育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不可复制性的人才。面对世界政治形势多变、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对华经济技术封锁和极限施压、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启形成国家能源安全风险、新能源替代与炼油产能过剩叠加引发供需失衡、成品油销售市场价格倒挂无序竞争等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员工队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人才是筑牢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这“三支人才队伍”缺一不可,这三种人才代表着企业工作的不同领域,无论哪个层级人才资源的薄弱甚至缺失都会形成企业发展的突出短板,都会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充分发挥。只有三个方面的人才队伍都得到充分开发,企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不败之地。同时,“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还包括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专业类型、不同业务分工的人才资源实施科学匹配、优化协调、储备培养、全面发展。只有形成真正高效协同的一流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真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石油各炼化企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拓宽通道、营造氛围,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开发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培育计划,不断健全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队伍结构、层次不够科学均衡

随着近年来炼化企业用工方式调整、系统结构性减员、生产自动化程度普及、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用工招聘门槛提高,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业务结构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年龄结构趋向高龄化,老、中、青人才比例失衡,人才队伍接替断档。学历结构趋向高端化,普、专、本、研人才比例失衡,尤其是新入职员工学历过高造成离职情况频发、基层员工队伍不稳定。专业结构趋向单一化,工艺、设备专业人才占比持续上升,辅助技术专业及党政、人事、财务等管理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逐步显现。业务结构趋向行政化,技术、技能人才大量转入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管理、现场运行维护人才缺口较大。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前瞻性尚显不足

近年来,炼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炼油能力过剩、成品油市场饱和问题日益突出,炼化转型压力巨大,民营资本大举进入炼化行业以及新能源行业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挤压了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放眼长远做好行业、企业发展中长期全面规划。规划的科学性、正确性、可行性需要有长远眼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同时科学的发展规划要落地实施更需要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目前,各个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认识仍然不够到位,对5年、10年、15年内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的变化发展预判还不够准确全面,对下一步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的思路还不够清晰透彻,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标准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三)人才队伍内部协同协作理念不够深入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根基和动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各类精英人才发挥卓越的作用,但是离开团队成员之间的彼此联系、互相协作,单个人才所能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既要做到科学分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同时更要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步、工作同频。目前,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部门单位各维其益、干部员工各为其利的问题,人才队伍内部协同协作理念仍然不够到位,各种各样的管理争议、技术分歧、利益矛盾、工作掣肘情况长期存在。这些现象最终表现为全体员工同向发力共谋发展的大格局还没有有效形成,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有效打通,“肠梗阻”现象仍属常态,人才队伍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人才培养的环境和载体亟待进一步优化

人才的成长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是关键性影响因素,缺一不可。我们经常发现在这个企业或这个岗位上工作非常普通的员工,换了一个企业、一个岗位,能够取得让人意料不到的成就和业绩。“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环境和载体的重要性。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土壤,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丰富营养,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各企业中普遍还存在着企业历史传承和文化建设得不到充分重视、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相对欠缺、团队合作氛围不够浓厚、集体荣誉感普遍缺失、和谐工作环境未有效形成、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够强大、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发展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待遇提升不达预期、试错容错纠错机制不够健全、人岗适配原则执行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些都给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成功率造成了较大影响。

(五)人才流失问题随人才市场化流动日益严峻

人才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出的必然要求和解决途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流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规律。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集中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上,在正常的人才市场化流动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企业高端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近年来,随着国内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两权放开,地方炼化企业开始大规模集中产能建设,炼化人才争夺战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石油各炼化企业也纷纷遇到离职跳槽潮,这一方面削弱了原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同时又为行业竞争对手提供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一进一出”“一升一降”,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大受影响。对于地方炼化企业来讲,这些熟练操作工既有生产经验又有充足精力,大大节省了培训成本和培训时间,省事省力省心。这些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带去的还不只是个人能力,同时带去的还有现成的管理思路、人脉资源、规章制度、技术经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字头”炼化企业甚至被戏称为地方炼厂的“人才培训基地”和“黄埔军校”,尤其不可忽视的是由此引发的“破窗”效应和连锁反应,经常是副总带处长、处长带主任、主任带技术员、技术员带班长、班长带班员,“走了一个人,带走一批人”。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一)坚持发展眼光战略思维,创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各级领导必须真正从思想上确立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新理念,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其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之中,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要从凝聚思想、凝心聚力上抓起,在“聚才、育才、选才、用才”的全过程中使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谋伟业。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立足企业实际,用前瞻、开放、改革、进取的眼光,科学谋划人才强企战略。要敢于突破,着力破除“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思想障碍,拿出“亮剑”的精神,闯出一条最大限度开发人才资源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强企兴企之路。

人才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中,要树立“大人才观”理念,促进新时代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任正非曾说“如果我们用完美的标准去寻找英雄,是唯心主义。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天天和我们相处……当我们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时,我们就是英雄。当我们思想上艰苦奋斗,不断否定过去;当我们不怕困难,愈挫愈勇,您就是您心中真正的英雄”。人才就是企业的英雄,只要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他就是企业的人才。

