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三步”教学策略探索

2021-12-03 04:54王文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文慧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热点探讨问题。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对“三步骤”有很多困惑之处。在阅读与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有序地读取表面信息和潜在信息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圈出关键词。在分析与解答环节中,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在最后的回顾与反思中,教师要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学生优化解决问题思维模式,而不仅仅是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笔者借由此次课例,探索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三步”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三步”教学策略

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明确提出了“知道了什么(阅读与理解)、怎样解答(分析与解答)、解答正确吗(回顾与反思) ”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阅读与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与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分析与探究并不只是寻求答案,收获解题方法或技巧,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通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回顾与反思是最后一步,是对自己的认识过程的回顾与反思,是问题解决思维模式的优化。如何落实每一步教学步骤,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呢?下面结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8页例7“解决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为课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阅读与理解:正确解读图文信息,找出数学问题结构

1.读取表面数学信息

在阅读理解环节,教师们都能引导学生读取相关信息,在师生一问一答中,呈现所有信息。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注意广度有限,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提取题目信息时偏向于杂乱无序,未能深度理解题目要求。所以,在阅读理解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序读取信息。例如,在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基于以往读题经验从图中提取表面信息。

学生已经了解物品及对应价格后,再呈现问题。学生第二次读取表现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语言理解能力,能较快理解题目大概要求,如,13元、2种杂志等。

2.挖掘潜在数学信息

经过初次的读题看图,学生已经对题面信息有了初步理解。信息的准确解读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教师也不能在這一环节为学生筛选关键信息,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而是要做学生的启发者,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齐读题目或交流讨论,寻找隐藏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要读出13元钱要买两本不同的杂志,理解“正好”,不多也不少。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发动学生,请学生中的“小老师”来说清楚,讲明白。

二、分析与探究:问题链推动思考,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1.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多维解答方案

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习者看待问题和选择信息的视角不一样,有各自不同的对应策略。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由于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较为简单,学生能够快速地通过加减计算找到杂志搭配方案。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策略给予肯定。

2.以教参为指引,特设情境突破策略学习难点

《教学参考书》明确指出,本次课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前者策略体现为:先随便选两本算,再根据结果调整,结果大于13元,就应将其中一本换便宜些的;结果小于 13元,则将一本换相对贵一些的。后者策略体现为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地“试算”。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先研后教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和充分讨论的时间。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特定的情境“随意选了两种杂志”和“先选了一种杂志,再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动中,自主探讨,经历两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3.巧设问题链,让思维可视化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需要把知识分解成小步骤,让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做出回应,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并给予反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问题提示“13元能够正好买这两种杂志吗?”“为什么?”“比13元多了还是少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这样换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经过第一轮的尝试—调整策略和交流讨论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第二轮的调高策略中,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调整策略。

三、回顾与反思:优化解决问题思维模式

学生的学习是逐步提升的过程。在与他人互动和独立思考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经历开始困惑,到交流中有点明白,再到明白,能说清楚的思维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前期的问题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语言描述问题解决策略。在回顾反思阶段,学生也能较好地将策略完整地陈述出来。

教师在研学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多提问“为什么”,如,“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让学生站在更高处回望问题和策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化对策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逐步优化自己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惠惠.一年级加减一步计算问题解决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2012.

[3]甄慰.以问题细化“阅读与理解”,提升“解决问题”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2).

[4]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