(二)培育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引领员工主动创业成才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是历代石油人接力传承形成的精神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核心竞争力和独特文化优势的灵魂与根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油文化,培育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硬实力”,发挥精神“软实力”。必须始终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始终坚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始终坚持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大力推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在企业发展中始终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根本方针,牢固树立奋斗者为本理念,突出“生、聚、理、用”人才培育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建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创造优质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人导向最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应按照“要爱国、能担当、有理想、敢创新”的标准作为识别各类人才的重要依据,全面、辩证、科学地把握识人知人的方法。选人用人要重品德,品德是检验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德行有问题,小则影响单位,大则祸国殃民。选人用人要看实干,“贵在落实,崇尚实干”。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在实践中考察人才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选人用人要讲学习,人才的根基是能力,能力的关键在学习。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选人用人要善辩证,要辨证地看待人,发展地看待人,历史地看待人。既善用人之长又善避人之短,既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好的机会与平台,更给人才提供增强其素质与能量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关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人要得当。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要看谁更优秀、更合适。一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要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四)持续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统筹推进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队伍建设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人才的个性化特征,从宏观上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策略和规划,从微观上抓好人才个性化职业生涯诊断和指导,实现人企共生共赢。要把人才放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市场、大目标中,积极为人才搭舞台、建通道,构建成长阶梯,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把人才能力转化为企业绩效,推进智力资本升值。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约束、柔性流动等制度体系,通过大幅度的素质培育、合理的薪酬待遇、规范的合同契约、优秀的企业文化,发现培养重用好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人才队伍建设要科学优化人才结构,各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发展方向、岗位设置、人员层次等情况统筹制订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业务结构原则方案,根据具体人才分布现状确定人才梯次衔接培养方案,建立关键岗位人才储备计划,制定合理的人员招聘标准。以适宜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知识层次匹配相应的岗位层次,做到“人适其位、才适其用”。同时,着重强化跨界模式培育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建设“博而精、专而博”“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的高端人才梯队。

(五)科学对待人才正常流动,反躬自省应对人才流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量的实践证明,流动有利于人才价值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持续增强,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育完善。长期以来,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常常被混为一谈,认为人才流出了,就是人才流失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作为肩负重大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国有企业必须有宽广的气度和胸怀,站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认识企业人才的正常流出,走出认识误区,树立“拥有人才不是占有人才”“拥有人才不是全有人才”“拥有人才不是己有人才”的思想观念。

同时,对于人才流失问题应该建立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员工自身有问题,是员工个人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忠诚度”造成的。而应该认识到这是员工对公平和谐工作环境、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期望、诉求与企业所提供的现实基础条件和个人发展空间之间存在重大偏差的表现。除了个别人是因为家庭原因、经济压力外,绝大部分离职人员是因为职业成就感的缺失,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出现了工作失误后企业考核管理机制没有配套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造成个人对事业前途丧失信心而黯然离职。

在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企业要进一步反躬自省,研究经营管理、制度体系、文化培育、人文关怀各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让人才有获得感,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发展留人、事业留人”。尤其要进一步培养和建立人才忠诚企业、企业爱护人才,“人企一家”的情感纽带,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要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流出人才,“让流出的人感恩、让留下的人温暖”,让“人虽走、心还在”,让这些离开的人仍然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宣传员和企业正能量的传播者。

四、思考与体会

人才队伍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延伸,优秀人才是企业干部队伍的“战略预备队”。一些顶尖的技术、技能人才,虽然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不适合担任领导干部,但是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影响和贡献远高于一般领导干部,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向干部培养的标准看齐,人才队伍建设也必然要遵循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这是政治方向和原则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选干部选人才、用干部用人才,实际上就是要挑选出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就是要把那些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和优秀人才发掘出来,把那些对党和国家忠诚、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和优秀人才使用起来。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是确保新时代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党、国家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方堪重任。我们党历来都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古语有云,“有德无才,才不足以促其成;有才无德,才必助其奸”,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必须始终将道德建设置于关键位置,以道德考察为基础,对各级各类人才能力水平、工作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促进人才道德素养与能力才干实现内在统一。始终严把“德才兼备”标准才能够提高企业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自觉提高道德自觉、坚定思想信仰、磨炼道德意志、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本领水平、加强自我锻造、勇于担当作为,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堪当大任、志存高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人才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人才产生于群众之中、扎根于群众之中、成长于群众之中,是广大群众培养出来的先进代表,他们同时激励鼓舞着广大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引领带动着广大群众的事业价值认同、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广大群众的素质提高与作用发挥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与根本。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和“传家宝”,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人才工作不能将人才与群众对立起来,认为人才的产生和成长独立于人民群众的肥沃土壤。应形成人才辈出的广袤无垠的“人才森林”,这样才能造就出无数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推动企业高素质发展的强大合力。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尊重人才、依靠人才、重视人才、关爱人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炼化人才队伍人才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炼化复辟?
毛遂自荐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